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配水工程巡檢隊員 每天跋山涉水 披荊斬棘

發佈于 2020-07-30 09:16:28      來源:浙江線上      作者:孫磊 姚穎康 通訊員 俞璐      責任編輯:汪傑菲

   今年盛夏,是千島湖配水工程通水後經歷的第一個酷暑。

  去年9月,千島湖配水工程正式通水運作。近一年來,千島湖清流奔涌不息,出淳安、過建德、穿桐廬、經富陽,由113公里長的全封閉輸水隧洞,流入杭城千家萬戶。

  為保證用水安全和品質,配水工程施行“智控+人防”雙保險機制,沿線佈置了表面變形觀測、沉降位移觀測、應力計等350多個設備,實時監控運作;同時組建巡檢隊,對54個重要點位以及分散在沿線山體和結構物上、無法直接聯網到調度中心的部分設備,採取人工監測維保。

  這支專業的巡檢隊共6人,平均年齡26歲,多畢業于專業院校。隊員們每天都要跋山涉水,隨著“黃金水道”的走勢仔細巡檢,並將一線數據實時報送調度中心,風雨無阻。

  熱浪來襲,巡檢隊工作順利嗎?配水是否有保證?近日,記者前往實地探訪。

  10米高空作業40分鐘

  下來就要衝個頭

  上午11時,我們來到千島湖配水工程的進水口:淳安縣金竹牌村。為了確保取到優質水源,進水口分上、中、下層取水,並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

  當時,進水口的地表氣溫接近40℃,一座20多米高的鋼構“大傢夥”引人注目,它是一台擔負進水口大量設備啟閉、檢修、吊運任務的雙向門機。23歲的巡檢隊員、同時也是特種設備駕駛員的鄭樺飛戴上安全帽、施工手套,麻利地爬上10多米高的駕駛室,操縱門機打開閥室上的水泥蓋板,以便檢測蓋板下的各種儀器。待設備停穩,鄭樺飛又攀到府機頂部進行一系列操作。

  作為千島湖配水工程檢修隊的主力之一,鄭樺飛的一系列操作輕車熟路:先觀察進水閘前後水位差,看看進水口水面有無異物,再察看攔魚電柵是否正常工作,然後觀測報警數據……

  記者跟著鄭樺飛爬上雙向門機,著實不輕鬆。他笑著叮囑:“你們小心一些,爬上來可能會恐高。”且不説恐高,單單在這個高度上被太陽直曬就挺難受。爬上去才幾分鐘,記者後背已汗濕,還感覺有些暈。

  檢查無異常,鄭樺飛又開始用油槍為鋼索抹上工業潤滑油。他向記者解釋:“在這臺雙向門機上,所有部件的起吊、運作都離不開鋼索,所以我們會特別留意鋼索有無毛刺,定期潤滑。就像人要抹點凡士林防止皮膚開裂,給鋼索抹油就是為了保障設備運作安全。這些鋼索除日常檢查維護外,每半年還要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40分鐘後,鄭樺飛完成例行檢測,走下雙向門機。同事們趕緊為他頭面部澆水降溫。雙向門機上很熱,一些金屬部件的表面溫度會達到60攝氏度。“幾乎可以煎雞蛋了。”鄭樺飛抹著濕漉漉的腦袋,笑著説:“夏季巡檢要特別注意防止中暑,澆水降溫、喝藿香正氣水是我們的標配。”

  除了金竹牌進水口監測位,鄭樺飛還負責從淳安到建德區段30余公里內18個監測位的巡檢。為了便於開展工作,他索性住在附近村裏。鄭樺飛告訴記者:“因為輸水管道埋在地下、穿山越嶺,因此開車總是繞來繞去,每日巡檢行車里程將近200公里。”

吳浩東在輸水管道測壓管中測量山體滲水水位

  套著移動的“蒸籠”

  披荊斬棘上山

  千島湖配水工程全線一共穿越10座山,基本集中在富陽、桐廬境內,98%的管線經過山體隧洞。建設團隊在每座山上都取了3個測壓點位,每個點位每月至少監測兩次。

  下午1時,桐廬黃昌嶺下的母嶺村,我們隨年輕的巡檢隊員吳浩東出發。在山腳停穩工程檢修車,他戴上寬檐草帽、穿好防風雨衝鋒衣,然後帶上一把柴刀。上山只有野路,後一人循著前一人的足跡,亦步亦趨、迂迴行進。

  我們一行人向上攀行,冷不丁荊棘劈頭蓋臉而來,走在最前面的吳浩東揮起柴刀一路劈砍——記者終於明白,草帽、衝鋒衣和勞保手套,是為了避免被荊棘刺傷劃傷。不過配備如此嚴實的防護,就像套著一個隨身移動的蒸籠。

  攀爬20分鐘,我們抵達山腰的第一個輸水管道測壓管。吳浩東摘下草帽,面色通紅。測壓管口為水泥澆築,中心一根碗口粗的管道垂直向下探入山體。吳浩東抹了一把汗:“我們現在就站在輸水管道上方。這麼辛苦爬山,是為了測量山體滲水水位。在汛期、颱風期,山體水位的變化非常大,必須保持密切關注。”

