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市場經濟的“基石”。
現代金融體系就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之上的産物——比如在英國,以國王的信用為基礎,向英格蘭銀行舉債,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金融時代。
今天,信用的分量更重了。
對一個城市而言,信用體系的優劣,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當地營商環境的水準。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授權國家公共信用資訊中心最新發佈的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寧波在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中位列第一。
這已經是寧波今年連續第三次摘得桂冠!
在一次次的信用比拼中,寧波憑什麼獨佔鰲頭?信用,又給寧波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信用價值無遠弗屆
在國家公共信用資訊中心發佈的城市綜合信用指數中,以城市能級為區分進行分類測評,寧波屬於“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陣營。
連續三個月名列榜首,是寧波創造的歷史最好成績,也成為榜單發佈以來除了北京之外,取得該殊榮的唯二城市。
榜單成績之外,信用更是帶給這座城市看得見的發展動力。
在寧波海曙區,信用成為“招投標通行證”。今年2月,海曙區出臺新規:建築企業如不存在失信記錄,在區內參與工程投標時,僅提供一份守信承諾,即可免繳投標保證金。
“用活用好”信用,已經是城市營商環境提升的秘密武器。透過一個案例,我們可以感知信用的力量——過去,新建船舶要投用,需辦理七大類30余項證書,且環環相扣,一個個辦下來要一兩個月;現在,寧波海事、交通等部門對A級信用航運企業啟動“一船多證一次通辦”政務服務機制,一天就能辦齊。目前,該機制已惠及559艘船舶,幫助企業節約成本近50億元。
信用,不止為市場主體賦能,信用本身存在巨大産業機會和價值。
資訊沉澱,形成海量大數據。一個産業應運而生:專門從事信用資訊採集整理和加工,並提供相關信用産品和服務。
信用是個産業鏈,前端産生信用評價、中端管理信用行為、後端服務信用結果。但是,信用産業在我國尚未形成氣候。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認為,企業是産業的承載與主體,相比鄧白氏等徵信機構以及穆迪等評級機構,我國市場化信用機構還沒有一家能夠稱得上“參天大樹”,信用仲介機構的發展還需要政策的引導以及自身經營能力的提高。
“掘金”信用産業,寧波正在佈局。《寧波市社會信用 體系建設"十四五" 規劃》提出,做強做優信用服務行業。
實際上,寧波發展信用産業具有基礎優勢,一方面,世界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是硬核力量,經年累月沉澱了海量信用數據資源。另一方面,外貿産業集聚,而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企業普遍採用信用交易。
寧波探索已經起步。比如,2022年,Wiffa國際貨代信用合作平臺、寧波市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與中國信保寧波分公司簽署備忘錄,聯合探索推動建立港航服務信用體系,支援寧波港航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信用體系競爭加劇
建設信用體系,首先要捕捉、整合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海量的社會行為背後都有信用的影子,那麼,個人、企業的信用狀況如何被感知?
支撐其信用體系的是一個可靠的平臺。這些年,寧波基本構建了以公共信用資訊平臺為支撐,以共建共用和協同監管機制為關鍵,以信用資訊歸集、共用、應用為工作重點,以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架構。
平臺的力量有強大?涉及市縣兩級104家單位1000余項信用事項,累計歸集信用資訊近13億條,為1100萬自然人、138萬法人和個體工商戶建立公共信用檔案,實現信用主體全覆蓋。該平臺實現資訊歸集、查詢、共用、異議、修復等“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已提供信用服務2500余萬次。
高品質的平臺帶來高品質的信用體系,從而降低市場交易風險、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規模,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比如,中小企業融資難,信用就幫其獲得實惠。寧波的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幫助2.6萬家企業實現融資授信,發放貸款超2900億元。
信用的對於經濟發展的好處顯而易見。越來越多的城市意識到信用的價值,信用體系的競爭加劇。
但是,信用體系的建設並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個累積的過程,需要社會在道德、法治、習俗等方面演進。
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社會信用體系,但建設與完善整整經歷了一個多世紀。
該體系包括立法、信用服務企業的市場化運營、國家對信用工作的宏觀管理三個方面。正是這一體系為美國個人信貸和商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寧波也正在把信用體系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寧波市社會信用條例》將於7月1日施行,從信用資訊、誠信建設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夯實信用建設制度化成果。
信用經濟方興未艾
近年來,“信用經濟”在政策文件中頻頻出現,成為了網路熱詞,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發佈。該方案提出,創建信用經濟試驗區。
以信用體系為基礎的市場化改革創新——宏大的改革創新,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一個微信或者支付寶,使用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無需押金。這些客戶端已經記錄了人們的信用大數據。信用因為數據而變得具體,成為每一個市場主體的“名片”。
抽象的信用,正在因為一個個具體場景而生動。當信用建設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生根發芽,人們發現,信用紅利開始融入越來越多的生活日常。
走進寧波江北區洪塘街道孫家菜市場,信用通過場景變得具體:信用分達到一定數值買菜就能打折;無人自助售貨攤位前,顧客井然有序;智慧化應用平臺讓銷售全過程透明化……
浙江是數字經濟大省,以數字化變革——沉澱的信用大數據活起來——搭建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
“信用有價、守信受益”,2019年12月,寧波推出了城市個人信用分——“天一分”。在旅遊、交通、文化、醫療等領域推出了20余個信用應用場景。不過,高頻信用應用場景,離進入普通人的生活尚有距離。
作為國家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之一,廈門在信用應用場景打造中走在了前列。
廈門在市民高頻應用場景中引入信用機制。比如,停車先離場後繳費,市民出行更便捷,白鷺分達到530分以上即可綁定車牌,開通微信免密支付,享受信用停車服務。光這項服務,廈門惠民信用停車福利時長已突破72萬分鐘。
寧波也在發力。選擇高頻場景引入信用機制,寧波致力於形成更加立體化、網格化的信譽評價體系。通過信用應用場景的拓展,真正帶給守信主體便利和實惠。
展望未來,預計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快推進“信用經濟”落地,我們將拭目以待。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應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