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第19屆亞運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令人期待的閉幕式將在“大蓮花”上演。
在這個歡慶的時刻,在這個離別的時刻,讓我們對所有的參賽選手説一聲,謝謝,謝謝你們帶給我們太多激動人心的記憶,帶給我們體育精神的享受。
同樣,我們還要對賽場內外所有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們説一聲,謝謝。謝謝所有的無名英雄。
是的,這些天裏,我們見證了一個個奇跡的誕生,一個個紀錄的打破,見證了一塊塊熠熠生輝的獎牌,見證了一次次勝利的歡笑、失敗的遺憾。
除了這些,我們同樣還記住了那一張張面向世界的笑臉,那一個個汗水濕透的背影。本屆亞運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無數個他們辛勤的努力和默默的付出。
他們像一顆顆螺絲釘一樣,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辛苦和汗水,在各自的賽場上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謝謝他們,雖然他們看不到掌聲和歡呼。他們都是幕後的英雄。
我們會銘記那一張張平凡的面孔做出的一次次不平凡的貢獻。
比如,幾天前,“擦地哥”在網路上走紅,來自中國計量大學的22級本科生李冠霖就是其中一名“擦地哥”,本次亞運會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擔任競賽區場地清潔志願者的小組長。“擦地哥”的工作內容就是要保證比賽的地板上沒有雜物,沒有汗漬水漬,以保證比賽順利進行。
“一場下來,膝蓋挺痛的,都紅了。”他説。
比如,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的志願者丁彥凱,他的工作是重復單調的撿球。根據國際規則,分與分之間,運動員撿到球後直至發出,最大間隔不超過25秒。這就意味著,撿球員要在25秒內快跑、快撿、快傳。“有的運動員拿完球不擦汗,那我們就要速度更快;雙打節奏更快,撿球員也要更專注。”
比如,吉祥物的志願者,每天穿戴重達10余斤的特形演出服,頂著高溫和悶熱與觀眾互動。
比如,心算“數學題”、 手換“鐵疙瘩”,始終“快手快腳”穿梭在臺上台下的舉重加重員,被稱為亞運賽場舉重臺上最忙碌的人。
比如,杭州亞運會班車司機盧保林和他的兒子,就是一對父子兵。從9月22日開始,他就每天淩晨2點起床,4點半發車,開車30多公里將運動員送達比賽場館,再返回亞運村。每趟來回差不多2個小時,每個比賽日要來回行駛3次。“亞運比賽期間,因為需要在車上等候,觀眾在裏面看亞運會,我就在車上聽比賽。” 他這樣説。
中秋節當天,盧保林要繼續工作,他的兒子則在服務臨平區亞運安保工作,他們一家三口就通過手機視頻在“雲”上過了一個團圓節。
……
這樣的人和故事太多太多了,我們無法一一例舉。
所以,在這個精彩賽事結束之際,我們應該向他們説一聲謝謝,感謝他們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用朝氣蓬勃的風貌、熱情友好的微笑、專業細緻的服務,向五湖四海的來賓,展現了“同愛同在”的真心真情。
這樣的感謝,尊重、善意和點讚,同樣來自賽場的運動健兒、媒體記者和觀眾。
在各大場館的留言本上,在網際網路上,大家紛紛表達這樣的心意:
“致敬平凡又偉大的你們!感謝你們的付出!”
“的確應該好好宣傳保障亞運會正常運作的無名英雄們,感謝他們!”
一名南韓記者寫下了這樣一句:“謝謝,期待還能夠再見面!”
“Thank you for all your help and kindness!(謝謝你的幫助和善意)”在中國輕紡城體育中心體育館媒體留言本上,有一條巴西記者瑪麗娜寫給志願者的感謝信。原來,瑪麗娜剛來到場館時,一名志願者熱情地為她引路,並根據她的飲食習慣給予了照顧。
一場亞運會,讓原本遠隔千山萬水的兩個陌生人成為朋友。 “中國人民的友好讓我在這裡感到賓至如歸。”她説。
觀眾孟先生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高管,帶著家人來看比賽,比賽結束後發現有物品遺留在賽場。焦急的時候,來自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志願者丁晨曉主動上前,提供幫助,幫他們找回了失物。他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給學校。
……
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我們同樣無法一一例舉。所以,今天,讓我們重溫這些溫暖的瞬間,説一聲再見,道一聲感謝,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就像張學友歌詞裏唱的:“説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史春波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