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簪花圍出圈,當一個閩南小漁村火了以後
發佈時間 | 2024-02-11 08:18:42    

   在春運的列車上,我遇見了陳晨(化名)。

  與車廂裏大多數人不同的是,別人是歸家,而她是出行。農曆春節前,我們此行有著相同的目的地——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蟳埔社區。

  一路上,多半的時間裏,小陳邊刷著手機,邊跟身旁的小姐妹討論,到蟳埔後該去哪家簪花旅拍店、該挑選什麼風格的服飾、拍攝怎樣場景的照片。

  “做一日簪花女”,是小陳和姐妹們不辭辛苦奔赴蟳埔的動力。

  2023年,演員趙麗穎頭戴簪花圍的雜誌大片在各大社交媒體刷屏。這座位於泉州灣入海口的小漁村隨之成為社交媒體的頂流。

  蟳埔,火了;村子裏頭戴簪花圍的年輕人,多了。蟳埔的火爆,有數據的印證:“蟳埔”“簪花”抖音話題播放量超40億;日均遊客1萬餘人,節假日遊客人數近3萬人,全年遊客量超200萬人次;半年時間不到,簪花圍旅拍店猛增到160余家;舉辦的“海絲·蟳埔”民俗文化節,全網瀏覽量突破3億;“大裾衫、寬腿褲”的蟳埔漁女服成為國外社交平臺大牌秀場裏的新時尚……

  蟳埔是個什麼地方?簪花圍究竟有什麼魅力?流量,會改變這個地方嗎?帶著這些疑問,在列車到站分別之際,我與小陳相約第二天共赴蟳埔。我試圖通過這名從上海遠道而來的90後姑娘的視角,探究這座被海風吹拂了上千年的傳統漁村如今的模樣。

  排隊簪花,排隊拍照

  早上8時,我如約在蟳埔社區蟳埔民俗文化村入口與陳晨匯合。當天,是農曆臘月廿六。

  海風吹亂了她的髮絲,但卻難掩她臉上的興奮神情。“快走,等下人就多了,拍照背景不好看。”她拉著我,疾步向村子裏走去。來之前,陳晨在小紅書上做過攻略,來簪花要趕早,遲了好多場景得排隊拍照。

  入內,路兩旁是一家挨著一家的旅拍店。不少店裏已經坐滿了正在化粧的姑娘,還有更早來的,已頭戴簪花圍,身穿馬面裙、明制服等的外地旅人穿梭在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間,不時還有白髮蒼蒼、梳著乾淨發髻、後腦勺插著幾朵顏色艷麗花朵的蟳埔老人經過。

  村子不大,僅佔地180多畝。在主街上,小吃店、海鮮市場、研學基地等招牌隨處可見,鈴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在這裡,擺出各式花環、飾品,挂滿蟳埔特色服飾長衣架的旅拍小店,和店門前擺放著海貨,簪著花、戴著手套撬牡蠣的蟳埔老人,組成奇妙又和諧的畫面。

  沒走幾步,小陳就鑽進了街旁一家旅拍店,站在一邊觀察起店里正在粧造的姑娘。她説,之前考慮在網上先預定一家旅拍店,但實在挑花了眼,便想著還是來實地尋中意的。看見店內年輕的化粧師拿起花環為客人簪花,小陳趕忙拉著我退了出來。“來都來了,肯定要體驗當地阿嫲的簪花手藝。”她説。

  跟隨小陳“考察”了數家店舖之後,我們在“頭上花海蟳埔民俗文化體驗店”門前駐足。門口,村民黃尾意正在為遊客簪花。進門,櫥窗裏一張豐澤區“簪花圍服飾技藝能手”的榮譽證書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就選這裡了,官方認證的肯定不會錯。”小陳隨即拍板下單。

  日前,豐澤區正式對外發佈首批“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誠信旅拍商戶”名單,推出十佳“最美簪花體驗店”,並揭牌成立豐澤區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為前來打卡的遊客營造良好的旅遊體驗環境。

  六旬老人黃尾意就是首批10位“簪花圍服飾技藝能人”之一。從前,她也和村子裏的其他蟳埔女一樣,靠海討生活。4年前,她在村裏開出簪花店。“當時村子裏沒幾家簪花店,村裏的年輕人也愛找我簪花。”習慣了閩南語的老人,用她並不利索的普通話,帶著手勢比劃,跟我交流道。

  原本,黃尾意開店是為了養老,沒想到如今卻更忙了。在她印象中,2023年,村裏的簪花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主街、小巷裏,全是各式的簪花店。“頭上花海”每天7時開門,店舖就開在黃尾意自家房子的一樓,關門時間全看客流量。而在春節前每日暴漲的客流量推動下,關門的時間被一再推遲,“有時候到晚上9點還有客人來簪花。”

  在“頭上花海”,40元能夠體驗簪花外加特色服飾,稍微特殊點的服飾需額外加收20元,329元能夠實現簪花、服飾、化粧、攝影一條龍服務,定制服務還需再收費。店裏有黃尾意和另一個簪花阿姨,忙起來的時候,會叫上鄰居一起來幫忙。蟳埔的老人家,都會簪花。

