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問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經過行銷策劃和品牌包裝,産品定價動輒四五十萬元,最高甚至接近百萬元。這樣的汽車品牌,你會為它埋單嗎?
如果你想跟上趨勢,購買一款智慧化和娛樂系統符合需求的新能源汽車,卻發現市面上已經很難找到30萬元以下的産品,你會選擇增加購車預算,成為某個新品牌的“天使車主”嗎?
長期以來,充分的市場化競爭不斷促進中國汽車産業加速成長。隨著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汽車配置升級和功能更疊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同時,汽車價格也越來越低。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消費視野,大量的新造車品牌涌入這個市場。據2021年公佈的數據,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企業達到479家,其中大型企業僅佔14.6%;註冊資本小于4000萬元的小型企業佔41.3%。
多數採用代工模式跨過“造車門檻”的新品牌,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它們帶動了新能源和智慧網聯的發展,也促使傳統汽車企業轉變思路,加入到“面向未來”的競爭中。
當有的企業靠自身努力實現了品牌高端化的成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向高端化發力。隨著産品定價越來越高,要想在預算內買到跟得上趨勢的主流産品,似乎越來越難。
車企對豪華身份的包裝,能否經得起考驗
近兩個月以來,以大屏交互、家庭娛樂、駕駛性能和乘坐舒適性等為賣點的理想L9,連續引發了業內爭議。
在6月21日舉行的理想L9上市發佈會上,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將這款售價45.98萬元的增程式電動車,與勞斯萊斯庫裏南、賓士GLS邁巴赫、路虎攬勝和寶馬X7做了對標,用以證明理想L9的豪華車身份。
7月中旬,有媒體報道,一輛理想L9門店試駕車高速衝擊路面大坑,造成右前空氣彈簧漏氣損壞。理想汽車客服回復稱,“目前車輛産生的故障已經查明是非量産車的個案零部件問題,會在最終量産車中解決”。這一回復引發大量車主質疑。
7月18日,為平息輿論,理想汽車官方微網志發佈公告稱:“我們決定將理想L9的空氣彈簧(包含空氣彈簧本體、空氣泵、儲氣罐)質保方案提升到與三電系統相同的8年或16萬公里,且二手車交易不影響質保的有效期。”
汽車行業獨立分析師曾科告訴記者,儘管理想汽車升級質保方案讓部分車主有了安心感,但前期對理想L9豪華身份的營造,卻變成了一種諷刺。“所謂‘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這樣的説辭,是不應該出現在企業公開宣傳中的。一方面,這種宣傳涉嫌違反廣告法;另一方面,如果産品品質出了問題,這些自我吹捧的做法,就會反噬自己。”
無獨有偶,將大屏娛樂交互、豪華音響系統、展翼門等作為賣點,售價57萬-80萬元的高合HiPhi X,也因涉嫌虛假宣傳陷入輿論風波。對於高合官方宣傳的“英國之寶定制的全球首個可進化數字音響系統”,實際拆解後是國産上聲音響,高合連續出了兩個聲明進行解釋。
7月6日,高合發佈聲明稱:“根據用戶反饋,針對個別配置可能存在不同角度的理解。所涉相關配置描述一方面反映了我們與合作夥伴(如英國之寶)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汽車産品説明的通行做法。”
7月15日,高合再次發佈聲明稱:“近幾日來,高合團隊與本事件所涉的相關車主進行了積極和深入的溝通,對於車主和律師的所有疑問進行了細緻的解答,提供了負責任的反饋。事件涉及的疑惑與誤會均已消除。”
對於高合的兩個聲明,曾科認為,第一個聲明將車載音響貼牌模式解釋為行業共性,並聲稱這種行銷手段是行業“通行做法”。但問題在於,高合無法對其他汽車品牌進行舉證,這種推脫責任的説法可能還會傷害使用原産音響、守規經營的友商。
第二個聲明並沒有解釋業內的疑惑,而是簡單稱其為誤會,實際上還是試圖證明第一個聲明所説的“通行做法”。“高合HiPhi X的最高售價已經達到80萬元,價格不比世界知名豪華車品牌低。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改用原裝音響,而不是極力去證明,那些價格定位更低的汽車品牌,和它一樣是貼牌。”曾科説。
車載大屏和智慧交互緣何成為“提價神器”
