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千年貢茶消失20年再回歸 故宮博物院為何相中它

發佈于 2018-07-11 09:30:0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劉健 江帆 王勝英 陳航      責任編輯:張雲松

  這個夏天,遠在北京的著名畫家吳墨林終於喝到了記憶中的老味道。這杯産自浙西淳安的嚴家大方茶,曾是他年輕時常喝的口糧茶。在它銷聲匿跡的二十年間,他一直遍尋不得。

1531218725401_5b448b25159bb86d6ad9d93d.png

炒製成的嚴家大方茶呈烏黑色

  不僅吳墨林有了口福,更多北京人也能品嘗到來自千島湖的清香——口碑相傳之下,故宮博物院聞香而動,搶先下單200斤嚴家大方茶。

  從盛極一時到難覓蹤影,經歷大起大落的嚴家大方茶,以更隆重的方式回歸了,它如何實現了新生?記者蹲點淳安最偏遠的鄉鎮,探尋嚴家大方茶的重生之路。

1531218725497_5b448b25159bb86d6ad9d93e.jpg

許多典籍資料都提到過淳安的大方茶

  昔日貢茶 曾經火遍大江南北

  早上8時,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山谷,王阜鄉聞家村村民聞有根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廚房裏,聞有根為土灶生上火,身旁的竹匾上攤著經殺青、揉捻的茶青,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伴隨一陣劈裏啪啦的爆燃聲,聞有根用手試了試鍋裏的溫度,朝鍋裏澆上一匙菜籽油,在他熟練的搓揉和翻抖下,差不多一個半小時,一鍋香氣四溢的嚴家大方茶出鍋了。

  聞家村,是嚴家大方茶的主産地,“嚴家大方”本名叫“聞家大方”。追溯它的歷史,最早可考究到五代十國,《續茶經》記載:“乾化五年(915年)五月十二日,兩浙進大方茶二萬斛。”可見那時,大方茶被列為貢品名茶。

  “家裏都會砌兩個灶臺,一個燒飯,一個炒茶。”聞有根笑著説,小時候,一到下雨天,長輩就會讓孩子挑茶葉,把色相差的茶挑給自家喝,把烏黑色的茶留著賣給販子。

1531218725749_5b448b25159bb86d6ad9d93f.png

炒制嚴家大方茶的茶青要出芽5至8公分

  與其他綠茶的不同在於,聞家大方茶選材必須是高山老茶種,茶葉要出芽5至8公分。

  “四斤生葉只能炒一斤幹茶,全程都要站著,汗流浹背不説,人早已腰酸背痛。”聞有根説,雖然炒制過程非常辛苦,但由於山多地少,聞家大方茶一直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那個生活艱苦的年代,每當有村民遇到難關,一句“明年茶市再還”保準能借到錢。

  將聞家大方茶賣到全國各地,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聞長木,民國時,他收購整個聞家村的大方茶,組織村民挑著茶簍趕40余裏山路,在臨安冷水鋪搭上杭徽公路的班車,通過杭州茶葉市場將茶葉運出去。

  “蘇州、濟南、青島等城市都有我家的茶莊,大方茶味濃可除膩,在愛食肉的北方特別俏。”聞長木外孫聞申唐介紹説,為了掌握茶葉市場的資訊,在整個淳安還沒幾臺電話的時候,山溝溝的聞家村就已經依山架設了電話。

1531218726173_5b448b26159bb86d6ad9d940.jpg

穀雨後採茶的聞家村村民

  解放後,聞家村周邊的村落也積極加入,聞家大方茶年産量一度超40噸。1991年,嚴家大方茶精製茶廠成立,“聞家大方”改名“嚴家大方”。

  “每年有30多噸茶賣往江蘇、山東等省,年産值超150萬元。”時任嚴家大方精製茶廠廠長方民大説,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嚴家大方茶逐漸走下坡路,最主要的原因是,嚴家大方茶未形成品牌保護意識,受西湖龍井、千島玉葉等明前茶衝擊嚴重。

  再加上交通不便,越來越多賺不到錢的村民,紛紛放棄大方茶。“明前採的茶青一斤能賣60塊,而穀雨後採的大茶葉一斤只賣5元,村民們雖然捨不得,但不得不向市場低頭。”方民大説。

  1997年,嚴家大方茶廠停業,一個時代就此終結。

1531218726262_5b448b26159bb86d6ad9d941.jpg

烈日下,正在採茶的農戶

  矛盾之下 重生之路異常艱辛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過去20年王阜鄉的茶農,“矛盾”恐怕是最合適的那個。

  王阜鄉是淳安最偏遠的鄉鎮,海拔均在400米以上,獨特的山貌地形,決定了這裡的茶葉要晚熟一個多月。

  “不要小看這一個多月,等到村民們採完茶,卻錯過了明前茶買賣最好的時候,價格要低一截。”聞申唐在杭州經營了8年茶葉店,他深知王阜鄉茶農的“糾結”,他説,“自己引以為豪的大方茶,沒人要;學別人採明前茶,總賤賣。”

1531218726622_5b448b26159bb86d6ad9d942.jpg

王阜鄉是淳安最偏遠的鄉鎮之一,山多地少。

  擺在茶農前的難題,也困擾著歷屆王阜鄉黨委政府。作為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淳安農民全年每人平均收入達17705元,而王阜鄉每人平均收入僅11000元左右,很多村仍屬於縣級欠發達村。

  “交通偏遠是最大制約因素,造成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面對山多地少的實際,以茶葉為代表的林下經濟,仍是最主要的增收渠道。”王阜鄉黨委書記方立華説,王阜鄉有1.3萬畝茶園,幾乎家家戶戶都種了茶,擦亮嚴家大方茶千年招牌,對於幫助村民增收,至關重要。

