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乍一聽,以為在考駕照。再一看,竟是一段舞蹈——
扭胯搖花手,瀟灑小連步,搭配“江湖一笑”BGM。不用幾秒,就能引得男女老少注目,齊刷刷打出評論“絲滑”“魔性”“上頭”。
最初,它叫廣西“科目三”。據説源於婚禮上載歌載舞的年輕人,後經改編和傳播,一路從南方火到北方,從寶島台灣火到日本、菲律賓、俄羅斯、英美等各國。
“科目三”究竟有啥魅力,頻頻能成流量密碼?透過它,我們能看到當代年輕人怎樣的精神狀態?近日,記者深入廣西、連線大V,進行觀察。
“主打一個快樂”
“科目三”到底起源哪?連廣西人都很懵圈,“這舞流傳好多年了,只不過最近火了。”
溯源到2021年發佈的婚禮視頻,來自橫州市的媒體人卻説,他們是轉載“柳州新聞”的內容。柳州的小編又稱,這是發生在南寧隆安縣的事。南寧人辨認了一會兒,“最早可能在梧州流行。”
正當記者以為答案終於揭曉時,資深短視頻平臺用戶、網約車司機黃師傅斬釘截鐵地説:“一個小夥通過駕照考試,當場跳了段舞被拍下來火了,不然為什麼無緣無故叫‘科目三’!”
線索一時指向婚禮,一時指向駕校,一時又指向柳州名為“路易十三”的KTV包房,實在撲朔迷離。
當然,甭管起源哪,“科目三”在廣西的知名度確實很高。11月25日,記者來到南寧最熱鬧的三街五巷,隨機採訪10余位市民遊客。除了一人“沒聽説過”,其餘人都説“知道”或“看過”。其中,還有一位來自池州的姑娘、一位學街舞的小夥當場表示自己“會跳”。
在當地一家海底撈時,記者也看到不時有店員應顧客要求、跳起“科目三”,手勢舞中加入了切菜、削面等動作。店員小黎稱,最近他每天跳二三十次,全國所有門店的人都在學。
怪不得,網友評價,廣西人一生要經歷三場“考試”,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粉,科目三是跳一套絲滑小連步。
那麼,“科目三”憑啥能從廣西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主打一個快樂。”粉絲量近百萬的抖音博主Qc,本名錢辰,原是一名街舞老師,經常發佈跳舞視頻。看到“科目三”後,他也進行了嘗試,最高的一條視頻收到71萬點讚,“沒想到那麼多人愛看、想看,評論區清一色的‘哇塞’‘好帥’‘有趣’。”
最近,他的直播間每天有一兩千人涌入,一晚上幾乎要跳近百遍“科目三”。跟風也好,解壓也好,單純喜歡也好,每個人都從中獲得了獨特的情緒和娛樂價值。“近期,‘科目三’在人群中的熱度,不亞於之前的廣場舞。”錢辰説。
甚至,11月24日舉辦的四川省首屆街舞大賽頒獎典禮上,KOD國際街舞精英挑戰賽四屆冠軍肖傑也加入了“科目三”鬥舞。滑步、扭胯、花手,加一串酷炫的鎖舞動作,讓人直呼:“世界冠軍的科目三,就是不一樣!”
