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陸游豐子愷為什麼也要來這City Walk?
發佈時間 | 2023-09-06 14:42:56    

   杭州市中山北路,隱藏著風格各異的City Walk路線。所選的路線不同,體驗也千差萬別。

  如果你要看中山北路,可以看它的商鋪樓宇,鱗次櫛比;也可看它的市井煙火,人間喧囂。但你更要看它的文人留痕,吟詩作畫,蔚然快哉;看它的建築遺韻,尋常巷陌,以古照今;看它的書香氤氳,五里路短,萬卷書長。

  中山北路的文化印記,今天就從武林書店説起。

  你知道武林書店在哪嗎?

  幾名杭州網友回憶過去時,有人提到“80年代慶春路中山北路交叉口有家武林書店”。武林書店?怎麼從未聽説過?

  “你知道武林書店在哪嗎?”在這個路口附近,拄著拐杖的爺爺奶奶想了會兒説“這邊沒有的”;家住朝暉的老杭州人只覺得依稀聽過。

  盤桓許久,竟是難以尋得。倒是在一名老讀者指引下,得以找到當年的建築:站在路口,驀然回首,一幢灰白相間的六層樓房在道路拐角處,一樓如今已是藝術畫廊、羊絨服裝等店面。

  上前瞧來,藝術長廊門牌寫著“中山北路1號”——這是中山北路的起點,也是上世紀武林書店的所在。

  “娃哈哈美食城對面有一家麥當勞,從那45度角看過去,就是當時武林書店的位置……”循著讀者張平的“攻略”,站到最佳點位,如今的茂密綠樹掩映著武林書店曾經的所在,一旁的中山北路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武林書店是上世紀80年代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一週總要去兩三趟。”在64歲杭州人張平的記憶中,武林書店這幢建築建於(上世紀)70年代末,成為當年眾安橋中山北路上一座引人囑目的地標性建築,“這裡文史類的書籍,比新華書店還齊全。”

  彼時,“傷痕文學”還未開始,武林書店裏淘來最多的還是外國名著,張平如饑似渴地閱讀:“我在武林書店買齊了沈從文和鬱達夫全集。當時的價格基本上要2元一本。那個年代去食堂,買碗青菜大排只要1角錢。”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文學空前繁榮昌盛的時代。一個杭州青年就這麼從沈從文、鬱達夫、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書裏開始,建構起對社會的認知。一條街的文化City Walk,也從這裡開始。

  陸游豐子愷,也曾來這City Walk

  從武林書店舊址一路向北,中山北路的文化底蘊一路鋪開。

  沿途第一個杭州市市級文保單位,便是張同泰藥店。中山北路99號,白墻黑字“暴露”了張同泰的年紀——始創于清嘉慶十年(1805)。

  200多年前,新宮橋下茂昌藥號的老闆張梅,盤進了位於現址的沈同泰國藥號,改名張同泰國藥號。至民國時期,張同泰已與胡慶余、方回春堂等一起,並稱藥業六大家。

  “張同泰墻界”石碑上,“界”字已有大半截隱匿在地基裏,仿佛説著歲月變遷,歷史沉寂。

  真沉寂了嗎?其實不然。繞墻走走,中藥暗香浮動,這裡仍是杭城人民信賴的中藥老字號,時不時有車輛停在門口,走出一兩人進屋就診。

  自張同泰名醫國醫館拐入孩兒巷,現代樓房裏,一幢古建築讓人眼前一亮——“孩兒巷98號民居”,陸游曾寓居於此。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詩中“深巷”,便是孩兒巷。那時正在杭州擔任軍器少監的陸游,在這條路來回多少次,鋪紙寫草書,窗前試分茶,寫下《臨安春雨初霽》。

  孩兒巷98號,不止是陸游與初春的故事,也是杭州與歷史文保的故事。1998年至2005年期間,這座老宅被劃入拆遷範圍,在專家、媒體和社會各界等介入後,它得以保留,成為人們與陸游跨時空交流的空間。

  過了孩兒巷,往北走一小段,抵達皇親巷。1934年到1936年,豐子愷寄寓皇親巷六號期間,創作了《錢塘江看潮》《山中避雨》等佳作。

  皇親苑門口,亭亭如蓋的枇杷樹下,豐子愷雕像神采奕奕。皇親苑內的墻繪,儼然是豐子愷的畫作臨摹,一筆一畫間儘是生活意趣、杭州風情,這是他留給皇親巷和杭州的珍貴記憶。

  “落日疏林數點鴉,青山闕處是吾家……”離開杭州幾年後,豐子愷在畫作中寫下陸游的這首《自法雲歸》,不知他是否又想起杭州,這裡曾有過他的家,也曾有過陸游的家。

  天街旺海圖雖短,中山北路文脈長

  中山北路之北,胭脂新村小區外墻,繪滿水墨江南圖景;小區入口,天街旺海圖長卷鋪開,圖上市井買賣熱鬧非凡。

  武林商圈的發祥地,便在中山北路的北端。靠近中山北路的“小北門”——天宗門,古時是杭州五大水門之一,內側是當時杭州有名的糧倉永鹽倉,後作為有影響的集市存在過。從元朝“錢塘十景”之一的“北關夜市”,到人潮擁擠的武林商圈,未嘗不是一種傳承。

  歷史長河奔騰向前,中山北路一直很熱鬧,也從不缺文化。盛于80年代的武林書店,滋養了無數人的精神世界。

  雖然很少有人能講清楚武林書店的始末,也少有人能像張平那樣辨認出武林書店的方位,這條街上的“文脈”卻從未斷過。

  2003年,著名城建、文史專家陳潔行之子陳曉雷,為夫人在中山北路開了一間書店,取名“滿庭芳”。 當時書店不負當年盛況,滿庭芳卻逆市開店,只是因為陳曉雷伉儷真的愛書。2012年,滿庭芳歇業,現在的位置上是“偶遇鞋吧”,也是一家開了十多年的老店。

  如今,中山北路上的喧囂事二手書店又成了網友的打卡地。書店門口寫著“不糾結即快樂”,是閱讀的暢然,也是生活的真諦。網友説,“雖然名叫喧囂,其實安靜得不得了,在書店逛半小時,能感受這裡是市井喧囂中的一方寧靜之處。”

  一如在這段路上,文化也從未消逝,它只是從一個載體到了另一個載體上,從一代人身上到了下一代人身上,而後奔涌不息。

  有40余種著作被收錄在《四庫全書》的毛奇齡,曾住竹竿巷潛心著述;“畫到梅花不讓人”的高時顯,永豐巷中還有他藏畫的梅王閣舊址;“浙派”篆刻“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晚年定居張紗弄(今江山弄);道光年間“杭州評話社”首任社長王春喬,在法輪寺弄成長;輯《共勉錄》一書鼓勵士人的清朝人戴熙,曾居觀巷……

  曾在中山北路附近生活的文人墨客,遠遠不止陸游和豐子愷;曾在歷史閃光的建築,也不止前文所述。于市井街巷中探索所得的文脈遺韻和歷史印記,從中山北路出發,走進人們心裏。

  所以,不如來到這裡,從中山北路1號出發,一路向北,來一場文化City Walk之旅吧。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章卉 徐婷 阮西內 通訊員 帥鑫 周彩艷 張蓉 肖飛彥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