1531218726708_5b448b26159bb86d6ad9d943.jpg

與過去不同,如今的制茶車間煥然一新。

  經過多年謀劃,2017年10月27日,在杭州市農辦和王阜鄉黨委政府支援下,千島湖嚴家大方茶業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邁出“王者歸來”第一步。

  “不能靠賣情懷,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定要把品牌做上去,用品質來取勝。”王阜鄉人大主席聞雲發全程參與公司籌建,他介紹説,公司成立前,先後組織科研人員走訪茶區,在海拔近千米的深山裏,成功尋得千年老茶種,並劃定300畝嚴家大方茶保護區,在這個保護區裏,嚴禁施用任何農藥。

1531218727085_5b448b27159bb86d6ad9d944.jpg

為了挖掘茶文化,王阜鄉邀請專家召開嚴家大方研討會。

  王阜鄉黨委政府積極當好店小二,通過舉辦嚴家大方首屆鬥茶大會,幫企業攬人才。在這次比賽上,聞有根被聘為嚴家大方茶業有限公司技術指導,在生産車間督工成了他的新任務。

  “現在炒大方茶的人,都上了年紀了,希望把炒茶技藝傳承下去。”聞有根説著話,不由自主做了一個翻炒茶葉的動作,“嚴家大方茶最講究火候,茶葉是有靈性的,什麼樣的秉性炒出什麼樣的茶,所以傳承很重要。”

  為了挖掘嚴家大方茶的茶文化,王阜鄉黨委政府策劃了一場研討會,邀請市縣茶葉協會會長和農科院專家,探討千年古茶的前世今生。

1531218727379_5b448b27159bb86d6ad9d945.png

炒茶技師對入鍋前的茶青進行攤晾

  此外,王阜鄉黨委政府還指導成立嚴家大方茶黨支部,前期已吸納3名黨員,發揮黨員引領作用。通過政企聯手,成功炒制出首鍋嚴家大方茶。據了解,一級嚴家大方茶售價高達3000元/公斤,普通級售價達1500元/公斤左右。

  從一口鍋 看嚴家大方新挑戰

  “這是剛炒的嚴家大方茶,有一千多年曆史,比龍井還要香,可以泡一杯嘗嘗!”在余杭區傅園路的現代茶城,50歲的聞申唐將一碟扁長烏黑的茶葉,擺在店內最顯眼的位置,碰到有好奇的顧客駐足,他便拿起茶葉趕忙推薦。

  這是他第一次售賣家鄉特産,在聞申唐眼裏,意義特殊,“終於接了外公的班。”

1531218727483_5b448b27159bb86d6ad9d946.jpg

工作人員找到的磨嘰鍋和揉捻工具

  嚴家大方茶的回歸,除了讓茶商挺直了腰桿,茶農也嘗到增收的甜頭。在胡家坪村,村民羅春金忙著拾掇茶園,幾天前,他新採的近兩百斤茶青大葉賣出一斤20塊錢的高價,實現增收3000元。

  “以前運氣好,才有販子來收;運氣不好,只有眼睜睜看著大葉子老在茶園裏。”羅春金笑著説,今後,他再也不愁茶葉的銷路,只需按照公司規範種茶即可。胡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長木告訴記者,全村110戶均實現增收,少的有一千多元,多的有五千多元。

  初戰雖然告捷,但嚴家大方茶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體現在工藝上。“炒嚴家大方茶需要特製的“磨嘰鍋”,鍋內有一圈深深的凹槽,這是成就茶葉條形的關鍵所在,但如今,這種鍋已經非常罕見。”嚴家大方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彐龍説。

  為了尋得更多的磨嘰鍋,工作人員幾乎走遍所有炒過大方茶的茶農,最終只找到十口鍋,經修復除銹後,僅剩八口鍋可使用。

1531218727864_5b448b27159bb86d6ad9d947.jpg

黨建引領,成立嚴家大方黨支部。

  其次,嚴家大方炒茶人才幾近斷層,在鬥茶大會的50位炒茶師傅中,技術真正過關的技師不超過5位,最年輕的技師也有54歲。“一天最多炒80斤茶,炒的速度跟不上賣的速度。”張彐龍説,公司也考慮過用機器炒制,但很難對火勢進行把控,仍處在摸索階段。

  哪怕在前期的殺青和揉捻環節,機器換人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市場上殺青機器的最高溫僅達350度,而炒制嚴家大方茶的溫度需提升到500度。工藝和人才帶來的雙重影響,使嚴家大方茶的報廢率居高不下,“兩百斤茶青中,有八成是炒廢的。”

1531218727951_5b448b27159bb86d6ad9d948.jpg

千島湖嚴家大方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産廠區

  最後,從整個大方茶市場而言,98%的“蛋糕”被安徽控制,消失了20年的嚴家大方茶,品牌知名度逐漸淡化。

  “要破題這樣困局,必須要走高端路線,和安徽形成錯位優勢。”張彐龍告訴記者,未來的嚴家大方茶,更多是一種“文化茶”,申請縣級非遺、有機産品認證、地理標誌保護、尋找代言人等系列舉措已提上日程。

  在此基礎上,張彐龍不斷拉長嚴家大方茶的産業鏈,開發出菊梨茶、紅糖薑茶等中藥茶飲,將目標市場對準全國的都市白領。

  漫步嚴家大方茶新廠區,一處白墻赫然寫著,“翠葉長芽最芳香,嚴家好茶名大方。”如何讓嚴家大方茶真正名揚四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Copyright @ 2000-201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中國網浪潮新聞

本網站所刊登的中國網各種新聞﹑資訊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 均為中國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嚴禁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