  他掀開管蓋,將水位計的鋼尺一點一點放入管道,當刻度顯示3.4米時,水位計發出鳴叫聲,這説明山體水位在安全範圍內。吳浩東測得數據,通過手機APP傳到閒林樞紐的調度中心。他的同事沈啟航介紹,自2019年9月29日通水至今,工程沿線山體水位未出現異常,輸水管道一直安全。

  回到山腳,記者發現:雖然穿著厚實的牛仔長袖長褲,但後背和腿部依然被蚊子叮出了腫包,腳脖子裸露處也被荊棘劃了好幾道紅印子。

汪銀濤(右)和戚紅峰(左)在隧道中巡檢。

  洞內外溫差20℃

  “冰火兩重天”的挑戰

  千島湖配水工程穿山過洞,最深處距離地表近400米,對地下支洞進行巡檢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下午3時,記者又隨巡檢隊員戚紅峰和汪銀濤來到桐廬橫村分水江岸邊地下閥室。這裡處於全線較低處,水壓大,需加強巡檢以防滲水漏水。此時,室外氣溫38攝氏度。進洞前,汪銀濤提醒穿短袖的攝影記者:“你要不要穿一件長袖外衣?洞裏溫度比較低,一冷一熱容易感冒。”本以為沒啥問題,結果當我們步行300余米抵達閥室時,溫度計顯示:18攝氏度。即使身著長袖長褲,記者依然能感受到陣陣寒意。而且,洞內有些缺氧,越往深處走越覺得胸悶。

  “你們看,這個藍色管道裏流淌的就是千島湖原水,管道上方黃色的是橋式起重機,用於安裝和檢修時起吊蝶閥。”戚紅峰説,在支洞閥室內,巡檢隊員們首先要察看山體滲水積水井內的水深,如果到一定深度就要打開泵機抽水,同時關注壓力錶是否正常;接著檢查管道上的螺絲是否有滲水、生銹現象,在汛期要特別留意洞頂有無滴水,如有影響電機安全運作的情況要立即斷電,防止燒壞電機。戚紅峰解釋:支洞閥室穿山而建,洞頂就是山體岩石,會産生滲水。如果這些滲水長期不排走,會對輸水管道産生壓力、構成安全隱患。兩位巡檢員還檢查了視頻監控、蝶閥以及電氣櫃,再爬上洞內閥室的橋式起重機進行維護保養。

  “橫村的這個檢修閥室位於千島湖配水工程的中段,處於承上啟下的位置。”戚紅峰介紹,他和汪銀濤負責桐廬富陽工區16個點位的巡檢,其中地下支洞有9個,“這些洞的內外溫差達到20攝氏度以上,洞內普遍很潮濕。洞內洞外頻繁進出,一冷一熱、一濕一幹,對身體挑戰挺大,容易感冒。”

  烈日下划船去監測

  深入地下32米

  從淳安千島湖出發,湖水一路奔涌,最終到達余杭閒林水庫,然後在此分流,經水廠處理後送入千家萬戶。

  下午4時30分,記者來到此地,室外氣溫40℃。烈日下,38歲的檢修員汪梁捲起褲腿赤著腳,跨上了小艇——他和同事項嘯要前往九溪流量測量井採集水質監測和流量調節等數據,抵達這個監測點必須走一段300余米的水路。由於閒林水庫屬於水源保護地,不能使用機油船,因此只能使用電瓶船或者人力船。

  為方便搬運,汪梁一般選擇划船。烈日下划船,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記者坐在船上,粼粼波光刺得睜不開眼,再加上氣溫高,只覺得陣陣眩暈。一槳一槳下去,湖水濺入船體,鞋和褲管很快濕了,我們這才明白,汪梁為何要赤腳上船。

  20分鐘後,我們抵達九溪流量測量井。這是一處地下建築,底部在地下32米。巡檢員要隨身攜帶空氣檢測儀,沿旋梯往下走,察看設備的運作狀況。汪梁説:“一般我們都是兩人下去,這樣彼此有個照應。地下32米處空氣流通差,因此空氣監測儀是必備工具,一旦它發出警示,我們就得立刻撤回地面。”

  這一趟往返划船檢修,汪梁和項嘯渾身濕透:汗水夾雜著湖水,褲管袖管上佈滿了泥斑。“我們負責的巡檢點位有20個。”他們説,對九溪流量測量井進行數據採集,只是巡檢工作的一小部分,完成閒林控制閘、調流閥上游檢修閘、九溪江南取水閘等點位的巡檢需要四五個小時。雖然天很熱,巡檢不易,但一想到大家能喝上清甜的千島湖水,就由衷地高興。

Copyright @ 2000-201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中國網浪潮新聞

本網站所刊登的中國網各種新聞﹑資訊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中國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嚴禁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