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爾濱,你讓我知道了什麼叫“獨在故鄉為異客”
發佈時間 | 2024-01-16 09:35:54    

   前段時間,哈爾濱及東北冰雪旅遊的火爆,也掀起了各省份之間的“友好往來”行動。比如先是廣西用200噸砂糖橘和沃柑答謝哈爾濱“老鐵”,玉林用900箱沙田柚連夜打包送東北,緊接著黑龍江熱情“回禮”10萬盒蔓越莓發往南寧……

  這一波交換行動,促進了各地文旅産業間的良性競爭及文化交融,無疑能激發地方特色産品的傳播活力。通過互贈活動,各地的文化及産業在網際網路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送著送著,畫風突然一轉,黑龍江的網友意識到,“原來我們這裡還産蔓越莓啊?這不是北美的水果嗎?”

  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摸底”開始了,河南的鑽石、甘肅的南美對蝦、山西的大閘蟹、四川雅安的魚子醬、安徽的鵝肝……各地網友們紛紛吐槽:故鄉,你瞞我瞞的好苦啊!真是一點風聲都不透露。

  本地人都不知道的本地特産,著實讓人體驗了一把“獨在故鄉為異客”的感受。接下來,就和有風君一起看看這些令人震驚的特産。

  01

  中國人自己的“南非”

  河南盛産人造鑽石的事情,終於被“抖露”出來了。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鑽戒,因為這句廣告語,一直被看作是愛情的象徵。

  但你知道嗎?根據河南衛視報道,“鑽石之都”河南商丘柘城,年産金剛石單晶60億克拉、金剛石微粉100億克拉、培育鑽石毛坯及加工銷售600萬克拉。

  咱河南生産的鑽石,快要承包全球的愛情了。如今,河南已經拿下了全球50%以上的人造鑽石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人造鑽石生産基地。

  在柘城,只需要一週,就可以“種”出一克拉的鑽石。人工鑽石和天然鑽石,它們的晶體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光學性質等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培育鑽石雖然在本質上與天然鑽石無異,但價格卻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同樣是一克拉的重量,天然鑽石的平均售價在6至8萬元左右,大品牌的頂級鑽石甚至會超過10萬元,而一克拉培育鑽石的售價約在1至2萬元之間。

  除此之外,河南還有出人意料的小驚喜。全球90%的波斯地毯從河南南召縣“鋪”向世界。如今,河南産的波斯地毯遠銷30余個國家和地區。

  02

  搏一搏,大陸也能變“沿海”

  有風君(本文中)是個地道的山西人,鮮蝦螃蟹這類水裏帶殼的食物,著實很少出現在餐桌上。這些吃起來比較“費勁”的蝦蟹,似乎是沿海城市的專屬。

  因此,當有風君得知山西盛産大閘蟹的時候,著實吃了一大驚,並在心裏默默吐槽:“還好我不愛吃,不然從小到大要錯過多少美味……”

  根據黃河新聞網報道,山西運城市臨猗縣孫吉鎮薛公村,靠著黃河水養出的“中華絨螯蟹”深受市場歡迎。每年9月,這裡的大閘蟹都會運往全國各地的餐桌。

  無獨有偶,在同為北方的甘肅,南美對蝦成為這裡的特産。

  根據央視新聞、光明網報道,早在幾年前,甘肅的白銀景泰、武威民勤、張掖臨澤,就已經探索引進螃蟹、南美對蝦、虹鱒魚養殖,並成為當地一項特色養殖産業。

  白銀市景泰縣早在2016年就開始嘗試養殖南美白對蝦,當時當地政府提出了利用鹽鹼回歸水和棄耕撂荒鹽鹼地發展水産養殖的戰略舉措。

  截止到目前,鹽鹼漁業養殖面積達到1萬畝,産量達到423萬斤,産值6000萬元,鹽鹼漁業已成為景泰縣的特色産業。

  03

  在國內,也能吃到土生土長的“法餐”“日料”

  更讓人意外的是,浙江衢州盛産魚子醬。

  魚子醬有著“軟黃金”的稱號,是歐美追捧的舌尖美味。一直以來,魚子醬的形象似乎和日本的聯繫較大,但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魚子醬的最大産地。在2019年,中國魚子醬的産量已佔全世界的70%。

  在中國魚子醬的版圖中,浙江地位舉足輕重。浙江魚子醬出口量一度佔到全國出口總量的80%以上。此外,據川觀新聞報道,在1月12日,四川回贈哈爾濱市文廣旅局的5大箱1200罐四川魚子醬已到達哈爾濱,並於16時許在當地被簽收。四川最大的魚子醬生産基地位於雅安市天全縣,每年從這裡産出的魚子醬達50噸,遠銷美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西方舶來品到中國主産,這波“反客為主”還發生在“世界三大頂級食材”之一的鵝肝上。

  朗德鵝原産地市法國西南部朗德省,是世界上著名的鵝肝專用品種。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的水土和氣候,十分適合朗德鵝。在20世紀80年代,當地便引進了這一品種。

  據皖西日報報道, 2021年,霍邱縣已形成年養殖加工朗德鵝300多萬隻,加工鵝肥肝2400噸,鵝副産品15000噸左右的生産能力,産業産值15億元以上。此外,浙江金華永康的白切鵝肝,也在上個世紀就有出口。

  可以説,這場“大摸底”,讓我們意識到了祖國的物産何其豐饒,一代代的勞動者,做著無數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事情。我們的物質條件不再匱乏,這片土地的未來也將更加美好。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李嬌儼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