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陳赫退出了其所投資的火鍋店賢合莊的股東行列,從而引發輿論關注。
餐廳一直是部分明星的副業選項。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睿意德的統計,明星副業選擇做餐飲美食的高達六成。畢竟,在包括部分明星本人在內的一些投資者看來,明星依靠其名氣,對餐廳有“吸粉”引流作用,也更便於吸引加盟商加盟。
但事實上,明星經營的餐廳出現經營不利乃至退場,不時見諸媒體。短短數年間,“明星+餐廳”就從成功密碼變成了部分投資者的退避選項,這是為何?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明星為何要弄餐廳?長久不衰的明星並不多見,對於部分明星而言,如何將事業鼎盛期積累的財富和人脈以另一種形式保留,非常關鍵。正因如此,不少明星選擇跨界投資,最熱衷的就是餐飲業。據天眼查數據,我國目前分佈在住宿和餐飲業的加盟企業有萬餘家。餐飲業是一個看似門檻比較低的行業,沒有太高的人才和技術壁壘,可以託管給經理人,還能滿足投資者一定的社交需求,這都與明星的投資偏好和客觀條件相吻合:有錢,卻不太懂具體經營,更不可能親自跑堂下廚,但餐廳的招牌,本身就是自己的免費廣告。
問題是,這樣的想法,在餐飲業競爭中,看上去有些天真。
要知道,餐飲業的確門檻不高,但真正想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經營者要付出的精力成本是很大的。這是因為,餐飲業的餐品製作和堂食服務不是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每一道菜,每一桌的服務,需求可能不同,經手人以及經手方式可能不同,最終效果自然也不盡相同。而餐飲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也是複雜的,周邊經營環境有任何風吹草動,任何一個繁瑣細節,都有可能影響一家餐廳的生死。就需要餐廳的實際經營者事事親力親為,事事小心謹慎多多上心。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餐飲的目標消費群體,是具有地域性和口味特徵的,往往以周邊居民中愛好某一菜係者為主。而明星的“人設”則是立於全網全國,其粉絲能否有效轉變成餐飲業的利潤,是存疑的。畢竟,願意跨越山海來吃一頓飯,且還見不到明星本人的粉絲,終究是稀少的。
現實中,明星不可能事必躬親,時時到店盯店,因而難以親自做經營人,往往只做後臺投資人,更何況很多明星餐飲還開放加盟。那麼,這就需要投資者能夠盯緊經營者,督促經營者和加盟商提高經營效率,保持服務品質。但即便如此,對於明星而言,這些也是難以做到的,一是確實沒時間沒精力,二是自己也確實不太懂鍋碗瓢盆柴米油鹽,以及企業管理。
當然,這並不是説“明星+餐廳”就無法成功,只是明星要素並不是餐飲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想真正經營好餐廳,明星能做的選擇不外乎有二,要麼真正搞懂餐飲如何經營,徹底把事業重心放在餐飲業;要麼,找合適的合作企業託管經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這對明星好,對消費者也好。畢竟,誰都不想花冤枉錢。
來源:工人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