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娛樂 新聞詳情 A- A+
《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不爭饅頭爭口氣
發佈時間:2017-04-11 10:34:13    

   據説判斷一部劇是不是“現象級”有三個標準:是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熱議;是否引領了同類題材的質的飛躍;是否在社會上造成了一次文化事件。地鐵公交裏有沒有很多人拿著手機看、公司保潔阿姨有沒有議論,顯然正在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完全符合這三個標準,有不少網友稱,一家三代人的代溝都被這部劇給填平了,而連日來高開高走的收視成績和好口碑,令該劇被稱為今天以來最叫好又叫座的電視劇。面對劇集的爆紅,導演兼總製片人李路顯得十分平靜,甚至好像還沒從兩年以來的疲憊裏走出來。

 
  做事原則:一次只做一件事
 
  李路是導演科班出身,早年執導的《小蘿蔔頭》《劉天華》等劇都獲得過“金鷹”、“飛天”等權威獎項,但從2008年到2016年的8年裏,李路只拍了四部劇,而在這同樣的八年裏,很多被他帶進影視圈的公司和個人都已成長為“大鱷”,自己曾經的幾個助理也都自立門戶當了老總,在曾經一度熱錢瘋狂涌入的大環境下,讀過長江商學院EMBA的李路有很多商界的至交好友,也有很多資本慕名而來希望合作,但都被他婉言謝絕,曾經做過江蘇廣電集團旗下全資影視公司老總的李路似乎在與這個行業“大勢所趨”逆向而行。李路笑言,《人民的名義》裏用過《智鬥》選段裏的一句臺詞“三五個人,七八條槍”,我連那個條件都沒有,核心團隊的人就兩三個,很多都忍受不了我的‘慢’和‘低産’而離開了,活兒少,收入就少,這是個現實問題。可能是我不思進取吧,我當過公司老總,我知道拿人家資本一大筆錢,招聘一批人,大張旗鼓開一家公司並不難,難得是做什麼項目,出什麼作品,不管對賭不對賭,資本是逐利的,人家看好你,是希望你能盈利,你不能辜負人家的信任,我很擔心自己一旦背上這個壓力,就只能作出流水線上的東西,電視劇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文藝屬性決定了它得有一定的品格。如果我要想掙錢,我早就改行了。就是因為喜歡,希望能夠做一個是一個,響噹噹的。”八年來的四部作品,李路都是導演兼總製片人,一手抓生産,一手抓創作,本該兩個人做的事兒,他左右肩全挑起來,疲憊和壓力可想而知。李路跟作者描述了一個小片段,做《老大的幸福》後期時,通宵剪片子,每天下午進機房,第二天清晨才回家,坐上計程車就睡死過去了,叫都叫不醒,有一次嚇得司機差點報警。“沒辦法,白天事情太多,沒法定下心來做片子,夜裏清凈,能集中精力出活兒。”從一部劇的籌備、製作、宣發再到播出,全流程的任何環節,他都是親力親為,“不是不放心給別人做,只是一個項目要到順利播出,有了一個好結果我才能踏踏實實去做另一件事,可能是我這個人心太重了。”
 
  人生信條:不能敗
 
  李路説自己的人生信條是“不能敗”,可是也實實在在經歷過低谷。在IP一詞尚未在影視圈如狂風般席捲而來的時候,李路就做過一部大IP劇,就是名噪一時的《山楂樹之戀》,從找出版商磕下版權到請編劇寫完再到拍完播出,前前後後花了四年,而在電視劇《山楂樹之戀》之後才開始啟動的電影版《山楂樹之戀》卻早于電視劇先行與觀眾見面,等到電視劇再播出的時候,網上也有了一些“炒冷飯”的冷嘲熱諷。李路坦言,《山楂樹》拍得非常辛苦,當時在宜昌的農村和老三線工廠選景,自己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自己要拍這個並不是因為什麼“IP”,而是真真切切地被那樣純凈的愛情打動了。“我記得當時看顧偉麗改編的劇本,真是流著淚看完的,可能是想起來自己的青春歲月吧。現在的人可能生活節奏太快了,對待愛情也變得隨意起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果一個導演對一個故事、一個題材沒有熱愛,沒有表達的慾望怎麼可能拍得好呢?”但是劇版《山楂樹之戀》的發行和播出並不算太順利,在當時所謂“強情節、強情感”劇集的圍攻下,收視也差強人意,但還是有很多觀眾表達,“深深被打動”,“比電影拍得更美”,這讓李路深感欣慰。李路説,什麼是敗?就是不爭那口氣了,妥協了,甚至放棄了。“我也可以去拍不喜歡的劇,錢也不會少掙,但就是會覺得對不起自己。不想委屈自己的內心。”
 
  選題:對現實主義題材情有獨鍾
 
  從最早擔任製作人的《不想回家》《好想回家》到《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現實主義題材似乎一直是李路所鍾愛的,在李路看來,現實主義題材是最難拍的,真實刻畫才能可信,貼近時代才能引發觀眾共鳴,這種執著也讓他交了不少學費。“四年前我個人買了小説《機器》的電視劇改編權,是一個描寫普通工人從抗戰勝利前夕一直到改革開放近70年的情感命運史詩,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故事很打動我,是一部小人物家族的命運和國家民族工業振興緊密相連的故事,當今社會不該把工人階級遺忘,所以我很想做一部描寫工人的片子,但是改編難度很大,我找了好多編劇,包括一線編劇都不願意接手,當時的市場已經開始流行“輕題材”了,大家都覺得這種故事可能會吃力不討好。因為版權授權期限短,現在已經過期了。很多時候,我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我喜歡這個東西,我就義無反顧去做,但確實也有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大家都在跟風題材、看演員陣容、看有沒有話題度,要堅持自己的風格和想法需要一顆特別強大的內心。
 
  《人民的名義》不完美 要感恩很多人
 
  《人民的名義》火了,李路説自己的心裏並沒有輕鬆下來,他也坦言,還可以更好。談及這次的創作班底,李路顯得很興奮,“我沒有固定的班子,每次拍攝都會認識一批新的朋友,當然這個磨合會花一些時間,但是新鮮的碰撞更有意思。”美術指導王紹林、攝影指導崔衛東,剪輯指導曹偉傑,作曲董冬冬等都是業內知名的影視人和音樂人,對於李路而言,有的是故友,有的是新朋,“其實不光是他們,還有劇組其他部門的同仁,我更願意相信大部分人並不是單純為了掙錢來的,我們工作的快樂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價值和意義,《人民的名義》劇組拍攝時建了一個微信工作群,直到現在那個群都沒有解散,很少有人退群,而且經常有交流和互動,尤其是最近,每個人都很開心,因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這對所有人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在採訪過程中,李路一直在説自己很感恩,感恩周梅森和范子文的信任,感恩幾家投資方在最艱難時刻的不離不棄,感恩全體演職人員的辛勤勞動,感恩湖南衛視作為媒體的擔當,還要感恩父母家人的支援和理解。
 
  很多人説,《人民的名義》火了,李路“名利雙收”,對於這種説法,李路淡然一笑,“劇受歡迎,是觀眾厚愛,接下來做什麼劇不是最重要的,劇沒播完,我的一顆心就還放不下,等播完了,我就該找個地方安安靜靜看劇本去了。”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編:楊薇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