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丨失落的老字號,如何踩準時代節奏?
發佈時間 | 2023-11-16 10:02:10    

   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在商務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55個曾經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的品牌被移出名錄,其中,天津市稻香村食品公司的“稻香村”、上海杏花樓(集團)有限公司老半齋酒樓的“老半齋”品牌、重慶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冠生園”品牌,都在此次名單之列。

  55個“中華老字號”品牌被移出名錄。圖源:商務部官方網站

  這些品牌為什麼會被移除,它們還能回歸嗎?近年來,隨著國潮消費不斷升溫,國貨品牌崛起,一大批老字號煥發新生。老字號要如何做到既經得住數十載的風雨,又經得起市場洗禮?又該如何守正創新,與時代同頻共振?

  老字號不再享受“終身制”

  老字號從歷史深處走來,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口碑,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一旦被認定便是“終身制”,怎麼還會中途被趕“下車”?

  事實上,這次商務部聯合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國家文物局等5部門,組織對已有中華老字號開展復核是下了大決心。移除的這55個品牌,一半以上集中在食品和服飾鞋帽行業,分別有24家和10家,其餘分別分佈在加工製造、餐飲住宿、居民服務和醫藥等領域。此外,還對經營不佳、業績下滑的73個品牌要求限期整改。這也意味著,如果限期內沒有整改到位,摘牌企業的數量恐將再增加。

  “這一舉措,反映了一些老字號品牌存在著上述問題,比如有的老字號不設門檻地授權他人使用,造成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受損,對於整個老字號都有不好的影響。”北京市智慧財産權庫專家董新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整改對於保持老字號品牌的整體影響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於現有老字號品牌的運營起到一定的震懾效果。

  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發展歷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早在2006年,商務部部署開展了中華老字號認定工作,分兩批認定了1128家中華老字號,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認定條件和管理體制等都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此同時,《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打造中國品牌,培育和發展中華老字號和特色傳統文化品牌”。

  在此背景下,為充分釋放老字號創新活力,今年1月,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提出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

  儘管評判的標準有不少,但最重要的只有一個,“中華老字號好不好,必須由人民説了算。”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李剛曾在商務部召開的“推動老字號創新發展 促進品牌消費”專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老字號是客觀存在的,不是哪個政府部門評出來的,人民滿不滿意是先決條件,市場接不接受是主要尺規。

  對於中華老字號,人們有著較為複雜的情感。對一代又一代本地人來,老字號是他們瑣碎柴米油鹽和多彩文化活動中的一部分,如北京便宜坊、天津狗不理、杭州方回春堂、廣州酒家……然而,記者隨機採訪幾個年輕人,他們對老字號最多的評價是,“東西貴、服務差、不好吃。”

  有進也有出,這對保護老字號“金字招牌”的成色及中國品牌文化底蘊有重要意義。這樣的動態管理機制,對市場、消費者來説也是好事,説明市場並沒有固化,也倒逼老字號們不斷守正創新,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市場良性競爭。

  老字號認定要求更嚴苛

  要説老字號這幾年的發展,勢頭也還不錯。

  去年,分佈在食品加工、餐飲住宿、居民服務等20多個領域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營業收入超1.2萬億元,近7成企業實現盈利。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已超過2022年全年水準。

  然而,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也有一些老字號安於現狀,不求思變,反而將中華老字號的金字招牌視為“倚老賣老”的資本。

  目前來看,有不少企業已“銷聲匿跡”,還有企業頻現訴訟糾紛,如北京“華女”、上海“飛機牌”、四川“貴族王中王”,均顯示已登出;江西的“洪門”則顯示為“失信”狀態。這其中,更多企業是受陳舊的經營機制、落後的行銷理念、匱乏的人才力量等方面影響,也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品牌保護面臨挑戰、服務水準普遍不高、市場定位過於狹隘等問題。創立於1906年的上海“老半齋”價位親民,深受上海老饕喜愛,這些年經營情況尚可,此次被移出名錄或是沒有提交經營數據。儘管如此,也有食客表示,老半齋的管理和服務仍有待提高。老半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仍在努力爭取重新申請,“作為百年老店,我們很珍惜‘中華老字號’的榮譽。”