一位業內人士稱,近幾年剛剛起步的“造車新勢力”,大多缺乏技術層面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品質管理和品質保障的經驗。但是,他們深諳網際網路行銷,懂得消費者心理。
“採用代工模式,可以讓企業實現‘輕資産運營’,把資金用在科技研發上。但遺憾的是,一些企業通過堆砌配置的方式來造車,甚至沒有做好實驗驗證就把車推向了市場。”這位人士稱,一些企業為了將産品包裝成豪華車,將重點放在娛樂交互上,而非車輛性能品質上,娛樂交互最吸引眼球,成本卻遠沒有車企宣稱的那麼高。
車載大屏就是如此。上市一款新車,要是沒有一個大尺寸的顯示屏,似乎已經跟不上時代。而顯示屏數量也和安全氣囊數量、雷達感測器數量等一道,成為車企的宣傳賣點。
根據IHS Markit諮詢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汽車上越來越多的物理按鍵功能被“優化”轉移至觸摸屏。2020年,7-8英寸的顯示屏市場份額為61%,9英寸及以上的顯示屏市場份額為27%。預計到2026年,9英寸及以上的顯示屏將佔據41%的市場份額,配備15英寸顯示屏的汽車數量可能會增加兩倍。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説,大尺寸的中控大屏已成為産品定高價的決定因素,因為這會讓它們的汽車顯得“科技范兒十足”。
以高合HiPhi X為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位於方向盤前的14.6英寸液晶顯示屏和16.9英寸中控多媒體屏。副駕駛側一塊19.9英寸的LED顯示屏專為乘客提供,可以單獨連接藍芽觀看電影。
與高合HiPhi X相比,理想L9的顯示屏配置更為豐富。該車配備13.35英寸高清HUD抬頭顯示屏,還配有3塊15.7英寸的OLED大屏,分別為車輛中控屏、副駕娛樂屏和後艙娛樂屏。後排螢幕可實現與Switch遊戲機直連投屏,搭配HDMI-Type C轉接線,部分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均可實現高清投屏。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以前,駕駛員需要通過儀錶盤知道車速、轉速、水溫和油量等資訊,娛樂項目也僅限于聽歌或者聽收音機,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對於駕駛員而言已經足夠。相對來説,汽車乘坐者的娛樂需求會更多一些,大屏實際上是給他們配備的,但使用率並不高。
“車載大屏更像是車企在告訴消費者,這項技術一定能滿足大家對‘科技感’的期待。實際上,這只是車企們造出的偽需求,有了螢幕並不意味著車輛就會變得更智慧。”張翔説。
記者通過對多位車主的採訪發現,車載大屏的使用率相對不高,主要原因在於技術含量較低,在大屏上能實現的智慧交互功能太少,或者意義不大。
北京的王先生認為,現在的車載大屏並不實用,一方面,如果想在行車時進行操作,完全可以使用智慧語音系統;另一方面,想看劇、玩遊戲在家裏更舒服,在車上玩遊戲容易暈車,乘客玩遊戲也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
“車載螢幕越來越大,使用起來很不方便,視線不容易聚焦到想要操作的界面和按鍵上。”王先生認為,這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智慧手機的影響,但汽車大屏遠沒有手機操作那樣順滑,按照作業系統的功能表邏輯,要進行很繁瑣的操作。
遼寧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在車上用投屏的方式連接遊戲機是多此一舉。“Switch本來就是便攜性的,在家裏用電視玩,在車上當手掌機,這是Switch的設計思路和自帶功能。車企宣傳沒有技術含量的直連投屏,對我們遊戲玩家來説毫無吸引力。”
據記者了解,電視和螢幕行業的更新換代很快,OLED面板價格和LCD面板相比,從曾經的5倍價差,已經縮小到2倍多。此外,新的MINI LED也在搶佔OLED的市場份額。目前主流的國産65英寸OLED電視,平均價格在6000元左右。
張翔表示,大屏+多屏的模式正在成為車企競爭的指標。“目前,智慧汽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大部分消費者對智慧汽車的認知度不高,在購車時並不清楚這些配置的成本。因此,螢幕、攝像頭、感測器等配置的數量就成為消費者界定一款車是否高端的標準,也成為新造車品牌制定高售價的原則。”
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刺客”,也要有“護衛”
