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超特大城市開始“減負”
中國網 · 陳鷹 | 發佈時間2021-09-23 11:12:15    

   最近,由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發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目前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7城,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別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瀋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ed52ed60954720a31f041020d5d76885.jpg

  據國家統計局説明,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這與此前根據住建部2020年底最新公佈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基本吻合。

  由此可見,中國的城市化快速進程讓多數城市的體量快速變大,尤其那些機會、資源集中的超大城市,已經顯示出明顯的臃腫。

  01

  有機會進入大城市工作、生活曾經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和追求。那些高樓大廈很長時間以來都被認為是美麗和繁榮的標誌。而各類資源的集中是人們希望進入大城市工作、生活最現實的理由。特別是工作機會,賺錢機會,甚至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都是小城市、城鎮所難以企及的。

  中國城市化快速進程的三十多年,完成了許多其他國家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城市化率“任務”,按居住在城市半年以上就算做“城裏人”的標準來統計,目前我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就是説有多半的人生活在城市了。經常所説的六億人還在農村也是這個統計的一個佐證。

  現在出現的這些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其實就是追求城市化率最明顯的成果。

  城市的臃腫因許多歷史原因、時代局限造成。大城市、小城鎮資源的不平衡配置是主要因素,包括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教育、就業、看病、發展機遇、施展才華的空間、個人價值實現的平臺,等等,都因為資源的流向而牽引著人們生活居住地的選擇,最終使得進入城市成了一種大眾都認可的價值體系。

  大城市的人口膨脹因此日趨嚴重。

  02

  事實證明,過度的人口集中有許多益處,同樣也有不少弊端——尤其是在人們物質生活富足達到一定程度的當代,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這些美好包括安全的食品、清新的空氣、幽靜的環境等,而這些正在被大城市所淹沒。

  以往大城市人口集中所體現出來的優勢,諸如産業、消費、供需快速聯動等工業化造就的經濟成就也在新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裏,變得邊際效應銳減。特別是快速普及提高的網際網路、物流業,把城市與鄉村幾近無縫對接起來。曾經不理解的西方國家中産階級寧願住在城市郊區的現象,在當代的中國已經萌芽。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自然不是為了過“擁堵”的生活,在小康生活逐漸達到以後,人們開始要求生活的品質。

  超特大城市呼應這種要求開始“減負”。這主要在於政策的引導。比如北京開始均分教育資源,教師輪流到不同的學校,在盡力“滅掉”學區房的同時,也是在疏解過度集中的人口,進而達到將人口往周邊城鎮疏散的目的。其他城市的向外拓展,資源分散,也是為了相似的目的——那就是醫治日趨嚴重的“大城市病”。

  特別是目前在全國開始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要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解決城鄉發展的失衡,同時通過控制資源的分配流向來解決鄉村凋敝、城市臃腫的問題。

  這是對於民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承諾。那與之緊密相關的超特大城市的問題,也會在各類務實政策的引導下最終解決。城市會在新的時代裏,科學佈局,最終輕裝前進。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