  長沙飲食集團長沙銀苑有限公司的“銀苑”品牌,是要求6個月內進行整改的老字號之一。這個百年招牌,曾因省外擴張埋下危險的“種子”。“要盡一切努力,奪回中華老字號招牌!”公司負責人此前就表示將重整旗鼓,讓“銀苑”老字號品牌重出江湖。

  這讓我們看到,不管是“老字號”還是“新品牌”,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規律,只有求新求變才能永葆長青。

  “對於已經移除的,後期完善後可以重新申報。對附條件通過的73個品牌,6個月內整改通過的,就能夠繼續保持老字號稱號。”董新蕊説,《辦法》明確,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原則上每3年認定並公佈新一批次中華老字號名錄;原則上每3年對中華老字號開展復核。

  不過,申請成為中華老字號並非易事,《辦法》重新定義的中華老字號,資質要求比原先更加規範和嚴格,如50年以上的歷史底蘊、文化特色鮮明、工藝技術獨特、設計製造精良、産品服務優質、行銷渠道高效、社會廣泛認同的品牌(字號、商標等)。這就意味著,被“摘牌”的企業需要比過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重新進入名錄。

  老字號的出路在何方?

  歷史悠久為“老”,文脈傳承成“字”,經久不衰稱“號”。

  “老字號們”老化之前,在當年都是無與倫比的潮物。

  曾經,若有人騎著“鳳凰牌”自行車在街上一晃而過,那一定是整條街“最靚的仔”。而隨著城市商業業態的更新,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這已不是必需品。

  老字號,急需一場“自我革命”。

  “老子號要煥發新生,就要積極擁抱年輕人。”諸老大CEO吳大星一直相信,有了好的品牌,加上好的品質,再結合新生代的個性,可以為傳統文化消費打開“遇見年輕人”的大門。

  在粽子界,誕生於1887年的中華老字號“諸老大”必有一席之地。然而,多年前諸老大還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2019年吳大星接手時,他的身邊只剩下那位裹粽技藝非遺傳承人,以及一位粽子車間的老員工,年銷售額僅1000多萬元。

  “短短4年,我們將營收做到了4億元,增加20多倍。”吳大星説,從和漫畫吾皇萬睡、新茶飲品牌樂樂茶IP聯名,到與蔚來汽車乃至植物肉公司星期零合作,諸老大樂於接受各種新鮮的事物,“除了主動出擊,數字經濟、國貨浪潮的興起,也給了諸老大再次翻紅的機會。”

  年輕人還喜歡老字號嗎?答案是肯定的。

  當“老酒”裝進“新瓶”,驚喜感和反差會讓人耳目一新。今年夏天,誰也不曾想到,“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這句傳唱多年的歌詞竟然成了現實。當百年老字號品牌茅臺與年輕人喜愛的咖啡碰撞,即刻搭建起了通向年輕人的橋梁。

  回看近幾年“老字號們”的動向,不少企業都在乘勢破圈,其中跨界行銷是不錯的戰術,它讓品牌的形象更加多元,讓“朋友圈”不斷擴大,讓消費場景更加豐富。

  在不少專家看來,老字號做跨界是有優勢的,它有文化沉澱,有歷史、有理念。但老字號做跨界,也不是易事,這絕不是只把毫無關聯的事物拼湊在一起,而是應該有各自品牌內涵做背書。

  “老字號創新,但切忌一味追逐熱點,要維持品牌的堅守和傳承,從而維續來之不易的口碑和智慧財産權。”董新蕊特別指出,老字號品牌傳承與創新,首先要注重傳承和保護,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品質第一。此外,董新蕊還提醒,要注意做好商標等智慧財産權保護,以及注意創新過程中的版權保護。

  老字號在歷史的長河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老字號們的發展史,一次次的扭轉乾坤,都離不開對工藝的細緻追求,和對消費群體需求的深刻洞悉。唯有如此,才能踩準時代節奏,在市場翻涌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屹立不倒。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吳麗燕 許伊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