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揭露電信網路詐騙內幕的現實題材電影《孤注一擲》掀起觀影熱潮,票房不斷攀升。該片熱映,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對電信網路詐騙深入關注、深惡痛絕。
隨著資訊社會快速發展,當前犯罪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傳統違法犯罪比例持續下降,以電信網路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路犯罪佔比大幅上升,這類案件發案多、涉及面廣、損失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據統計,今年1至7月,湖北省電詐案件發案數佔總刑事警情數的25%。
湖北省反詐中心對今年全省電詐案件數據進行分析,希望通過多維度數據直觀呈現當前電詐違法犯罪形勢,為開展針對性防詐反詐提供支撐,更好地幫助人民群眾提升防騙意識和能力。
一、從發案地域看
電詐案件發案較多的區縣,普遍經濟發展水準較高,兩者之間存在正關聯。
分析原因,一是經濟較發達地區居民收入較高,有“閒錢”,購物消費慾望和投資理財意願強烈;二是詐騙分子通過不法渠道獲取公民個人資訊,對“高價值”對象進行“精準詐騙”,讓受害人難以防範。
今年7月,曾購買過多款保險産品的當陽居民周某資訊洩露,被所謂的“保險公司客服”精準詐騙4.8萬餘元。
二、從受騙人年齡結構看
1至7月數據顯示,電詐案件受騙人“10後”佔比1.5%,“00後”佔比11.5%,“90後”佔比29.5%,“80後”佔比32.3%,“70後”佔比17.6%,“60後”佔比6.2%,“50後”佔比1.4%。
其中,年齡最大的受騙人90歲——今年7月,武漢市民李某遭遇虛假網路投資理財詐騙,被騙10萬元。年齡最小的受騙人僅8歲——今年4月,鐘祥市一名小朋友用奶奶手機玩遊戲時,被人誘導掃二維碼轉賬,被騙1.05萬元。
61.8%的受騙人為80後、90後。他們中大部分人受過良好教育,接觸網路的時間較早,資訊獲取渠道豐富,但面對精心設計、不斷迭代升級的網路騙局,仍缺乏足夠的警惕和辨識能力。
“00後”受騙人數同比呈現上升趨勢。此年齡段多為在校高中生、大學生,該群體正處於物質、精神需求高速增長期,社會經驗缺乏、防騙意識不強,更容易落入詐騙分子精心設置的陷阱。
三、從受騙人性別看
男性受騙者佔40.4%,女性佔59.6%,總體上女性雖多於男性,但同比呈現“男升女降”趨勢。
分析原因,女性因網路購物等行為頻繁、網路社交更活躍,易成為電詐犯罪分子圍獵的目標,但近年來有針對性的反詐防騙宣傳,使女性群體防範意識有所提升。
四、從電詐犯罪形式看
我省電詐案件中,刷單返利類、虛假投資理財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虛假徵信類、貸款和代辦信用卡類詐騙佔比較高,分別為33.7%、13%、12.2%、8.8%、6.2%。與2021年同期數據相比,刷單返利類、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佔比大幅上漲。
1、刷單返利類詐騙
刷單返利類詐騙由於返利週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成為當前變種最多、變化最快的詐騙類型。
犯罪手法:拋出誘餌引流,小額返利騙取信任,誘導下載刷單APP,誘騙對方墊資充值,切斷聯繫完成詐騙。
今年7月,麻城市居民小程在家休養期間參與網路刷單,被詐騙4萬餘元,當地警方快速行動幫其挽回損失3萬多元,為他保住了手術費。
湖北警方提醒:刷單行為本身違法,一切需要先充值或墊付資金的刷單行為都是詐騙。
2、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
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受害者,多為擁有一定收入和資産,且熱衷於投資、理財、炒股的人群。
犯罪手法:通過社交軟體、婚戀交友平臺以及發佈投資資訊搜尋並鎖定目標,誘導對方在虛假網站或APP上投資,前期小額投資獲利後,一旦受害人加大投資,立馬拿錢消失。
今年6月,通城縣居民湯女士陷入期貨投資騙局,先後“投資”24萬元,發現被騙後立即報警,警方快速行動幫其換回損失10萬餘元。
湖北警方提醒:遇到對方推薦理財産品、股票、虛擬幣等,説穩賺不賠的,直接拉黑。
3、冒充電商物流類詐騙
冒充電商物流類詐騙受害者通常為網購用戶。
犯罪手法:一是詐騙分子打著電商平臺或快遞公司客服的名號,謊稱受害人網購商品出現問題,以退款、理賠等為由,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資訊,對受害人實施詐騙。二是聲稱誤將受害人升級為VIP會員、授權為代理、辦理商品分期業務等,以不取消業務將産生額外扣費為由,誘導受害人支付手續費。
2022年11月,神農架林區居民尹某遭遇冒充電商物流類詐騙,先後9次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轉賬共計242萬餘元。
湖北警方提醒:凡接到自稱電商、物流客服電話,一定到官方平臺核實相關資訊。
4、虛假徵信類詐騙
虛假徵信類詐騙犯罪手法:詐騙分子冒充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工作人員等身份博取信任,用專業術語如“影響個人徵信”“登出貸款”“消除貸款記錄”等施壓,誘導受害人轉賬匯款或貸款後轉賬至自己提供的銀行賬戶。
今年6月23日,荊門市居民袁先生接到自稱某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客服的來電,稱其在瀏覽網頁時不小心申請了平臺的網貸項目,不關閉將影響徵信。袁先生按照對方指示,先後向指定賬戶轉賬3.5萬元。
湖北警方提醒:凡是自稱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金融機構客服或內部人員,可以幫助登出網貸記錄和不良徵信的都是詐騙,個人徵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統一管理,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個人都無權刪除和修改。
5、貸款和代辦信用卡類詐騙
貸款和代辦信用卡類詐騙犯罪手法:詐騙分子通過網頁、微信群、QQ群等渠道發佈可以提升信用卡額度、信用卡套現、辦理大額信用卡或辦理大額低息貸款等資訊,以此為誘餌,通過收取受害人仲介費、預付利息、保證金等方式實施詐騙。
今年7月初,紅安縣居民周某某因生産經營困難急需資金週轉,在網上下載了一款可“快速貸款”的APP,經後臺“工作人員”指導,被騙35萬餘元。
湖北警方提醒:一定要理性貸款、辦理信用卡;不要輕信所謂的“信用卡代辦機構或人員”;不要告訴他人動態驗證碼、銀行卡卡號、卡背面簽名欄末三位校驗碼等關鍵銀行卡資訊。
開學季臨近,廣大學子及家長務必要警惕詐騙分子冒充老師、同學進行繳費詐騙、借款詐騙和報名培訓班詐騙,以及通過遊戲交易進行詐騙。
無孔不入的電信網路詐騙,需防患于未然。要努力克制賭徒心理,始終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做到“無論騙術怎麼變,以不轉賬應萬變”。
來源:央廣網 | 撰稿:譚在龍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