又是一年白露。就在前幾天,是杭州臨安山核桃開竿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忙碌又開始了。記者從臨安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受“利奇馬”影響,臨安全區共60余萬畝山核桃不同程度受損,估計會減産10%左右。但與去年相比,總産量還是持平或略高一些。
今年光照充足,雖然颱風帶來了降雨,但沒有連綿的陰雨天,對於山核桃的後期生長比較有利,品質不會受影響。山核桃的收購價格在每斤28元~30元之間,炒制好後的價格預計在每斤60元左右,和往年相比變化不大。
清晨的昌化鎮白牛村,好些人家已經鎖好了門離開。村子附近山谷間,傳出了劈裏啪啦的敲打聲。許興一家也準備好了。一輛開往山腳的小貨車停在了院子裏;一根根打山核桃的竹竿,長長短短地立在墻根;兩輛獨輪車,趴在碼得整整齊齊的柴火上;水壺、點心被母親收進了袋子裏。小貨車停到了路邊,兩架獨輪車被推上了五十釐米左右寬的水泥路上——這條水泥路是專門為了推獨輪車澆築的。走到水泥路的盡頭,再沿著土路走上一段,半小時後,許興家的山核桃林到了。
這一上午,許興家一共打下來有七百來斤山核桃。下山後,記者看到許興家的曬場已經鋪滿了金燦燦的山核桃,這是第一批收回來的水籽。中午陽光甚好,十來分鐘後,瀝著水的水籽開始泛白。
胡劍歡攝
許興今年46歲,經營山核桃生意已經有十多年,2007年,他嘗試著開了一家淘寶店,生活就此改變。“現在已經有一萬來斤的訂單了。”許興的妻子估計“最早一批貨能有一千斤左右,只能大家先分一分了。”
章曉敏攝
現在的他,不僅是生意成功的“老闆”,還是鄉里鄉親們眼中的先進分子,“他們對我寄予了厚望,希望我帶著大家過更好的生活。”他笑著説。借助網際網路做生意,自己的日子變好了,村裏鄉親們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圖中右二 許興
2006年,許興的表弟大學畢業,幫父母守店(山核桃特産店)的同時,開了一家淘寶店,一年也能賺上幾萬元。許興心動了,2007年,他買了一台價值4000多元的方正臺式電腦,付了2000元的網費,參照表弟的做法,擁有了屬於他的淘寶店。“試一試,能賺多少是多少。”許興笑笑説,自己的妻子反正在家閒著,就搏一把。最難的事,是不會操作電腦。許興和妻子文化程度不高,初中畢業。“沒辦法,讓表弟手把手教,我老婆學。”就這樣,有了第一單。
“買家是湖州一個大學的學生,接單時我特別激動。”他説。後來,一天能賣出兩三單;再後來,2008年生意開始好起來,淡季一天能有10個訂單,旺季一天有100多個訂單,這一年,銷售額達到了150多萬。彼時,村裏只有許興、他表弟和表妹三個網商。
生意是越做越順手。2016年,許興的山核桃淘寶店銷售額達到了5000萬,賺了約200萬元;2017年受山核桃産量影響,下降至3000萬,但仍有100多萬元的利潤。許興挺滿足,用他的話説,日子好多了。“核桃樹從栽培到收穫,起碼需要十年時間。假如這會兒把成熟的種子埋進地裏,一個月後會發芽,第二年開春可以開始栽培,三年後移植,順利的話,再過六七年,也許就會結出第一茬果。雖然年年打山核桃,可收入少的可憐。”許興説。
目前,他自己有了“杭果”這個品牌,廠房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常年有20名左右的員工。對許興而言,無論是自身條件還是村裏的資源,都不具備做電商的優勢。之所以能成功,憑的就是“努力”二字。
古時傳説,有頭牛不想幹活,躲到橋下,村民用千年稻草才把牛引出來,白牛村因此而得名。可如今,村裏鮮有人放牛了。進入白牛村,村子主幹道的兩旁,都是農民的小別墅,外墻上刷著頗為直白的廣告語:“要想生活好,趕緊開淘寶”、“要想走上致富路,就到網上開個鋪”。村頭路口的顯眼處,立著一塊十幾米高的牌子,寫著“中國淘寶村”。
白牛村,是中國首批14個淘寶村之一。淘寶改變了村裏鄉親們的生活,為此,他們特地在墻上刷了一句馬雲的“語錄”:“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還有一句馬雲的手寫體“永不放棄”。目前,村裏555戶人家,有近60戶開了淘寶店。“以前,村裏流行出去打工;現在,年紀大的不肯出去了,年紀輕的都回來了。”許興説,從2010年至今,至少有20個年輕人回村創業。目前村裏的這些淘寶店,家家戶戶都是20多歲的“小年輕”在打理。
來源:臨安手機臺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城麗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臨安手機臺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城麗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