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一些發帖人認為僅是提供攻略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是法治意識淡薄的表現;網友盲從網帖建議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可能會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發帖人也要承擔相應責任。
近年來,自由行熱度不斷上漲,為了“玩得好”“省錢”“有效避坑”,攻略帖成為遊客們尤其是年輕群體出行的必備參考。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多個網路平臺攻略帖不僅沒能幫助遊客“避坑”,還在製造新的“坑”,包括誘導違反景區規定、報假警擾亂社會秩序、擠佔公共資源等。
那麼,攻略帖中可能有哪些不當內容?網友跟風模倣具有哪些法律風險?如何規範攻略帖有序發展?近日,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共同為攻略帖尋找“健康發展指南”。
輕信攻略出遊,卻遭遇“大坑”
“我們每次自駕遊之前都是自己到網上查攻略,哪好玩,哪人少風景美,網友們都會告訴你。”在北京某網際網路企業上班的職員瑤瑤(化名)告訴記者,她認為搜索攻略帖可有助於快速了解目的地的最佳旅行線路。“主要是搜索避雷和種草(注:網路用語,指推薦事物給他人,以引起他人興趣)的攻略帖。”正在讀研的某傳媒專業學生小露(化名)也表示,有些旅遊景點,門票貴人又多,自己想通過攻略帖找免費觀景點,“有的攻略帖有圖有視頻,更容易讓人信得過”。
今年10月中旬,小露計劃和爸媽一起自駕到某濕地景區遊玩,出行前她認真在小紅書、去哪兒網、馬蜂窩等各類網路平臺搜尋旅遊攻略。
“坐半天車就只能看到一個全景,票還老貴”。在不少勸退、避雷該景區的網帖中,小露看到了其他網友發佈的“免費濕地景觀”旅遊攻略帖,“有一個免費看濕地的地方,在第四生産隊,裏面比較原始,基本沒人,很治愈”。在參考多篇攻略帖的建議後,小露決定規避上述正規濕地景區,去“更美、免費”的野濕地。
到達現場後,網友發現,網帖中的“免費濕地景觀”實際並未開放,道路泥濘,不便行車。 受訪者供圖
然而,當小露一家開車進入這個推薦點位後,他們先是遭遇了導航失靈,進入了鄉村未知道路。“到了導航點位不要左轉,要右轉然後再往裏面開就能看到濕地了”“有柵欄圍著,就找缺口進去,不用理居民”,攻略帖繼續指引其前行。
隨後,沒開5分鐘,車胎又開始打滑。由於剛剛下過雨,小露駕駛的越野車陷入了濕地泥濘的土裏,“怎麼踩油門都沒用,車也不走,倒退也退不出去。”談及這段經歷時,小露仍然倍感無奈。“我當時覺得完蛋了,只能打救援電話。”小露表示,最後是在一名經驗豐富的司機幫助之下,他們的車才駛離泥坑,但緊隨其後又來了兩輛車,同樣是被“種草帖”吸引而來的遊客。
“原本種草的免費風景點卻變成了‘坑’。”小露感嘆,有些攻略帖不能全信。
小鑫(化名)也被攻略帖“坑”過。國慶期間,他和同事一起去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駕遊,第二天準備前往當地著名的阿萬倉濕地公園。一攻略帖提示:“這個景區18點之後就沒人了,可以先在景區外面看落日,然後等景區工作人員下班後從旁邊小路進去,省門票錢。”小鑫決定試一試。當天18點30分到達山頂後,他發現景區確實沒人,正準備翻進去的時候,卻被景區工作人員發現了,“褲子被欄杆刮壞了,真是丟臉。”小鑫説。
有“毒”的攻略帖,暗藏多重風險
諸如此類的攻略帖還有許多。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大量旅遊攻略帖還暗藏人身安全隱患,有的攻略帖甚至誘導網民違反景區規定、擾亂社會秩序、擠佔公共資源。
近年來,青海、甘肅、新疆等地景區頻繁出現的野生土撥鼠備受網友喜愛。但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也曾多次發文指出,公眾儘量不要和土撥鼠“親密接觸”,並表示“土撥鼠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宿主之一。其攜帶的菌株是我們國家已發現的菌株中致病力最強、最容易導致死亡的菌株”。
然而,當記者在小紅書、馬蜂窩等平臺搜索“土撥鼠”關鍵詞時,卻仍有多位博主曬出照片、分享攻略帖,推薦網友在景區與土撥鼠接觸,“油光水滑,手感很好”“帶士力架更會受到鼠鼠青睞哦”。
今年10月9日,據四姑娘山景區微信公眾號消息,2名遊客進入四姑娘山長坪溝景區後,無視標識標牌提示以及工作人員的勸阻,堅持在景區內進行徒步穿越活動,晚間出現失溫、高反、迷路等情況,後被救援人員救下。最終,2人被終身禁止進入四姑娘山景區。