  簪花風靡後,基礎款,一直保持在做一次40元的價格。在不斷涌入的人流推動下,簪花店也衍生出各種個性化套餐,根據服飾、粧容等需求的不同,推出199元、299元、599元等不同價格的套餐。“前期我們對店舖的價格做了規範,所有店舖簪花一律40元,其他套餐必須明碼標價。”豐澤區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綜合協調組常務副組長呂陽輝説,區裏還成立了旅拍協會、簪花圍協會共同監督規範村內産業。

  這兩天,呂陽輝很忙。“我們對村內進行了氛圍感佈置,挂上了紅燈籠營造過年的喜慶,還設置了許多打卡點,供遊客來拍照打卡。蟳埔臨海,很多遊客會去海邊拍照遊玩,單純的加高護欄會影響遊客拍照體驗,於是我們在岸邊做了防護網,在不影響遊客拍照美觀的同時,又能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呂陽輝説,春節假期,面對高流量的入村旅客,他們投入每日50人的安保力量,確保遊客出行安全。日前,豐澤區啟動“十、百、千”計劃,即推出十家“最美簪花體驗店”、百家“春節不打烊”餐廳,發動千家“涉旅企業春節不打烊”,以期保障遊客的旅遊體驗。

  一時火,如何日日火

  用紅繩將頭髮盤至腦後,用簪子固定,再搭配身上的服飾簪上相應色系的花……黃尾意那雙常年浸泡海水、佈滿裂痕和厚繭的雙手,在簪花圍時卻格外靈巧,速度驚人。

  幾分鐘過後,小陳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蟳埔女”。

  簪花是每一名蟳埔女原始的生活狀態。趕海、挖海蠣,海邊風大,散發容易遮眼,蟳埔的漁女們選擇將頭髮盤起。女人們愛美,便想到用鮮花裝飾自己的頭髮,將花蕊串成的花環,再一圈一圈圍在盤發上,像是頭頂有個花園,“簪花圍”由此得名。

  花對於蟳埔,不僅是漁女們戴在頭上的裝飾,也是居民們聯繫感情、維繫傳統的途徑。時至今日,每逢佳節或家裏有大事的時候,蟳埔人必須要給親朋好友、鄰里鄉親們送花,而到了正日子,來玩的賓客也會戴著花來,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梳髮時,黃尾意特地在小陳額前留出了一縷頭髮。她説,這是她刷抖音時學的,現在的小姑娘都喜歡蓬鬆的頭髮,不像從前漁女們愛整齊地將頭髮梳至腦後,露出光溜的腦門,“我還會你們愛扎的丸子頭。”

  小陳還選擇了一套傳統的蟳埔女套裝——藍色大裾衫和黑色寬腿褲。從前,蟳埔女每日在灘塗上勞作,黑色的褲子更耐臟,而藍色的衣服則貼近大海的顏色。上衣採用側開襟的扣子,因為漁女勞作時,正襟扣子容易勾住漁網。2008年,包含“簪花圍”在內的“蟳埔女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粧造完畢,餘下的便是在村子裏打卡留影了。跟隨攝影師的步伐,我們穿梭在巷子間。身側,由白色牡蠣殼和紅磚共同砌成的特色建築——蚵殼厝,仿佛將我們拉入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瞬間。

  作為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見證了千年來多種文明包容互鑒,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內涵。而泉州的商船隊就是從蟳埔出海遠航,運出一箱箱的陶瓷、茶葉、絲綢,帶回藥材、香料,還有一個個作為壓倉物的大牡蠣的殼。回到泉州後,這些牡蠣殼成了當地居民的建築建材。牡蠣殼蓋的房子結實、防水、不怕海風侵蝕,冬暖夏涼。

  曾經,簪花圍和蚵殼厝在泉州並不鮮見;而今,只有在蟳埔,人們得以窺見它們的真容。四海賓客慕名而至,這也是蟳埔女、豐澤區蟳埔文化傳播使者黃麗泳所期盼的。

  春節前,我聯繫上黃麗泳,她正在澳門進行蟳埔文化推介。2007年,她在蟳埔開出“晴天”簪花店,希望以此為支點,推介蟳埔文化。她説,因為自己是蟳埔人,所以更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和傳承家鄉文化。

  2023年初,為趙麗穎簪花時,黃麗泳並沒想到,小村莊會因此發生巨變,“當時只覺得這就是我的工作。”隨著她為趙麗穎簪花的照片火遍全網,“蟳埔”一詞便無法再低調。黃麗泳也抓住機遇,受邀去到南京、廣西、深圳、北京等多個城市參加推薦會,傳播蟳埔文化。

  “也許在別人眼裏,蟳埔是一夜爆火的,可這是我們默默堅持十幾二十年來的結果。蟳埔的習俗文化是國家級非遺,我們的祖先傳承了一千多年,我們並不是打造起來的網紅村落,它一直在,我們一直傳承下去。”她説,讓世界看到蟳埔,讓蟳埔文化走向世界,這是自己一直需要做的事。

