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評“浙”70年 新聞詳情
浙江宣傳 | 該怎麼看年輕人“整頓職場”
發佈時間 | 2024-03-31 10:18:22    

   在各大App平臺,關於職場的話題總能引起熱議:有人曬工資條,有人吐槽老闆同事,有人提供“職場生存指南”,“社畜”們忙著代入各種花式情境,樂此不疲。

  在眾多細分話題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一批年輕人“整頓職場”的“爽文”,比如“下班後堅決不接與工作相關的電話”“辭職理由:不想説原因,説了也是瞎編的”,等等。不少網友表示,“讀完感到十分舒適”。

  為何“整頓職場”的話題在當下如此流行?相關討論揭示了當下職場環境的哪些側面,又啟示我們要構建怎樣的勞資關係?

漫畫 圖源視覺中國

  一

  想弄明白“整頓職場”的話題為何被職場人津津樂道,首先要理清楚年輕人“整頓職場”整頓的究竟是什麼,或者説,這樣一種表達的背後實際上體現了怎樣的訴求。

  “職場不是‘法外之地’”。“五險一金”買不齊,勞動合同晚點簽,“白嫖”加班不給錢,甚至輸出可怕的職場PUA……一些用人單位涉嫌違反勞動法的操作花樣百齣,有時令人難以避坑。而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則不理這套,他們敢於向公司表達合理訴求、為自身爭取合法權益,認為成功的案例一旦多起來,就會讓職場運作規則慢慢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工作與生活要有邊界感”。不少年輕人嚮往的是生活與工作相平衡的狀態,這是他們最強烈的願望之一。可有的公司不僅用近乎嚴苛的KPI考核對大家進行規訓,還時常會侵佔職場人的業餘時間。比如一些年輕人吐槽“996”“007”文化,就因為這些都與他們的訴求相悖,使得職場人個人生活空間受到擠壓。

  “整那些虛的沒必要”。有的年輕人在職場中越來越直接,有啥説啥不搞彎彎繞,不願意沾染人情世故,傾向於憑能力、依規矩而非靠交情辦事。縱然有時候他們的一些表達方式會顯得有些冒犯,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其實是他們希望職場可以相對專業、純粹,自己能夠更加專注、務實地“搞事業”。

  “努力值得被看見”。一些用人單位容易出於慣性否定年輕人的創意想法,或者用“爹味”滿滿的語氣去説教,此類情形會導致一部分年輕員工受挫感增強,從而開始以整頓的形式來進行“反抗”。

  因此,無論是薪酬獎勵也好、榮譽頒發也罷,這樣的激勵應當多多益善,這正是個人在團隊中、在平臺上發揮自我價值的體現,這屆年輕人尋求的也許就是“能被看得見”的價值認同。

  二

  “年輕人重拳出擊整頓職場”等話題之所以令很多人大呼過癮,大概是這些率真的年輕人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他們身上那些初出茅廬時的青澀和真誠,猶如注入職場的一劑猛藥。

  不過,也許大部分年輕人並沒有真正要整頓什麼的企圖,“整頓職場”這一現象更多折射出的是,在現如今的職場上,新生代的認知與職場慣性的一種碰撞。那麼,這種碰撞來源於哪?

  成長環境溫和,擁有富足內在。這屆年輕人成長于物質更加豐富、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生活條件更優、經歷更豐、見識更廣,部分人的起點也比較高,自我意志更強烈。他們進入社會參加工作,除了獲得薪酬、養家糊口之外,更加希望自身價值能夠得到凸顯。在他們看來,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工作可以幫助豐富自我,但不能完全佔據自我。

  職場被“卷”裹挾,激起反抗意識。不可否認,相對於曾經,當下的職場比較內卷,不少職場人也因此而感到十分焦慮。在這一背景下,相較于一些“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已學會“接受”和“放下”的“老職場人”,年輕一代則更敢於説“不”。

  比如,他們通常喜歡到點下班、打卡走人,瀟瀟灑灑;對於上司的“額外”加壓,他們敢於拒絕。在筆者看來,他們並不一定是抗拒加班、抗拒接收工作任務,更多是拒絕無效“磨時間”,不想成為低效趕工的“工具人”。

  思維想法活絡,出路選項多元。這屆年輕人伴隨著網路時代一起成長起來,自小受到更為開放和包容的社會環境的熏陶,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思路活絡,也更懂得自我保護。比如,當面對職場不公,對於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許多人都“門兒清”。

  此外,現如今,網路主播、舊物裝裱師、植物醫生等各種新職業層出不窮,一眾新路子為年輕人提供了相對多元的選擇。不執著于進“大廠”,也願意去基層一線,有能力就“回擊一下”,“打不過”也能順勢換賽道,是屬於年輕群體的韌性。

  三

  一波接一波對於“整頓職場”話題的討論,寄託了職場人內心積攢的萬千情緒,也承載著大眾對更為良好的職場生態的渴望。該如何看待這屆年輕人的職場訴求?良性的職場合作關係又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給予平視目光。面對年輕人帶來的“職場衝擊”,也有人以愛抱怨、沒禮貌、不努力等標簽來對他們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定有失公允。一些年輕人之所以不時“跳脫”,正是因為他們懷揣著創新和衝勁,也正是由於他們足夠有底氣,才敢於不斷表達訴求。

  對於這些性格特質,社會反而需要多給予一份平視、一份珍視。一方面,深入了解年輕群體的所思所想,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共同攜手在法治框架內去運作職場規則,構建平等相待的職場關係。

  破解職場困局。常有人説,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很難管”。但一段良好的雇傭關係,光靠“管”就夠了嗎?一些傳統的職場觀念,是否需要適時改變呢?其實,年輕人“整頓職場”,並不是真正要掀翻職場,而是期待構建更健康的職場文化、互相成就的職場環境。要想激發年輕職場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得回應他們內心的訴求,改善管理的方式,用充滿關愛和溫暖的職場讓“勞動光榮”成為其自覺行為。

  而對“吃瓜群眾”來説,則需要穩住情緒“不上頭”。真實的職場矛盾通常瑣碎複雜,酣暢的“爽文”確實有之,但挑動神經的橋段中,也有不少精心設計的“鉤子”,只等讀者當真,落入情緒的陷阱。

  此外,為了不讓理性表達訴求的聲音成為誤傷他人的利刃,年輕人也需要保持一份克制和清醒,避免迷失在虛假的“節奏”中。隨著職場關係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企圖利用這類題材吸引流量甚至操控輿論的別有用心之徒或許還會出現。

  新生代職場人或鋒芒畢露上場、或據理力爭出擊,關注他們帶來的新氣象,本就是社會創新創造的重要一環。只有傾聽、理解年輕人的聲音,才能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為更好地奔向未來注入激情和活力。

來源:浙江宣傳    | 撰稿:之江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