據了解,四姑娘山地勢險要,溫度變化大,高海拔地區還有缺氧和高反的危險,徒步穿越四姑娘山有較高的危險系數。
但記者在網路平臺搜索“四姑娘山”“免費”等關鍵詞時發現,仍舊有多篇網帖推薦四姑娘山長坪溝,並稱其為“免費徒步穿越線路”——“這是一條還未進行商業開發的戶外登山線路,風景絕美”,更有多名網友在帖子下追問、互動。
針對旅遊期間住宿、交通緊張等問題,在“打不到車怎麼辦”等關鍵詞下彈出的網帖稱,“打不到車可以找警車,就説你身上沒有錢沒法回家”“正在警車上,半夜打不到車果斷報警,果然有困難找警察”……
10月10日,據媒體報道,某旅遊博主發帖稱,想省旅遊住宿錢可以住醫院急診室,“30元就能住一晚,還有護士看管行李”。帖文一齣備受爭議,有網友質疑其誘導公眾擠佔公共資源。
一網帖稱“打不到車找警察”
博主吸睛需有度,網友盲目效倣可能觸法
記者發現,這些所謂的“免費”旅遊攻略帖,所指向的大多是尚未開放、人跡罕至的野生景點。這些景點或許景色不錯,但是缺乏規範開發與管理,出現突發事件時難覓救援。
“好心”網帖如此“安利”,卻鮮少提示其中暗含的風險隱患,而“照著做”的網友不僅可能遭遇生命財産安全威脅,隨意模倣這些行為還可能觸法。
“景區逃票、謊報病情佔用急診室、謊報警情使用警車等行為可能破壞景區管理秩序、擾亂醫療場所正常醫療活動、擠佔公共資源。”浙江省桐廬縣檢察院檢察官張鑫玲表示,如果網友模倣這些網帖行為,可能會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
“另外,視網友的主觀目的及行為後果,也可能構成刑法規定的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和尋釁滋事罪。”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補充道。
趙精武認為,此類“毒”攻略帖之所以層出不窮,一方面是由於部分博主惡意行銷,吸引眼球;另一方面也是其心存僥倖,法治意識淡薄,認為僅是提供攻略,沒有直接實施相關行為,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賬號、自媒體博主等發帖人存在教唆他人從事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的目的,有可能根據實行行為的法律性質,構成教唆犯。”
記者查閱了解到我國網路安全法第12條明確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
張鑫玲提醒,誘導他人進行不當行為,相關賬號、自媒體博主可能遭到賬號封禁、納入黑名單、禁言等情形,甚至會面臨民事訴訟。
規範網路攻略帖,平臺責任不能少
根據《網際網路用戶公眾賬號資訊服務管理規定》,公眾賬號資訊服務平臺應當對違反本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公眾賬號,依法依約採取警示提醒、限制賬號功能、暫停資訊更新、停止廣告發佈、關閉登出賬號、列入黑名單、禁止重新註冊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及時向網信等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也明確指出,“網站平臺應當要求‘自媒體’對其發佈轉載的資訊真實性負責”“對製作發佈謠言、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佈傳播違法和不良資訊造成惡劣影響的‘自媒體’,一律予以關閉,納入平臺黑名單賬號數據庫並上報網信部門”。
記者發現,多個網路平臺的內容規則明確要求,禁止發佈涉及不良導向等違規行為。如小紅書曾發佈“十一安全出行”小貼士,明確引導公眾選擇安全景點,按照規定進行,不要做出危險行為。
趙精武表示,相關平臺要擔起監管職責,尤其要加強內容審核和後期巡查。他認為,應當採用“人工審核+機器自動化審核”的方式提升網路資訊內容的審核效率。例如,在用戶註冊賬號和發佈資訊時以彈窗等形式提醒用戶注意資訊內容的合法性;平臺在首頁進行法治意識的宣傳教育;對已經發佈的違法資訊內容,特別是顯著位置的違法資訊,及時採取刪帖、遮罩、封號等處理措施;嚴格落實網路實名制,針對頻繁更換賬號“馬甲”的違法用戶,禁止其註冊賬號,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及時向監管部門舉報和提供犯罪線索。
“要加大懲處和打擊力度,對於屢教不改的賬號應給予更加嚴厲的懲處。同時要進一步暢通網民舉報渠道,鼓勵廣大網民參與監督,共同維護良好網路生態。”張鑫玲建議。
來源:檢察日報 | 撰稿:何慧敏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