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在網上直播間買衣服,有的直播間還賣尾貨。想想看,如果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在直播間淘來一件心儀的“尾貨”服裝,而且還是僅有一件的“孤品”,別人“手慢無”,您搶到手後穿出去不撞衫、不重樣兒,這聽著是不是有點誘人?很多人就這樣在網上直播間裏買了這種所謂的“尾貨孤品”衣服,但是,到手後卻發現有的污漬明顯、有的氣味難聞、有的褶皺起球,甚至衣兜裏還有零錢、耳釘、瓜子殼等雜物,這是怎麼回事兒呢?這些所謂的“尾貨孤品”到底是什麼來路?
前段時間,遼寧的劉女士在某平臺的直播間購買了號稱是“尾貨孤品”的一條連衣裙和一條褲子,收到貨後,劉女士發現衣服不僅破舊而且褲兜裏還裝著東西。
根據劉女士的購物記錄,記者找到了這個直播間,直播間裏賣著各種尾單貨。記者發現,網上類似這樣的直播間非常多,它們一般是號稱“尾貨孤品”“源頭工廠”“品牌清倉”“商場撤櫃”“樣衣版衣”等等不同來源,但都僅僅只有那麼一件,因此被統稱為“尾貨孤品”類,而且價格非常便宜,一般在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所以,很多人都搶著拍。然而,就是這樣“好看、便宜還稀缺”的搶手貨,在消費者收到貨後,卻都傻眼了。
黑貓投訴運營經理孫曉明:“在我們平臺上,消費者投訴從直播間買到了所謂的尾單孤品、大牌剪標、尾貨樣衣的投訴有接近400單,有消費者投訴買到的毛衣起球甚至有發黴味,還有人反饋買到的衣服破了洞,口袋裏面有衛生紙,還有衣服有粉底,甚至毛髮等等,各種讓人匪夷所思的情況發生。”
為了揭開這些“尾貨孤品”的真面目,記者來到了華南某地的一個全國有名的服裝尾貨批發集散地,對價格較低的幾個目標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到處都打著“供直播間”的廣告。那麼,供給“尾貨孤品”類直播間的貨,又在哪呢?幾經輾轉,記者來到了一個叫“後山”的地方,看到很多衣服都在地上,現場環境臟亂差。
在尾貨市場,按堆兒數件批發的衣服就是僅有一件的“雜款”,也就是專門供給“尾貨孤品”類直播間的貨。商家通常先把一大袋子“雜款”衣服,經過挑揀後再把品相好的擺出來售賣,但即使這樣挑揀後,記者在一些攤位依然發現,這些衣服有的有油漬、銹跡、污漬,甚至是破洞等等各種非常明顯且肉眼可見的使用痕跡。而在同商家溝通時,一旦提及“舊的”“二手”等相關字眼,商家既警覺又忌諱。
為了進一步判斷確認這些衣服是否有過使用痕跡,記者邀請了一位紡織學專家,在這些尾貨市場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還真有不少。
太原理工大學紡織系主任、副教授,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廢紡專業委員會專家史晟:“對於針織物來講,衣服的彈性可以作為一個判斷的指標。纖維用過之後都會拉伸,不會恢復到原來新的樣子,使用痕跡非常明顯。”
那麼,這些在尾貨市場流通的、有使用痕跡的衣服到底是從哪來的呢?記者決定帶著在尾貨市場買到的這些所謂的“新衣服”到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舊衣回收廠進行調查,老闆當場判定為舊衣服。
據了解,這家回收廠的舊衣服是通過他們在全國各地的代理商回收上來的,而各地的代理商則是通過到府回收、回收箱回收等各種方式將舊衣服匯集起來,再賣到這家舊衣回收廠。
那麼,這些回收上來的衣服在回收廠他們又是怎麼處理的呢?負責人帶著記者來到了精品貨的分揀車間,工人正在將回收上來的舊衣服,根據品相好壞先分揀出A貨和B貨,再從A貨裏挑揀出所謂的“精品貨”。那麼,這些挑選出來的所謂的“精品貨”都賣給誰呢?
