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暨山下湖鎮珍珠博物館,工人們正忙著將一顆顆珍珠挑選製作,開蚌、取珠、打磨、穿孔……經過一系列的工序,一件件閃光的珍珠首飾、工藝品以各異的形態完美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然而在很多地方,由於大量養殖淡水珍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最終造成水域環境污染。2013年,隨著浙江省開展“五水共治”工作,諸暨山下湖的珍珠養殖業也發生著令人欣喜的改變。作者在山下湖村看到,蚌塘裏的水質變得越來越清,而這要得益於自動化養殖系統。
自動化清水養殖
“這是自動化清水養殖,與傳統的淡水蚌養殖不一樣。”實施該項目的浙江清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偉鋒告訴作者,清水養殖的關鍵在於食料。傳統珍珠養殖一般使用有機肥做食料,施肥後許多有機質在水底腐爛變成淤泥,有害藻類增加,最終導致水中氧分減少。“清水養殖供給的食料是食品級的蛋白原,採用這種養殖模式,水體氧分會增加,減少有機物發酵,成倍提高養殖密度。”
據悉,傳統養殖每畝水面設備設施的一次性投入資金為1萬元左右,而在自動化清水養殖中,每畝需3萬元。但是,設備壽命卻要長10-15年。
用於自動化清水養殖珍珠的乳酸菌
從“傳統污水養殖”到“自動清水養殖”,養殖方式的轉變使得山下湖的珍珠年産量從2000多噸下降到600多噸,但珍珠的價格和收藏價值也因此提高。2016年,珍珠産業産值預計116.28億元,同比增長4.5%。
如今,山下湖的26家100畝以上水産養殖場都已完成尾水治理,全鎮所有珍珠養殖塘4800畝均實施了魚蚌混養的生態養殖法。綠色養殖正在當地全面進行著。
來源: 新藍網 | 作者:王逸群 | 責編:邱育梅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