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13萬買凱迪拉克、17萬買寶馬i3……車圈大佬:行情要被卷壞了
發佈時間 | 2024-06-19 09:41:13    

  最近,時逢6.18購物節,不少車企都推出了促銷活動,比如一汽豐田官方微網志發佈消息,即日舉行24小時限時特賣會。其中,緊湊型SUV卡羅拉銳放售價9.98萬元起,限時綜合優惠3萬元;緊湊型轎車卡羅拉售價7.98萬元起,限時綜合優惠4.3萬元……

  廣汽豐田也推出“618”限時購車權益,凱美瑞雙擎車型起售價下調3萬元,售14.98萬起;漢蘭達雙擎車型起售價下調3.2萬元,售21.78萬起。除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中的多家車企也同步參與活動,比如小鵬汽車旗下小鵬P5、P7i、G6和G9等車型都推出了限時優惠政策,其中小鵬G6全係直降2萬元,並贈送電池終身質保。

  據了解,國內多家車企均以不同形式參與了今年的6.18促銷,有的和平臺一起辦活動,有的選擇自己“造節”,但無論哪種形式,都圍繞一個主題:降價。

  有網友整理了近期代表性的降價車型,比如8萬買卡羅拉、13萬買凱迪拉克、15萬買凱美瑞、17萬買寶馬i3、35萬買奧迪A7L……舉目四望,用網友的話説,車市簡直“殺瘋了”。有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中國車市平均市場終端成交價比前一年下降約15%;今年1-4月又下降約10%,兩年累計下降約25%。

  從去年開始不斷加碼的價格戰,雖然讓消費者很爽,但車企卻普遍陷入虧損。3月28日,東風汽車集團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公司凈利由盈轉虧,2023年凈虧損39.96億元,上年同期凈利102.65億元,這是這家大型國企上市18年來首次出現虧損。造車新勢力的境況也不容樂觀:今年一季度,蔚來凈虧損51.8億元,小鵬汽車凈虧損13.7億元,理想雖然仍在盈利,但一季度凈利潤6億元,同比下滑37%……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透露,在協會調研中,經銷商普遍反映2023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一年,而今年上半年,經銷商的困難仍在延續並且發生進一步的變化,豪華品牌經銷商也出現大面積虧損。

  車企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已然引起了很多業內人士的擔憂。在近期舉行的多場行業論壇上,相關車企大佬和業內人士均發出呼籲:要辯證看待“價格戰”,要良性健康地競爭。

  車企大佬:希望行業回歸良性競爭

  在6月6日開幕的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公開痛批車企無休止地內卷“價格戰”。他強調,汽車行業應堅持長期主義,避免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同時當新能源汽車純電佔比達到50%時,應推動“油電同權”政策,以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曾慶洪指出,當前汽車行業“內卷”現象嚴重,不少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而陷入價格戰,這不僅損害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威脅。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也感嘆:“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全球第一,舉世無雙。然而,只有健康的競爭才能實現高品質發展。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

  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用看來,車企不打“價格戰”不可能,這是市場經濟行為,但以犧牲價值作為“價格戰”的前提不可取,要在對應的價格中給消費者創造最優價值。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在演講中談到目前行業的“卷”,不過他表示,“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是行業快速回歸良性競爭的最佳方式”。

  對於當下車市的“內卷”亂像,曾慶洪公開喊話,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的目的是盈利,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做貢獻,交稅、(保證)就業。“(但)現在裁員裁了多少,廣汽也裁得不少。這樣下去,對社會、對國家會怎麼樣?我們應該有一個格局,長期主義的戰略,而不是眼前去卷。”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演講中建議:“價格戰要量力而為,能跟就跟,不能跟就過,推出下一期産品。要良性健康的競爭,不要置氣,不要掀桌子。”

  在上週末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內卷”問題再度引起與會汽車業內人士的討論。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殷承良認為,在目前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車企想要活下去,千萬不能只打價格戰。還要考慮其他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技術體系牛不牛?第二、有沒有市場基本盤?第三、有沒有資金?第四、有沒有得到大規模資本支援?他指出,內卷其實是自由市場經濟的一個必然結果,不能老是指望國家救,還得靠自己的技術強、能力強,卷技術、卷能力是王道。

  二手車保值率集體下滑,“油電同權”呼聲再起

  頻繁的降價,不但讓車企陷入虧損境地,也讓消費者的利益受損。一個最顯著的影響是,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各級別車型的二手車保值率均呈下滑趨勢。

  6月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和精真估6月3日聯合發佈的《2024年5月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顯示,5月份二手車市場保值率顯著下降,其中燃油車佔絕大部分,無論是豪華品牌、主流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保值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新能源車保值率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3年車齡新能源車平均保值率為50%,考慮到部分車型市場保有量低及産品實力有限等因素,不少新能源車在使用3年後保值率跌破30%。在5月主要純電動車保值率榜單中,位居榜單前列的特斯拉Model S,3年車齡保值率也僅僅只有57.5%。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車‘不保值’現象是眼下亟待解決的難題。”

  也因此,有車企在促銷新能源車時開始拿保值率做文章。4月初,特斯拉針對中國地區的Model S和Model X車型推出了一項保值承諾權益,允許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3年後以45%的開票價格回購車輛;4月下旬,上汽大眾推出ID.Care保值包,針對旗下ID.家族全係車型提供3年60%車價保值回購;6月初,凱迪拉克針對旗下車型IQ傲歌推出最高八折3年保值回購政策(3年後繼續選擇凱迪拉克車型),若不再選擇最高可享七折回購。

  不過,無論如何包裝,保值回購依然是“價格戰”的另一種形式。面對全行業的內卷,不少業內人士呼籲,車企要行動起來,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從國家層面,也要回歸到“油電同權”的政策道路上。

  在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就指出,國內汽車價格戰的出現,是由於生産和需求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如果要想避免價格戰,各個品牌的老總們,要將生産節奏與銷售節奏匹配起來,各個品牌都這麼做了,就會形成良性競爭。

  他還透露,今年參與了美國汽車經銷商大會,他們都説2023年非常好,賺得盆滿缽滿,全世界的汽車價格都是在向上走,而我們卻是在向下走,“我不知道向上走好還是向下走好,我只是把這個資訊告訴大家。”

  沈進軍分析稱,成熟汽車市場國家的市場有成熟的遊戲規則,市場份額相對固定。“原來大家關注利潤,把利潤排在第一位,現在進入優勝劣汰階段,市佔率成為了第一位,這沒有特別的錯,但企業把利潤扔了要保持市佔率,這不可持續。”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更是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公開喊話,當新能源汽車純電佔比達到50%時,建議相關部門研究一下“油電同權”(指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在政策層面可以享受同樣的優惠,或承受同樣的限制)。

  沈進軍在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也呼籲,希望通過若干個政策的支援,讓新能源車有造血的機能,在市場上敢做一些赤膊戰。“我們希望的是油電同權,在市場層面,不管是油車還是純電車還是混動車,應該一視同仁,由消費者去選擇。只有通過這種競爭,我們的純電車才能夠真正地發展起來。”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唐登濤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