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帶走在野外用過的廁紙?在一檔環保紀實節目中,演員胡歌和劉濤展開了一場高原辯論。話題迅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爭論看起來很激烈,胡歌秉持的是無痕的理念,儘量抹除人類活動的痕跡,認為哪怕是手紙也應該帶走。而劉濤則更多地從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角度看問題,尋找更合理更容易推廣的解決辦法。他們一個激進一個平和,雙方的粉絲甚至普通網友也紛紛加入,一時間唇槍舌劍你來我往。
其實,兩人的觀點沒有絕對對錯之分,帶走手紙固然消滅了污染,消除了可能的隱患,不帶走其實也可以接受,紙會很快降解,融入大自然。
紙並非污染問題的焦點,它帶來的環境壓力也沒那麼大,真正的隱患還在那些無法降解的塑膠上,如果問的是一個塑膠袋該不該帶走,那答案就明確得多。
去留之爭背後都是為了保護環境,最終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怎麼保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秩序。只不過方式略有不同而已,大可不必爭個面紅耳赤。
但二人爭論在網上引發的討論,形成的熱度卻頗具意義。對社會而言,環保話題的討論是很有必要的,讓大家認識大自然的脆弱和人類活動的破壞力,才能深刻體會保護的重要性,才會在行動中體現出來。很多人並不明白為什麼要去保護一個看起來跟人類沒有直接關係的動物,很多人對隨手扔東西的行為不以為意,可可西裏的109國道上,垃圾種類多到超乎想像,塑膠瓶、拖鞋、碎玻璃......什麼垃圾都有。顯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的。這需要社會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加深責任意識的教育,倡導正確的保護理念,用各種法律法規約束個人的行為。可可西裏無人區如今動物安全自由的生存環境得益於一代代人的努力,但國道邊遍佈的垃圾也説明挑戰仍然存在。
這幾年公眾的環保意識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那抹綠色,開始思考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的問題,反思個體行為。一張廁紙引發的討論,説到底還是環保熱才激發了公眾參與討論的熱情,胡歌和劉濤的討論恰逢其會罷了。
而因為他們的討論引起了更大範圍的討論,迅速讓各種觀點擴散了出去,每個參與者都在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同樣每個人也在深思到底該如何選擇。他們或許有不同的選擇,但不管怎麼選,保護環境這樣的理念會紮下根來,未來必然會長成參天大樹。
從這個意義上説,胡歌與劉濤互懟,環保才是最後的贏家。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高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