“‘科目三’有火爆特質,背景音樂節奏感很強,帶著京劇唱腔等中國風元素,動作簡單易學,又有鮮明律動感。”肖傑笑稱,自己60多歲的岳母,刷到視頻時也會不由自主搖動身體。
有意思的是,“科目三”火遍全網之時,短劇流行全球,音樂節和演唱會“下沉”鎮村,中國戲劇節、長三角文博會、浙江書展等也頻頻“出圈”。從陽春白雪到下裏巴人,足以看出中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
“讓我找回自信”
最近,因為年輕店員卡著音樂節點左右搖擺、雙手交叉疊換的舞蹈視頻,“海底撈科目三”伴著火鍋味,再次火爆全網。與此同時,“顧客吐槽海底撈科目三”等話題也登上熱搜,引發網友兩極評論。
事實上,分析“科目三”舞蹈動作,其中包含鮮明的“社會搖”元素。而後者,此前常被貼上“非主流”“土味”等標簽。喜歡的人,一天不搖就心癢。反感的人,將它視為“審美淪喪”,是迪斯可文化在城鄉結合部的産物。
但不管喜歡與否,從千禧年産生至今,它一度火熱、又沉寂、再火熱,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並産生了“廣西搖”“青海搖”“西安搖”等諸多風格。相關社會評價,也從單一的“土”走向中立和多元。
“儘管尚未形成體系和理論,稱不上是一種文化,但它已然成為一種風潮。”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鞏述林説,從嘻哈文化到二次元文化,每種亞文化興起過程中,都經歷過爭論甚至嘲諷,“因為文化本質上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對抗的場域,發展過程總是充斥著‘碰撞’、‘收編’和‘抵抗’。”
當前網友尤其是青年群體對“科目三”的接受和熱愛,鞏述林認為,一方面作用於劃分圈層,在共用“魔性”“發瘋”等文化標記時,青年人的內群邊界得以確立,另一方面也表明社會傳播主體在迭代,從消費品牌到文化潮流,新生代群體有更開放、更多樣化的視野,對新的現象接納程度更高,也對喜愛的事物和文化充滿自信。
“跳‘科目三’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有魔力。拿著音響搖起來,這就是屬於我的舞臺。”24歲的自媒體博主李保田是山東煙臺人,高中畢業後,他送過外賣,做過快遞員,在KTV和餐廳當過服務員。
去年夏天,一位廣西柳州的朋友教會他“科目三”舞步,他又自創了一套手勢。今年8月開始,他每隔兩三天發佈一段團體跳舞視頻,粉絲量迅速漲到近40萬,還有全國各地二三十對新人邀請他們去婚禮現場表演,“父母給我取名‘保田’,因為他們只關心莊稼的收成,通過‘科目三’我走出了那塊地,還有了更大的世界。”
採訪中,幾位博主還關注到,隨著“科目三”成為流量入口,正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到創編隊伍,有的可愛,有的性感,有的搞笑,也有的帥氣。
“我想試試能不能將年輕人喜歡的、流行的舞蹈動作和專業街舞動作結合,花了一天時間創編,結果證明挺棒的。”肖傑説,大俗大雅、深入淺出,這就是群眾創作的文化藝術的魅力。
網路時代的獨特交流
“科目三”風潮不僅火遍大江南北,還一路順著網線傳到台灣,甚至漂洋過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日前,台灣霹靂舞舞者田晉瑜的“挑戰科目三”視頻中,有年輕人表示“全班都會跳”,連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都一邊説著“很簡單,小意思啦”,一邊跟著示範搖起花手。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稱,一首歌曲、一段舞步或一種美食會通過社交平臺很快火爆兩岸,比如之前看到的《孤勇者》《小小花園》《求佛》、螺螄粉等,這是兩岸青年在網路時代獨特的交流方式,也是兩岸融合發展過程中新的文化交流現象。
11月中旬,在合肥表演“科目三”時,和幾位台灣人的偶遇也令李保田印象深刻,“他們連連讚嘆,説自己很喜歡,當場興奮地跟著跳起來。”
而在倫敦、在紐約、在莫斯科,起初只在留學生中傳播的“科目三”,很快在海外青年群體中流行,大街小巷、不同膚色的年輕人們喊著“英區不大,創造神話”“俄區上分”等口號,相繼加入PK大賽。
這種不在意周圍人眼光,動作不受特定舞蹈類型束縛,跟著音樂自由隨性地舞動,估計每個人童年高興時都會來上一段。從這一角度講,“科目三”是年輕人貼近生活的創作,是普通人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也能引發全球人民的共鳴和共情。
“儘管存在文化和語言差異,但世界各國青年的生命熱情、情緒表達有很多共性。‘科目三’契合了大眾審美需求和情感需求,又帶著全球網路文化‘基因’,它的易得性、可複製性、可傳播性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環境進行改編,既能吸納流行元素,也有自己的創新,因此得以在世界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趙如涵認為。
猶記得,此前來自歐美的街舞、嘻哈文化,來自南韓的《江南style 》騎馬舞、《Nobody》女團舞等,屢屢在中國引發熱潮。今天,“科目三”火到海外,其中既有TikTok等平臺“出海”之功,也是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群眾文化形式更多元廣闊的表現,更是中國魅力和影響力的例證。
“與廣場舞的海外傳播不同,之前是屬於華人圈子的‘自嗨’,‘科目三’真正掀起了中國流行元素的海外模倣秀,是一次全新的民間的跨文化傳播和互動實踐。”鞏述林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沈晶晶 張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