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關於調休、加班等話題再一次衝上熱搜。而且相比于往年,這個爭議今年格外地“熱”。
何以如此?説明人們更加重視自身權益,也更想説出自身感受,更願意參與和自身利益休戚相關的各類政策探討。
01
對於這個年年來臨、年年討論的話題,人們熱度不僅不減,還大有升溫的趨勢。
以今年為例,由於4月23日和5月6日需要繼續上班,有網友説表面上放假5天,其實只放了1天,其餘都是本該有的假期“湊的”。
對於“五一”只放一天或者調休湊五天,網友觀點分成了兩派。一派贊成,就是支援調休,他們認為,雖然自己連續上班累一點,但能挪出來幾天陪伴家人,可以去遠一點的地方遊覽,認為是值得的。
也有人反對這種“拼湊”,原因是調休雖然湊出了5天假期,從本質上看假期沒少,反而多了一天假,實際上一減一加,總數沒變,還要失去兩個雙休,更明顯的是打亂了應有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認為調休是一種更加讓人疲憊的制度,也令心理承受了更多壓力。
根據前景理論,大多數人對於損失比對獲得更加敏感,這是一種損失厭惡,導致失去週末的痛苦遠大於休假的快樂。
理論通常有無數實踐暈根基,自然不能視而不見。
02
孰是孰非,的確不容易下“一刀切”的定論。因為都有各自的理由,出發點和個人感受不同而已。
調休制度從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一直持續至今。但要求取消調休的聲音從未消失。
按照當初的設計,“拼湊”“五一”至少有兩方面的考慮。一則讓假期在表面上“延長”——一直被稱為“小長假”,人們可以集中時間放鬆一下;二則為了拉動消費。因為“五一”恰逢多數地區最適合遊覽的季節,人們願意選擇這個時候外出旅遊,和“十一”是目的類似的假期設計,從而比較明顯地拉動旅遊消費——而旅遊消費是非常被看重的消費點之一。
而另外一方面,集中旅遊時間的弊端也時常被詬病:主要的景區景點因為假期集中而人滿為患,完全背離了旅遊休閒的本質:人擠人,人看人。旅遊完畢,後悔不已,發誓再不趁長假出行。而等到長假來臨時,又往往繼續遠足,因為每年適合旅遊的長假只有寥寥幾個。
這種無奈也成為“調休”與否爭議的根源。
03
“五一”調休成“小長假”還是不調休的熱議大約會繼續下去,因為每一個人的感受和處境不同,而且永遠也難得步調一致。
換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是民意抒展的表現,是對個人權益的看重。
有媒體發起的投票顯示,投能夠接受調休的網民佔比58%,不能接受調休的佔比13%,其中參與投票的人群多為90後。
專家表示,調休加班涉及到多個方面,一定程度上,它能夠提高生産效率和滿足社會需求。在支援或反對調休加班之前,我們需要多方面權衡其利弊,並嘗試找到最合理、最公正的解決方案。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兩者的關係。
也有專家認為,政府部門對於假期的設置、調整都是有所權衡考慮的,一方面不能假期過多影響正常的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夠給大家拼湊出更長的假期以便出遊或走親訪友。
但也有它的不合理之處,那就是有可能造成長假或小長假前後出現連續工作超過5天的情況,對勞動者來説就會比較辛苦,所以大家可能會對此有意見。
對於未來法定假期特別是長假、小長假的休假政策,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做一下民意調查,聽聽大家的意見,通盤考慮。重要的是,法定節假日作為一種立法,應具有穩定性,應該穩定節假日時間,不應該頻繁調整一年一變。
説到底,尊重民意是最重要的原則。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