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文旅 新聞詳情
乘風破浪的龍舟,為何能火千年、風靡全球?
發佈時間 | 2023-06-22 10:29:05    

   “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于波浪間,頗有江鄉競渡之意,召近侍王公同觀。”——這是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由郎世寧所作的《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裏《五月競舟》描繪的畫面。300多年前的端午節,雍正穿著黑衣端坐在亭子裏觀看龍舟比賽。

  而如今龍舟早已風靡全球,觀賽方式也變的多樣。今天,2023年國際劃聯龍舟世界盃將在屈原故里湖北的秭歸縣舉行,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將在此角逐多個組別的冠軍,遠在萬里的人也可以通過手機直播,同步觀看這場賽事,“賽龍舟原來這麼燃”的詞條也上了微網志熱搜。

  3個月後,一場更高級別的龍舟賽事將在溫州龍舟運動基地上演,作為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龍舟比賽將産生6塊金牌。

  你聽,遠方的號子已經響起,龍舟正乘風破浪衝向更遠的遠方。就像“精誠團結、拼搏進取,同舟共濟、力爭上游”的龍舟精神,既已出發,槳就不會停。

  不止在華人圈的熱愛

  龍舟競賽源於中國的端午節及祭祀傳統,隆隆鼓聲已響徹千年,無論在何時都能感覺賽龍舟的心潮澎湃。戰國時期的手工藝人們,就將這樣的景象刻在了作為禮器的銅鉞上——龍舟上坐四人,頭戴高高的羽冠,雙手持槳作奮力划船狀,動作整齊劃一,這幅生動形象的競渡場面出現在“羽人競渡紋銅鉞”上,這是目前國內以“競渡紋”為紋飾的首件文物,47年前出土于寧波市鄞州區。

  再拿今年亞運會龍舟項目舉辦地溫州來説,南宋時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葉適曾經賦詩:“一村一船遍一邦,隨處旗腳爭飛舞,祈年賽願從其俗,禁斷無利反為酷。”這説的就是溫州的龍舟競渡。

  到了明代萬曆年間,《溫州府志》載:“競渡起自勾踐。永嘉縣水鄉古鎮用於祈賽。”溫州人對龍舟的喜愛被這樣記入史冊。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5000多萬名龍舟愛好者,100多個國家開展龍舟運動,舉辦過上千場比賽。”龍舟世界盃總裁判長陳信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龍舟的魅力有多大,看看它的勢力範圍就知道。據國際龍舟聯合會統計,如今聯合會有85個成員國,遍佈全世界,而其1991年成立之初,只有12個成員國。龍舟運動早已突破華人、東亞及東南亞的區域限制,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喜愛和接受,擁有了更廣泛的參與人群。

  1976年,當時的香港旅遊協會(現為“香港旅遊發展局”)為了拓展香港的旅遊業,舉辦了第一屆香港龍舟賽,此後,亞洲及歐美等地紛紛模倣香港龍舟競技,龍舟賽走向國際。美國、以色列、德國、澳大利亞、模里西斯、加拿大等國分別舉辦了龍舟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就屬波士頓龍舟節了,就在上周,第44屆波士頓龍舟節成功舉辦,60余支龍舟隊參賽,吸引到來自美國東部地區的5萬餘名觀眾現場觀賽。

  為什麼龍舟火了千年,從國內火到國外?龍舟,是一種具象的文化紐帶。

  聞一多在《端午考》中寫道,龍舟競渡是史前圖騰社會的遺俗,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信仰和崇拜。早在屈原投江千餘年前,劃龍舟習俗就已存在於吳越水鄉一帶,雖始於祭祀神靈,後來卻昇華為對屈原品格和精神的敬仰。

  從源自先民的生産勞動和戰爭發生的“競渡”,到荊楚之地賦予了紀念屈原投汩羅江的新內涵,以及在全國各地的龍舟競渡的外在表現形式也隨之出現的一些變化,無不被打上了時代、民族和地域的烙印。它的得益與存留,歸根到底還是從古至今民眾一脈相承的熱愛。

  劃進亞運的一小步

  有這樣的群眾基礎,龍舟能夠劃進亞運,似乎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把時間調轉回13年前的廣州亞運會,當時龍舟第一次作為正式項目亮相。亞運會的項目設置與奧運會有所不同——奧運會項目由國際奧會確定,而亞運會則是由承辦城市組委會跟亞奧理事會進行協商,再由組委會在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上進行陳述,表決通過後生效。

  所以我們在亞運會上能看到很多非常小眾但是代表了亞洲國家文化傳統的項目,比如藤球、卡巴迪、克柔術等,這些項目設置也讓亞運會不僅僅是刀光劍影的競技賽場,更是其樂融融的亞洲人民大團結舞臺。

  有了這樣的自主權,廣州目標很明確。2005年,廣州亞組委會開始籌劃將龍舟運動帶入第16屆亞運會。理由是,龍舟不僅是對競技體育的一種弘揚,更是對民族傳統的一種展示。

  廣州態度鮮明,亞奧理事會當然不會為難東道主。兩年後,在科威特舉行的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上,龍舟被討論進入亞運會時非常順利。三年後的2010年11月12日,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吳國衝作為主會場第一棒火炬手跑進會場。17歲起就在佛山九江當地劃龍舟的他,代表中國隊參加了那屆亞運會的龍舟比賽。

  比賽也讓吳國沖和中國龍舟隊認識到了“山外有山”——中國男子龍舟隊在三個項目上獲得了2枚銅牌和1個第四名,沒有金牌入賬。龍舟不是我們的傳統項目嗎?其實,龍舟早已風靡全球,其他國家的高水準,雖然讓我們金牌旁落,但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龍舟進入亞運大家庭的信心——它有文化底蘊,更有群眾基礎。

  “龍舟精神”劃向全球

  亞運會只是一個“小目標”,想要提升項目的國際化和商業化程度,最大化地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傳播,奧運會才是終極舞臺。長期以來,我國一直都想推動武術、圍棋、龍舟這三大傳統運動成為奧運會項目。

  繼武術作為特設項目亮相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在國際奧會、國際劃聯和東京奧組委的共同協調下,龍舟作為表演項目出現在了2020東京奧運會上。中國皮划艇協會派出了十人的隊伍參加龍舟展示項目,雖然只有僅僅不到10分鐘的展示,但意義非凡——龍騰奧運賽場,標誌著龍舟啟動了入奧程式。

  除了不斷提升影響力,還需要完善相關規則和競技標準。一個項目要想進入奧運會,那麼就需要具有全球可以推廣的規範,就像秦朝統一度量衡,龍舟成為高度規範的競技體育後,才能加快劃向全世界各個角落的速度。在龍舟世界盃比賽中,有一個項目是8人座奧運龍舟,這正是國際劃聯全力推動龍舟入奧工作的一個舉動。

  百年來,奧運會始終沒有停止項目更疊的腳步。滑板、沖浪和攀岩已經亮相了東京奧運會,明年,它們還將和霹靂舞一起登上巴黎奧運會。為了吸引年輕人,國際奧委張開了懷抱,讓這些項目從街頭、山間、海邊“玩兒”進了奧運會。而龍舟,或許也在等待一個屬於自己的時機。

  我們期待龍舟在更大的舞臺上被更多人看到,而龍舟蘊藏的千年曆史與磅薄的文化力量能在更多人心裏紮下根,是我們更大的希冀。就像詩人余光中在《漂給屈原》中寫道:“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有龍舟競渡就有人擊鼓,你恒在鼓聲的前方引路……從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聲,從上個端午到下個端午,從中國劃向全球各個角落。”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張苗 宗倩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