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新聞詳情 A- A+
犧牲環境的“政績”要來何用
發佈時間:2017-04-13 10:17:39    

  據報道,某地兩位環保執法人員發現企業未批先建,決定調查處理,卻被當地以“損害投資環境”為由免職。雖然後來環保部華南督查中心展開調查後,兩人恢復原職,涉事企業也被處罰,但這背後折射出的環保執法困局仍然待解。(4月12日《人民日報》)

u=3673228604,3375096481&fm=23&gp=0.jpg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叫停違規建設,這可以説是依法行政、踏實履職的典型,但卻遭到免職,著實讓人匪夷所思。地方為了GDP政績如此“不擇手段”,視上級精神和群眾訴求為無物,本就是“官念”的錯位、權力的“任性”。

  近年來,綠色環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誰都明白“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要“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像這種“揣著明白當糊塗”,為了招商引資、經濟指標等“政績工程”盲目上項目的行為,早就被四處曝光,為群眾所詬病。更何況,新環保法、生態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法規政策文件都明確指出,污染環境、損害生態將被終身問責。

  儘管法律嚴格了、制度強硬了、認識更深了,甚至管理也垂直了,但不可否認的是,GDP仍是地方發展所追求的核心指標,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時下,仍有一些領導幹部抱有僥倖心理,總覺得對生態環保的重視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自認為“法外開恩”就是“靈活施政”。於是乎,制度要求的籬笆“刻意”扎不緊,為個人政績的快提升留下“暗門”,跟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精神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違法違紀遊戲。

  追求經濟效益並不是壞事,但問題是我們怎樣追求良性的發展方式,讓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相得益彰。對廣大群眾而言,經濟數據、發展報表再華麗、再吸睛、再震撼,只要空氣不乾淨、水是黑臭的、噪聲無處不在、土壤跟畫了水彩畫似的,那就不會為機關單位的成績而點讚,相反的,卻會因為領導幹部在生態環保上的不作為,導致信訪量、舉報量大增。如此這般,犧牲環境即便取得了的很大的“政績”,又有何用?群眾不認可,再努力亦是枉然。

  我們的領導幹部要具備正確的政績觀、生態觀,始終從群眾角度看問題、圍繞群眾滿意做工作。生態環保是個福澤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既要在執法觀念上提升,形成關注環境、重視生態的執政氛圍,確保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及時、落實到位,切實做到觸及生態“紅線”的項目不招引、存在環境問題的單位要關停、面臨治理難題的企業促轉型。又要在管理審批上把握好尺度,一切項目審批、環境監察全憑法律法規、制度標準執行,為環保工作者“保駕護航”、給生態執法亮起“綠燈”、讓環境監管全面有效發力。

  為了政績,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利益的行為要不得。我們只有擺正觀念,從群眾的呼聲出發,真正讓環境執法進入“狀態”、真抓實幹,才能營造出全面監督、共同治理、協同保護、綠色發展的好氛圍。

來源: 紅網    | 作者:儲旭東    | 責編:安靜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