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錢江潮評 新聞詳情
每年心源性猝死54萬人 如何讓神器“救在身邊”?
發佈時間 | 2023-04-19 15:06:35    

   突發心臟驟停,最好的結果是“救在身邊”。為提升公共場所應急救護能力,杭州公交集團17日起在全市9個公交站和16個公交停車場內首次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設備,並同步配置了AED定位標識牌及現場急救流程圖,方便乘客和司機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AED被稱作“救命神器”,是一種攜帶型、易於操作、用於患者心跳驟停後的早期除顫急救設備。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4.4萬人心源性猝死,其中,87.7%致死案例發生在醫院外。這是因為此類疾病有最佳搶救時間“黃金4分鐘”説法,患者院外發病,往往不能及時得到救助,所以在社會層面配置AED能在關鍵時刻起到“救命”作用。

  AED能救命,首先要能找得到。這兩年AED在杭州已經立下不少戰功。杭州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自2021年1月1日始,全國首個AED地方立法《杭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杭州公共場所AED配置數量已達4200余臺。如今,公交站這類城市人員流動密集的場所也加入其中,讓急救網不斷織得更密更細。

  但也要看到,繼續增加和優化公共場所AED的配置很重要,著力解決不會用、不敢用等問題同樣重要。城市急救不僅是設備配置的佈局問題,更是理念的更新問題,即由現場目擊者最早進行有效急救的觀念。

  現實中,很多市民雖然見到過AED,但大部分人對它仍是好奇和疑惑並存,不知道怎樣去使用它。不少人還存在“AED只限專業人士使用”這一誤區。其實,AED操作較為簡單,接受幾十分鐘的培訓就能學會。但從人口比例來看,無論是會使用AED還是持證救護人員,數量上都不夠多。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中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和3%;勞動者個人需要學習掌握現場急救知識和急性危害的應急處置方法,能夠做到正確自救、互救等。面對這個目標,補短板的任務十分緊迫。如何完善急救普及培訓機制、調動公眾學習急救知識的熱情與積極性,值得相關部門好好思考,比如是不是可以將“急救課程”列為中小學必修課,通過“小手”拉“大手”,實現“1+N”的普及作用。

  普及民眾“會用”的同時還要讓人“敢用”。為好人撐腰,儘管民法總則作出了“免責”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但對“救不活是否需要擔責”心存疑問的,仍大有人在。應當褒獎見義勇為行為,並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努力打消救助人的疑慮。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陳進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