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博物館講解“一人難求”,率先免費開放的浙江博物館們如何破題?
發佈時間 | 2023-08-22 08:41:28    

   這個暑期,搶門票拼手速、入口處排長隊、展廳裏人擠人,成為各地博物館的“標配”景象。

  攜程數據顯示,暑假期間,博物館産品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65%,較今年6月增長49%。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7月以來,“小眾博物館”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935%,攻略筆記數量增長224%。

  博物館的異常火爆,也暴露當前文旅服務供給的一大短板——人工講解“一人難求”。以浙江省博物館為例,節假日的付費講解需提前一週才能預訂到,現場志願講解員提供的3個時段6至8場免費講解,也遠遠不能滿足海量遊客需求,而電子導覽器效果常常不盡如人意。

  此前,浙江曾在全國率先免費開放博物館,還開出全國首家24小時博物館,在文博場所管理中也進行過多次創新。面對蜂擁而至的需求,浙江400多家博物館如何應考?能否繼續為行業探路解難?

  供需結構錯位:雲端的、野生的講解火了

  逛展逛什麼?遊客不僅想邂逅精美展品,更希望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講解員,因此成為剛需。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目前杭州的熱門博物館,均無法臨時約到專業講解,只有通過每天固定時間段的志願者講解“解渴”。服務供給嚴重不足,使得遊客“三分遊,七分講”的訴求普遍難以滿足。

  這一現狀,催生了社交平臺上“雲講解”視頻的火熱。觀察抖音最近一個月數據,“小黑諸鳴”“水星逛博物館”等文博領域大號,密集發佈了全國各地博物館雲講解視頻,均漲粉20多萬。

  “小黑諸鳴”在抖音上粉絲量超1400萬。和電子導覽器相比,他的講解視頻知識點和笑點密集,成為不少遊客的觀展補充,“我把專家、教授觀點還有展覽相關資料填充進去,讓知識變得更有趣。”

  供需不匹配,也造成了一些亂象。

  記者了解到,一些“流量捕手”也開始在博物館現場直播引流、用與史實不符的“秘聞”吸引眼球,試圖從“雲講解”的流量池中分一杯羹。

  “野生講解員”也找到了生存空間,在電商平臺搜索“博物館講解”,講解産品覆蓋全國各大博物館,按時或按人數收費,價格在幾十到上千元不等。商品介紹中,“精講”“專家”以及“保證引人發笑”是最大賣點。

  就在7月,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發佈通知,對未經許可的非館方講解説“不”。這並不難理解,此起彼伏的講解與叫賣,大大破壞了館內安靜的氛圍;未經考證的“傳説”“野史”,不僅誤人子弟,更褻瀆博物館的古樸莊重。

  兼職博物館志願講解員的電臺主持人董臻告訴記者,他在最近兩個月遇到多位“野生講解員”,“在良渚博物館對著一群遊客侃侃而談,卻把‘饕餮(tāo tiè)紋’‘蟠螭(pán chī)紋’幾個字都讀錯了。”

  策展思路“老舊”:西方博物館重在觀賞,中國博物館需要“觀+講”

  即便講解內容是否正確還值得商榷,但“雲講解”“野生講解員”的火爆仍值得博物館思考,為何專業講解如此缺乏?觀眾需求和服務供給不平衡問題,根源在哪?

  多位博物館策展領域專家告訴記者,中國博物館的展陳策劃,是從模倣西方博物館開始的。但中西方博物館在展品和內容方面存在著諸多區別,比如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等國外著名博物館都屬於藝術館,展館説明文字相對較少,遊客逛展重在觀賞;而國內博物館大多是歷史類展館,或是歷史兼具藝術的綜合館,展陳有較多敘事成分,文物之間也有很強的勾連脈絡、互動關係,“這些內容需要文字或講解來補充”。但此前因為片面模倣西方博物館體系,使得國內很多博物館對文字説明不夠重視,導致中西方博物館在觀展體驗上存在較大差別。

  “還有一個原因”,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説,國內博物館的策展人習慣把業內同行當成目標群體,而較少考慮普通觀眾需求,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展覽中説明文字的缺陷,“事實上,不同知識儲備的人觀展,對於講解和文字説明的廣度與深度的要求有很大區別”。

  十多年前,業內還在喟嘆“國人缺少參觀博物館的習慣”——2012年,全國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有1000多家,年觀眾量1.2億人次。而現在,全國擁有博物館6565家,免費開放超九成,疫情前的年觀眾量已達12.27億人次。數據的變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準與精神追求的雙重提高,逛展人群主力也從業內人士、資深愛好者,轉變為普通遊客,在文博越來越熱的當下,很多策展人的思路卻沒有完全轉變。

  浙江如何求解:浙博之江館區,讓每個觀眾都有個性化的體驗

  面對全國博物館的普遍性難題,浙江有解決方法嗎?浙江各地博物館根據自身條件紛紛亮招,比如,良渚博物院上線AR導覽服務,文物“活”了起來;慈溪市上林湖越窯青瓷博物館的導覽器內置定位系統,無需繁瑣操作即可根據遊客“移步異講”。而最為具象的解決方法,是即將在杭州亞運前正式開放的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

  “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都將致力打造全國觀展體驗最好的博物館。”陳水華很自信,之江館區的展陳,針對的目標人群為普通觀眾,接受過中學歷史文化教育的人都能看得懂。

  前天,之江館區最新招聘的20多位講解員正在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28歲的講解員胡裕能告訴記者,新館區有15個展廳,光是《浙江一萬年》這個展,精簡版的講解詞就有4.5萬字,“遊客們聽到的講解,只是水面上的冰山,我們要掌握的,是水下更大體積的冰山。”

  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記者旁聽了一次陳水華對於新招聘講解員的講課,在聊到10件最能代表浙江歷史的文物時,陳水華從王陽明的字聊到他的龍場悟道,再從心學跳轉到缸中之腦、薛定諤的貓,短短幾分鐘時間裏,陳水華侃侃而談,給大家上了一堂知識點密集的歷史文化課。這一段即興發揮,讓遵循講解中“冰山理論”的講解員意猶未盡,而這樣在歷史與文化間來回穿梭的講解形式,除了將裝備在講解員的腦海中,也會同步進電子導覽器中。

  逛遍了全國博物館的諸鳴、董臻,對遊客們有一個相同的逛展建議——提前做功課,確認最重要的展品,搜索相關資料。

  而在之江館區,即便沒有提前預習,沒有約到講解員,沒有租到導覽器,這裡的展陳設計也不會讓遊客逛得一頭霧水。

  比如進門後的大廳,大家能在墻上的浮雕看到一萬年裏浙江的大事——事件的重要性不同,體現它們的文字大小也不一樣,而它們形成的Z字型,牽引出古代浙江文明的足跡。

  而代表古代浙江最重要的10件文物,以及它們背後的歷史傳承,也體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每一段説明文字都被控制在了便於閱讀的200字內。跟著導覽動線走完全程,只要提綱挈領地抓住這些重點,“浙江一萬年”的浙江元素、中國表達、國際視野就了然于胸了。

  從本質上來説,講解員一人難求反映了博物館有限供給與巨大需求之間的矛盾。只有擴大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品質,才能緩解供需矛盾,每個人對博物館有不同的看法,講解既是傳播,也是引導。

  在陳水華看來,一座好的博物館,一個好的展覽,應該是開放和包容的,“每一個觀眾,都可以有不一樣的讀法。”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張苗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