舊衣回收廠負責人:“好一點的精品,有很多直播間都從我們這裡拿,自己挂上吊牌,然後説是孤品,一樣一件,沒碼的。”
記者調查發現,在全國舊衣回收分揀的圈子裏,他們把挑出來的所謂“精品貨”供給“尾貨孤品”類直播間,而這些舊衣服裏的所謂“精品貨”,又有了更隱蔽的新名稱“精品單件”,而且在各地都是供不應求。
然而,就是這些從舊衣回收廠出售的二手衣,在直播間搖身一變就成了商家口中所謂的“尾貨孤品”。但是,消費者對此卻完全不知情。
在舊衣回收廠的分揀車間,記者當場就碰到了好幾撥前來進貨的“尾貨孤品”類直播間運營人員。他們都表示,不會在直播間告訴消費者購買的是二手衣服。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劉剛:“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誠信經濟,誠信、不隱瞞、不欺騙、信守承諾,誠信需要以法治為前提,只有加大違法懲處力度,才能讓那些心存僥倖的商家望而卻步。”
近年來,在“尾貨孤品”直播銷售模式的催生下,像舊衣回收廠這樣把分揀出來的衣服賣給直播間的操作,在全國各地的舊衣回收廠、分揀廠普遍存在,利潤豐厚。奔著這門生意的利潤,一些專門從事舊衣回收的公司乾脆自己直接開起了直播間。
為了進一步摸清情況,記者又來到了西南某地的另一家回收舊衣的公司,但廠房內外,大家都在刻意回避直播間有關資訊,直到記者在一堆貌似“精品單件”面前,才有了突破。原來,一位正在分揀“精品單件”的大姐就是直播間的工作人員,幾經交涉過後,她準備帶記者去直播間看看,但沒走幾步,她就後悔了,説不敢帶外人去。
在和這位工作人員交談中,記者得知,這家公司的直播間在外面的農田裏,隱蔽、難找。幾番溝通之後,負責人同意帶記者去直播間。走出廠房,七拐八拐地走了二里地後,才看見直播大棚。
一進門,記者就看到現場有六七排衣架上都挂滿了衣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就是她們從自己的舊衣回收車間那邊挑過來的“精品單件”,然而記者看到,這些用床單包裹起來,隨便堆在地上的舊衣服鋪滿灰塵、氣味難聞,衛生環境臟亂差,更有甚者,在其他直播間,主播直播時當場發現了蟲卵。
原來,這類直播間在售賣前,她們只用噴劑、熨斗、吊牌等做一些簡單的打理,並不會做專門的清洗、消毒等衛生處理,令人堪憂。目前,消費者恰恰是在既不知情又不衛生的情況下購買了這些所謂的“尾貨孤品”。那麼,一邊是滿地臟亂差的舊衣服,一邊是直播間看上去光鮮亮麗的“尾貨”,這類直播間到底是利用什麼樣的障眼法做到的呢?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把衣服燙一下,直播間背景燈一打就不同;把商標吊牌一挂,就感覺像新的一樣,在直播間裏面是看不出來的。
據了解,這些“尾貨孤品”類直播間投資小、利潤大,尤其是回收分揀舊衣的公司自己開直播間更是一本萬利。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蘇號朋:“商家的這種行為是典型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的欺詐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是我國法律明文禁止的違法行為。對此,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管理,規範交易市場和電商平臺的經營行為。”
與此同時,這種把“二手舊衣”當作“尾貨孤品”來賣的行為,也反映出了“二手舊衣”迴圈利用不規範的問題。為了節約資源、減污降碳,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關於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迴圈利用的實施意見》中,首次明確要有序推動舊衣物交易。
史晟:“目前,二手服裝的界定、清洗和消毒、衛生防疫標準要求、交易等環節還沒有相關標準,市場規則不明,行業混亂,真假難辨,因此相關標準需要儘快落地,更好助推廢舊紡織品迴圈利用。”
尾貨就是尾貨,舊貨就是舊貨,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商家賣東西首先應該有基本的誠信,把舊衣當成新衣賣,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還涉嫌欺詐。尾貨市場和電商平臺都需要好好管一管。同時,這一亂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二手服裝交易規範化的必要性。我國是紡織服裝生産和消費大國,每年淘汰的廢舊衣物達到千萬噸,建立標準規範,推動二手市場有序發展,既能讓舊衣物盡其用,也有助於綠色低碳發展。
來源:央視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張逸彬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