  然而,單純依靠簪花、拍照,就能讓蟳埔“長紅”嗎?答案顯然是:不能。

  在離開蟳埔之際,小陳卻因為這裡的交通狀況犯難。下午4時,民俗文化村口的公交站臺人頭攢動,手機裏的打車軟體排號已有六七十位。打不到車和擠不上車,讓小趙的收官體驗有些不好。

  連日來人流量的激增,對於蟳埔來説,是莫大的考驗,但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頭。“預計春節期間每日的人流量會達到四五萬,我們也在協調各部門積極保障交通。”呂陽輝説,目前指揮部已臨時調度了3個周邊停車場,可提供2000多個停車位;聯合交警部門進行“外圈分流、中圈導流、內圈限流”的三圈分流模式;同時開通3條旅遊專列,保障遊客的出行。

  人群中,也有女生小聲抱怨:“本來想在邊上住下,但附近實在找不到民宿,好一點的酒店都在市中心。”

  面對“一時火”,蟳埔在火熱中找到冷靜。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當地商戶,都認為蟳埔村需要在文旅開發上做更多嘗試。此前,豐澤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張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人們的旅遊模式發生了新變化,遊客有深度體驗、打卡、社交媒體展示的需求,因此未來需要繼續加強體驗感的營造,在保持蟳埔原有習俗和文化的基礎上做好服務和配套,以蟳埔為地方品牌未來引進高品質的文創産業和服務業。

  2023年4月,豐澤區東海街道與蟳埔社區成立合資公司——泉州東海潯埔文旅有限公司,計劃租賃蟳埔閒置房屋,盤活資産運營,打造蟳埔文化旅遊村。

  “現在無論是旅拍店還是小吃攤,都是村民自行組織經營的。”呂陽輝説,如果僅依靠現有的模式,蟳埔的發展難以為繼,“我們也正在進行洽談,計劃引入社會資本,與街道、區國投組成運營公司,對蟳埔進行統一的發展規劃,實現爆紅向長紅的轉變。”

  守護民俗,找到價值

  蟳埔的“火”好像毫無徵兆,又並非出人意料。

  在復旦大學旅遊學系副教授翁瑾看來,打卡“一日蟳埔女”火爆,背後的原因,是現在遊客的旅游動機變了。

  “從前旅遊,大家更注重以觀賞者的身份去到一個地方,品味那裏原汁原味的生活。現在則更偏向體驗,遊客穿上當地的傳統服飾拍照打卡,通過朋友圈、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發佈,實現自我表達。”翁瑾説,像西雙版納曼遠村因為綜藝《嚮往的生活》出圈,如今隨處可見穿著傣族服飾的旅客,也是這些更注重體驗式旅遊的年輕人。

  “旅行,就是去另一個地方體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翁瑾説,簪花圍民俗作為蟳埔人的日常生活,吸引著人們去跨文化打卡體驗,遊客在拍照過程中表達自己,同時也去理解不同的文化。

  在記錄陳晨“簪花之旅”的過程中,我發現,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深厚海絲文化積澱,是蟳埔“火”的根本。一組簪花圍照,只是點燃了引信,讓蟳埔人長期守護的文化富礦開始展現價值。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林繼富前不久剛剛到訪過泉州,在他看來,“民俗就是生活,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是各個地方老百姓的生活習俗文化,它從未游離于經濟發展之外,並且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

  林繼富舉例,像如今年輕人鍾愛的螺螄粉,就是柳州當地的飲食民俗,通過《舌尖上的中國》、網紅李子柒短視頻等推介走紅後,如今柳州螺螄粉産業已突破百億産值;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發展苗繡産業,在挖掘傳統元素、研究傳統技藝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過去的空白,增長至2022年的380萬元。

  “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民俗文化,如今,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發掘弘揚民俗文化。”林繼富説,比如在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民俗帶有鮮明的地域性,將民俗作為一個地方的品牌進行打造,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林繼富説。

  從2023年的春天開始,旅遊爆發的效應,在蟳埔展現無遺。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蟳埔社區人流量超40萬人次。

  翁瑾分析,因為有了演員趙麗穎和團隊拍攝的雜誌大片,民俗資源與創意資源有效結合,使得簪花圍進入更多人的視線,這也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利用。翁瑾倡議,應該利用市場機制去激勵更多的人,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更多如同蟳埔簪花圍一樣的“創新産品”。

  “民俗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現代化技術的發展推動著傳統民俗文化走向更大的市場,讓更多優秀的民俗文化更容易被看到。但同時也需要注意,不要用過度的碎片化、嘩眾取寵的方式去取得流量,而是應該利用流量守護好我們的民俗文化,讓人們能夠享受多元文化帶來的不同體驗。”林繼富説。

  在蟳埔,漁女們頭上簪花,象徵著希望與光明。正如旅行博主房琪在短視頻中所説:當蟳埔女把浪漫和春天戴在頭上,你聞,二月的春風裏,全是希望。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亦盈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