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舟山港2022年貨物吞吐量超12.5億噸、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的消息刷屏不少浙江人的微信朋友圈。多年來,寧波舟山港屢屢刷新世界紀錄,成為浙江開放發展的“金名片”。
成績固然令人欣喜,但不得不説,相較新加坡港、上海港等,我們的世界第一大港含金量還不夠足,存在大而不強、配套港航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等短板。
如何衝破發展的天花板?2月1日,全省加快實施世界一流強港建設工程動員部署會在寧波舉行。會議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強港2.0版。由大到強,這是浙江港口最迫切的發展需求。
基於此,浙江發佈《浙江省世界一流強港建設工程(2023-2027年)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了十大標誌性工程和十大牽引性改革。強港之路,點亮了“燈塔”。
“最大”不是終點
浙江要拿“世界之最”,港口是當仁不讓的“王牌”。近岸10米以上深水岸線長達333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再加上連年來全省海洋港口“一體化”的實施推進,成就了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14連冠的奇跡。
當今,集裝箱海運仍是最主流的國際貨運方式,也是大港間吞吐量的競爭重點。2022年,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以3335萬標箱繼續位居全球第三。此次,《實施方案》定下的目標是2027年超4000萬標箱,同時,規劃2035年實現6000萬標箱。
對標全球前二,上海港規劃2035年超7500萬標箱,新加坡港的目標是2040年超6500萬標箱。
浙江如何追趕“標兵”?除了繼續提升基礎設施能力,還要進一步完善集疏運體系,提高通關效率等口岸便利化程度,同時在管理服務上加強新技術應用、提升自主可控水準等。
還要看到,吞吐量大並不天然代表港口“含金量”高。在港航領域有這樣一句話:“寧波數箱子、香港數單子、倫敦數票子”,正切中了寧波舟山港的“軟肋”。
2022年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發展指數顯示,寧波舟山港現代服務業水準僅居全球第17位;寧波舟山的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排名全球第10位;全球27家國際知名航運金融機構在上海設點20個,在浙江僅為個位數……
可見,浙江要走強港路,不能只當箱子的“搬運工”,還亟須破解“大港小航”等困局,聚焦航運資源、提升國際話語權。
做強港口自身的同時,如何繼續挖潛江海聯運、海鐵聯運業務能力,提升港口對內陸腹地經濟的帶動力,如何實現海陸空之間的高效聯動,如何與當地産業、貿易及城市融合發展等,這些也都是強港路上浙江的“必答題”。
“強港”路徑明確
動員部署會上,浙江再次明確,到2027年寧波舟山港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強港,成為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戰略資源配置中心和現代航運服務基地。
所謂世界一流強港的“一流”,包括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所謂“強港”,即港口物流強、航運服務強、經濟輻射帶動強、資源配置強。
浙江還謀劃出爐了十大標誌性工程和十大牽引性改革,把建設世界一流強港的任務,落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上來抓。
重點圍繞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集疏運通道建設、港産城融合發展、“四港聯動”發展、強化戰略資源保障等方面任務,打造梅山、六橫千萬級集裝箱泊位群,金甬鐵路開設雙層集裝箱示範線路,建設甬舟一體化關鍵通道、金義陸港樞紐工程、嘉興“江海河空鐵”聯運樞紐等一批標誌性項目……
不難發現,這批項目都是在精準補短板。以此為抓手,打通海港與河港、陸港的聯通“瓶頸”,促綜合性樞紐銜接順暢。五年內,集裝箱海鐵聯運、江海聯運規模都將實現翻番,國際航運中心指數要從全球第10位爬升至第8位。
十大牽引性改革,則重點圍繞統籌協調機制、行政審批監管、産業創新發展三方面謀劃具體改革任務。例如,謀劃設立鐵礦石交易中心,爭創自由貿易港(島)等産業創新項目,要破解的正是港口當前面臨的“來貨不來錢”的局面。
胸懷“國之大者”
去年,“軒嵐諾”颱風影響寧波舟山港作業4天,直接導致全省外貿出口減少200億元,拉低了當月全省外貿出口增幅近7個百分點。
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實,近年來疫情與外部複雜局勢疊加下,浙商早已切身感受到,港口的集疏運體系是否順暢,直接關乎全球産業鏈供應鏈能否安全穩定。
港口,不僅是經濟“晴雨錶”,還關乎服務國家戰略和國計民生。浙江加快建設一流強港,將有力支撐“雙迴圈”樞紐,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確保國家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強港的‘港’,不僅僅指海港,還包括了陸港、空港、資訊港。”動員部署會上,強港的定義被“加碼”。
比起港口的內部聯動,更大的挑戰還在於外部聯動。因此,深化“四港聯動”,正是浙江強港路上的“關鍵一棋”。
建設世界一流強港,寧波舟山港是“龍頭”,但這不僅是寧波、舟山的事,也牽動著省內其他城市,聯動國內和世界;不僅是交通、發改、港口等幾個部門的事,也牽動著多個部門和單位;不僅是當前的事,更需要久久為功。
胸懷“國之大者”,牢記殷切囑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浙江決心拿出更大的魄力。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王凱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