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曝光臺 新聞詳情
“快遞盲盒”電商平臺仍可下單 行業頑疾為何多年屢禁不止?
發佈時間 | 2024-04-04 15:48:06    

  快遞市場橫行多年的“快遞盲盒”亂象或將得到根治?

  4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快遞何以變“盲盒”》,報道了韻達速遞義烏北苑營業網點涉嫌違法售賣快遞退件等問題。第二天(4月2日),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就浙江義烏韻達品牌快遞企業違規處理用戶退貨件問題,約談韻達快遞總部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韻達快遞詢問具體情況,韻達官方未予回應。

  何為“快遞盲盒”?市場上大部分“快遞盲盒”都是退換貨或是滯留件的商品,商家將它們打包放在一起,按麻袋或按斤再次銷售,並宣稱“穩賺不賠”。實際上,“快遞盲盒”是違法行為,但是一直以來都是快遞行業的頑疾。早在2020年,就有不少媒體曝光提醒消費者小心被“快遞盲盒”套路,也有不少消費者明確表示對於快遞盲盒中個人收件資訊洩露的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剛被媒體曝光,“快遞盲盒”依然難被禁止。4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某電商平臺搜索“快遞盲盒”,依然可以找到不少可以下單購買“快遞盲盒”的店家。雖然這些店家沒有明説所售商品為“快遞盲盒”,但是從商品描述和圖片看與“快遞盲盒”即為相似,不少店家保證“國際件,無空包”,同時表示“都是未拆封的,隨機發貨”。

  北京嘉濰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盲盒的出現跟快遞企業內部的退件流程管理機制不完善直接相關,通常是在被退件時沒有及時告知寄件人並建立便捷的退件流程查詢機制。在他看來,快遞公司售賣快遞盲盒是直接的違法行為,不僅違反《快遞暫行條例》的規定,也侵犯了他人的財産權和隱私權。

  知名評論家、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則向記者表示,過去幾年,儘管這些問題多次被提及並試圖解決,但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於快遞公司過於追求業務擴張,忽視了內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監管空白進行非法活動。此外,消費者對於盲盒的好奇心和購買慾望也助長了這一現象的蔓延。

  快遞盲盒屢禁不止?電商平臺搜索仍可下單

  據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報道,最近市場上有一種賣盲盒的生意很火,甚至出現了一種“快遞盲盒”,賣家聲稱這些盲盒都是從快遞公司流出的快遞物品,是買賣雙方真實的購物。

2.png

《焦點訪談》欄目《快遞何以變“盲盒”》截圖

  據央視報道,知情人表示,這些“快遞盲盒”都是從義烏批發的小商品,直接貼的單子。義烏有專門幹這個生意的,一車估堆200塊錢、300塊錢,小商品都往裏面塞。義烏一位玩具店的知情老闆介紹,“快遞盲盒”裏的産品很多都是來自廠商處理的尾貨低價産品。

  除了用低價産品包裝出來的假“快遞盲盒”,知情人表示,市面上還存在用真快遞充當盲盒出售的情況,只不過一般人拿不到貨源,這些貨源都是來自快遞公司內部。知情人稱,“快遞盲盒”是商家不來找的件,名字錯的或者退貨的,這些東西都是內部買去的。《焦點訪談》記者走訪多地,從內部渠道拿貨的説法也從多人口中證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快遞盲盒”,依然可以搜到相關産品,客服向記者表示,隨機發貨,都是未拆封的,裏面具體有什麼大家都是不清楚的。當記者詢問這些盲盒是否為“沒人簽收或者退回的快遞”時,該客服表示,“我這邊只是小客服,不是很清楚哦。”類似該商家的盲盒是真“快遞盲盒”還是假“快遞盲盒”,則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1.png

電商客服介紹“快遞盲盒” 圖片來源:APP截圖

  對此,解筱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盲盒和假盲盒現象揭示了快遞公司在內部管理、退件處理以及加盟網點監管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漏洞。

  對於快遞公司而言,解筱文表示,需要加強對退件處理流程的規範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內部監管機制,並加強對加盟網點的監督和管理。同時,快遞公司還應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和遵守意識。對於監管部門而言,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確保懲罰機制能夠起到足夠的威懾作用。此外,監管部門還應加強與快遞公司的合作,共同推動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

  “解決快遞盲盒和假盲盒問題需要快遞公司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從內部管理、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合力,確保快遞行業的規範有序發展。”解筱文表示。

  律師:法律規定是明確的,關鍵在於執行

  實際上,對於“快遞盲盒”的售賣行為,相關法規早已明令禁止。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臺的《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中規定,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快件,不得以盲盒形式銷售。國務院頒布的《快遞暫行條例》也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有上述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這一類行為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在趙佔領看來,快遞盲盒中銷售的若是廉價劣質的産品,這種情況下的所謂盲盒就是一種行銷技巧,至於是否違規主要看兩點,一是是否存在虛假宣傳,比如宣傳盲盒內可能存在價高質優的産品,二是所售商品是存在強制性標準而不符合該標準。

  在解筱文看來,從相關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確實存在監管上的漏洞和不足。當前的法律法規對於快遞盲盒和假盲盒的監管尚未形成有效的制約機制,違法成本相對較低,懲罰機制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難以起到足夠的威懾作用。這導致了部分不法分子敢於鋌而走險,從事違法活動。

  “如果所謂快遞盲盒銷售的是真正的快遞,來源是寄件人的退件,沒有退給寄件人卻被倒賣。這種情況跟快遞公司內部的管理漏洞直接相關,一方面是快件沒有按照法律規定到府送達到收件人,而是未經收件人同意而把快件放置於快遞櫃、前臺、小區門口等等,導致收件人不知情而未及時收取,最終快遞公司按照退件處理。”趙佔領表示。

  趙佔領同時表示,相關法律規定是明確的,關鍵在於具體執行,從快遞企業角度而言,需要完善內部管理流程和制度,加強對於員工不法行為的監督;從監管部門角度而言,應該主動檢查、抽查快遞企業落實法律法規的情況,而不是被動等待有人舉報、投訴後再進行調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撰稿:趙雯琪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