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黨史“學而時習之”正當時
中國網 · 邵子龍 路易成傑 | 發佈時間2021-03-31 15:02:59    

   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知道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等黨史知識,井岡山、延安、西柏坡以及三大戰役等詞更是耳熟能詳,但是,即使是專業研究者,就算一輩子窮經皓首,也不敢説自己業已精通。就此而言,我們在“學而時習之”的同時,最為關鍵的,能夠恰當運用在我們的工作中,為事業帶來信心、指明方向、樹立標桿。

  從寥寥13人發展到今天的9100多萬黨員的大黨,目標明確、信念堅定是其首義。在一天要成立幾十個形形色色的小政黨的背景下,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小組織28年之後就成為最大的執政黨?黨之所以由弱到強、走向成熟,就是它切實吻合了當時中國的實際,高懸起“以共産主義為遠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目標任務大纛,並“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用有所成”。軍閥混戰、“主義”盛行的1920年代,年輕的共産黨人引領了中國最先進的共産主義思想肇始,對貧窮羸弱的中國現實予以深刻剖析後,確定了自己的奮斗方向和行動綱領,從而義無反顧地堅持,生生死死,一代接著一代地頑強堅守。

  作為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産黨,其發展絕不是孤獨求存的。公開宣示要讓人民翻身謀幸福的麾下,必定有大批的追隨者。建黨之初,因綱領與目標的鮮明且“接地氣”,工人與農民運動風起雲湧。在如影相隨的人群中,絕大多數來自當時中國最底層的勞苦大眾。共産黨人敏銳參透了中國現實,把自己樹立為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的組織,這與代表官僚的國民黨迥然有異。不僅如此,一大批出身富宦人家的有為者,也毅然背叛自己階級而投身革命。開始十萬人僅4年後成百萬大軍的“四野”出山海關、人民用手推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等場景,再一次驗證了共産黨的號召偉力。一心並永遠為民的宗旨,已然一以貫之地走過了百年。

  從一次又一次腥風血雨的教訓中不斷總結,時時處處修正自己的失誤,勇於自省。新中國伊始,當初參加黨的一大的人中,僅存毛澤東、董必武,其餘的,有叛徒、有脫黨、更有犧牲,這説明共産主義事業是殘酷的,但也是“吹盡狂沙始到金”不斷淘汰與迭代的過程。有“四一二”大屠殺、有湘江血戰、有25000里長征,新中國後,也有“反右擴大化”與十年“文革”,但一切挫折都沒有打倒共産黨,緣由在於,血液凝固成臺階,推動著事業一直向前,同時也促使黨從殘酷的血泊裏找真理、從失敗中找教訓,並及時根據當時的軍事與社會形勢,修正失誤並迅速轉向正軌,南昌起義、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等均為如此。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沉淪逃遁.

  要保持革命與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就必須不斷加強隊伍的自身廉潔建設,因為這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百年曆程進一步告訴我們,一個政黨、一個組織,必.須時時注重自身肌體的健康,才能不脫離與人民的血肉聯繫,進而茁壯成長立於不敗之地。瑞金時期的謝步升腐敗案、延安時期的黃克功殺人案、新中國伊始劉青山張子善腐敗案乃至近年的一系列高官腐敗案的查處,均表明黨在時刻保持純潔性方面的強硬與果敢。無論是戰爭或建設年代,要保證事業與目標的實現,保證人民群眾信任,就必須以高壓態勢面對不良苗頭,做好預防和警示,對腐敗“零容忍”露頭即打。千里大堤毀於蟻穴,慎微、慎初、慎獨,讓“達摩克裏斯之劍”高懸,唯此,方能做到政黨純潔、隊伍健康、人民滿意。

  實踐證明,黨的百年征程中,每一次都是把準了彼時的國情脈搏並不斷校正航向,才令偉大目標與時代要求始終切合併不斷勝利。時下,我們才完成脫貧攻堅,又迎來“十四五”與黨百年華誕。開展黨史教育,實在是正當其時。

  探尋紅色印記、重溫紅色故事、感受紅色情懷,就是學習前輩們的求真務實,須把學習與當下與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相結合。習近平同志就黨史教育指出: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的確,百年奮鬥路,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最好的營養劑,是源源不斷的精神支撐。這有助於我們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奮力開拓新征程。黨史是最好的“經驗書”、“糾錯書”,可以讓人少走彎路不走錯路。實踐中,既要有“學而時習之”的堅持,也要有“學而時習之”的領悟,更要有“學而時習之”的致用。當年如此腥風血雨都不能動搖共産黨人的意志,新時代的當下,任何困難坎坷也更無法令我們退縮與沉淪。鑒往望前,要結合新時代現實賦予黨史教育新的內涵,高舉理想大旗,扎紮實實做好發展、為民辦事與廉政建設等一切國計民生大小事宜。

  百年已近、未來不遠,下一個百年即將啟程。置自己于未來的黨史歷程,做一位積極的參與者、書寫者,摒棄一切糊塗懈怠觀念,把百年的經驗教訓,化作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動力源泉,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邵子龍 路易成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邵子龍 路易成傑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