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中國網評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黨建“賦能” “顏值”變産值
發佈時間 | 2023-05-05 16:44:47    

   剛剛過去的“五一”長假,浙江省鄉村旅遊火爆,麗水用“五月的鮮花”延伸出的産業鏈,再次帶動長假消費市場的涌動,把鄉村的“顏值”真正變成了産值——思維一變,黃金萬兩。遍佈全省鄉村的“花經濟”“運動經濟”“民居經濟”等,使得“顏值”變“産值”的條件得天獨厚。首要的是“三農”政策的“附加”。在國家層面的高品質發展建設先行富裕示範區政策的前提下,省委一號文件確定了今年“三農”工作的主要目標即聚焦共同富裕大場景下的鄉村振興。種種思維的“附加”,成為全省鄉村發展強有力的抓手,令顏值”到“産值”的嬗變成為現實,共同富裕的浙江樣板路愈走愈廣闊。

  蕭山首個美麗鄉村示範村進化鎮歡潭村的“山谷音樂節”,眾多樂隊和網紅音樂人給數千遊人帶來了歡樂。該村運用“黨建+”書寫鄉村發展新答卷,在“歡潭驛”黨群服務品牌統領下,打造五大功能區和四大驛站點,為“産值”賦能賦力;臨浦鎮橫一村,“柿子紅”原是秋季盛景,但這個“五一”卻吸引了不少“都市客”,來見證數千棵柿子樹“前生今世”的色彩演變。如此顏值帶來的産值巨變,該村的“黨建”當屬頭功。村書記損失1000多萬元先行遷移自家苗木260多畝,帶動該村11戶苗木種植大戶為“美化家鄉”做出了奉獻;樓塔鎮斜爿塢村,“黨建+鄉賢會”的賦能下,變破爛舊為美優新,幾百人的小山村,“五一”吸引遊人近4000人;戴村鎮80公里的登山步道和20公里的森林騎行道,則被五彩繽紛的健身者裝點。

  “深山藏古寺”的江山廿八都古鎮,發揮“古建築博物館”的魅力,改變思維、引領“共富”理念,以古潤今,開展特色性的民居産業,把古色古香的“顏值”變成新時代的“顏值”。“五一”就涌入2萬遊客,相當於去年全年的近三分之一;衢州柯城區余東村,是“中國第一農民畫村”,憑“畫”本身具備的顏值“輻射”提升全村各種顏值並帶來産值。“一手握鋤掌生計,一手執筆繪春秋”,800人的小山村,書畫愛好者有300多人,“農民作畫,遊客‘打卡’”的風景在這個“五一”重現。去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112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4.79萬元,其中相當比例是“繪畫”及衍射的效應。古都和畫村,都抓住了基層組織“引領擘畫”這個“牛鼻子”;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黨組織帶領村民求新求變,從潔美村莊環境入手,以“公司+村+家庭農場”的模式,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建設,讓“顏值”衍射出6筆産值和收入,領跑鄉村共富賽道。同為安吉梅溪鎮的紅廟村,原先有個水泥廠,整理後變身湖泊顏值大增。湖畔有家咖啡館店150個座位預定9成以上。

  鄉村振興宏偉願景,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富裕”既是出發點又是鄉村不斷提升“顏值”的最終目的。難以想像“窮且荒蕪”和“為富不美”兩個極端。新時代美麗富裕鄉村的建設,要在黨建統領下,輔之於“科技”、“潔美”等要素,同時注重同當地風土人情相協調,以美促富、以更美促更富,進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花香蝶自來”“栽下梧桐樹,不愁鳳凰來”,如今的浙江鄉村,受益於黨建的“賦能”,美了顏值,強了産值,富了老鄉,魅力實力活力日增,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圖景隨時有聲有色上演著。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路易 陳芳 鄭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