據統計,現有“造車新勢力”中的高合、理想、小鵬、蔚來,以及從傳統車企轉型為“造車新勢力”的智己、極狐、阿維塔、極氪、嵐圖、AITO問界等品牌的産品售價,均已突破30萬元。
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汽車品牌高端化必須要得到市場的認可,不能簡單地等同為售價高端、技術高端或品質高端。
資深汽車媒體人、汽車行業分析師楊小林表示,30萬元的售價是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競爭的分水嶺。“相較于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發展較晚。目前來看,沒有掌握一定核心技術的造車新勢力,如果不主打高端化和智慧化的概念,那麼它們就很難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楊小林認為,傳統車企中,比亞迪走的是平民化的品牌定位和市場發展戰略,以接近燃油車的價格提供插電混動和純電産品,車型豐富且性價比高。此外,像比亞迪這樣的傳統車企還擁有對産業鏈的掌控和垂直整合的優勢,能夠很好地控製成本。相對來説,有些企業的優勢就沒那麼明顯。
“10萬-30萬元不只是比亞迪等中國車企,也是將來大眾、豐田等跨國車企電動化産品的主攻價格區間,未來會成為傳統車企競爭的紅海市場。”楊小林表示,造車新勢力需要在30萬元以上的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在造車新勢力沒有形成核心技術的領先優勢前,智慧交互、智慧座艙、智慧駕駛一直會是它們喊得最響的口號。”
曾科告訴記者:“在快消品市場,有一個詞比較流行,叫‘刺客化’。指的是通過行銷手段包裝一個新問世的高價品牌,第一個被消費者接受的高價品牌,會帶動其他品牌形成價格同盟,導致普通品牌也不願意再推出合理價格的産品,而是模倣‘刺客’的高價戰略,自己也變身為‘刺客’。”
曾科認為,目前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趨勢。看到有的“造車新勢力”實現了高端化,就去模倣其高價策略和運營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傳統車企也試圖通過‘網際網路造車’,去打造自己的‘造車新勢力’品牌,並脫離傳統車企的渠道獨立運作。其結果就是同樣的造車基因和科技配置,新品牌搖身一變就成了豪華車。”
在記者的採訪中,一些車主也表達了自己對新能源汽車産品“價格虛高”的看法。北京某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孟女士表示:“現在市場上有太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讓人眼花繚亂,一問車型價格,動輒四五十萬元。但不能否認,他們在行銷上非常懂得普通消費者的心理,如果不認真分析他們的行銷話術,很容易作出購買決定。”
北京某門戶網站員工李先生則認為,傳統企業的高端産品未來一定能戰勝造車新勢力。他對記者説:“自主品牌在造車方面的經驗積累相對較多,在不斷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中,推出的高端産品會比同價位的造車新勢力的車更有優勢。”
楊小林表示:“在造車新勢力中,某些車企的用戶口碑做得還不錯,每個月都能賣1萬多輛車,這對中國品牌高端化來説是一個大的突破。”
但他同時認為,要關注車輛的品質和配置能否匹配品牌高定價。很多造車新勢力把牛吹得很大,但車輛在日常使用和性價比上不能與高售價做到平衡,吹起的泡沫就會被戳破。“在底盤穩定性、懸架舒適度和車輛整體做工上,會暴露出一些造車新勢力是表面上光鮮,實際造車功底和技術還有待積累和提高。”
雖然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中國品牌相對比較活躍,但很多傳統豪華品牌還沒正式“出招”。楊小林直言,這些企業全係産品投入到細分市場後,消費者對品牌和配置的認知都會回歸正常,那時的競爭才是真正的競爭。
楊小林表示:“如果造車新勢力依然一味地堆砌有‘科技感’和‘智慧化’的大屏、軟體,或靠吹牛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而不去快速掌握核心技術,不去探尋消費者真實的需求,那麼在下一個競爭階段,造車新勢力就很有可能被市場拋棄。”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對於‘刺客’要警惕;對於堅持價值導向,守護消費者的‘護衛’要歡迎。”曾科如是説。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