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行至暮年,頭髮花白,有哪些事情會令你感到一生難忘,甚至不能放下?
日本女子千繪説,“我一輩子都不能忘記龍井茶的味道”。這句臺詞在最近上映的電影《龍井》中被提到好多遍。每次在螢幕上出現,都像子彈般擊中很多觀眾柔軟的內心。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為何有那麼深的執念?
電影《龍井》講述中日三代人的跨國愛情故事。上世紀70年代,千繪為尋找唐朝古董茶入背後的故事來到杭州,結識了龍井村的炒茶師傅阿六,兩人暗生情愫。千繪迫於家庭壓力,最終帶著一罐阿六親手炒制的龍井茶回日本。在即將去世前,她讓孫女綾野帶著茶罐前往龍井村尋找故人。綾野來到龍井村,得到了龍井村年輕小夥梁龍的熱情幫助……
表面上看,千繪始終記得的是龍井茶的味道。實際上,讓她刻骨銘心的是年輕時來杭州邂逅的一段愛情,這份感情就宛如龍井茶的味道一樣甘醇雋永,用盡一生的時間都未能遺忘。茶入背後的故事吸引她來到杭州,龍井村炒茶師傅阿六的淳樸、善良讓她感受到在異鄉的親切。她讓孫女綾野回到杭州,是想借往事告訴孫女一個道理——勇敢追尋一生所愛。
是啊,與龍井茶一樣綿延不絕的,也許只有愛與思念等人類心中最深沉的情感。蘇軾當年在杭州龍井獅峰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時,寫下了這樣讚美西湖龍井茶的詩句,“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千百年來,西湖龍井茶無名到有名、從杭州走向世界,見證了花開花落、雲卷雲舒,送走了潮起潮落、人來人往。時移境遷,西湖龍井始終冠絕天下,在眾多茗茶中獨具一格。
其實,與龍井茶的味道一樣總是不變的還有一樣——龍井村人對龍井茶的無比熱愛和對炒茶技藝的不懈堅守。龍井村的村民,大多都是世世代代住在那裏的,以茶為生。儘管已經可以依靠機器炒茶,可阿六一輩子都很熱衷親手炒制龍井茶,他還把這門手藝傳給了梁龍。正是一代代人對龍井茶注入了無限情感,為龍井茶付出了太多心血,龍井茶才能持續傳承下來。其獨特神采和品質,千年不絕。
常人喝西湖龍井茶,最直觀的感受是它的色澤、香氣和滋味。然而電影《龍井》以藝術的方式,向世人唯美呈現了龍井茶的歷史和故事。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今後再喝龍井茶,品味的大概不只是茶水的“淡而遠”“香而清”,還有對歷史的思索,對愛的感悟——不必等到兩鬢斑白時喃喃而語,趁年輕去做喜歡的事情,去留住鐘意的人,這是這部電影向觀眾傳遞出的積極價值觀。
電影《龍井》還給我們留下許多關於創作的思考。如今,我們經常説,一定要講好浙江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可是該從哪兒講起?又該如何去講?講空洞概念和宏大話題,會讓很多人頓時興趣索然。用心去挖掘細節,立足現實,特別是關注個體以及他們的真情實感,講好一個又一個生動的小故事,才會贏得觀眾認可,才會有潛移默化、成風化人的力量。在這方面,電影《龍井》就做出了一個挺好的示範。
眾所週知的是,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電影《龍井》只選取了三段因茶結緣的愛情片段,從綾野來到杭州後在梁龍的幫助下尋找故人開始切入。隨著二人的不斷尋找,前兩段愛情故事漸漸浮出水面,二人間的感情慢慢加深。乾淨的畫面,純粹的風景,年輕的臉龐,真摯的感情,讓觀眾享受到一場視聽盛宴,無不受到觸動,産生強烈共鳴,留下深刻印象。
俯首山河,這片歷經了數千年風風雨雨的土地,到處都有著燦若星河的歷史文化。可是,歷史文化不是摸不著看不透的,而是浸染著一代代人的愛與追尋,是由無數個體的拼搏與奉獻交織而成,是滾燙的火熱的;大眾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衝突和掙扎。
當我們講故事時,多聚焦個體,多表達真情實感,故事一定會更有感染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我們的影視作品一定會更加成功。期待有更多浙江電影人,立足浙江汲取創作源泉,講好浙江故事。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李攀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李攀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