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AI大模型火爆,浙江機遇幾何
發佈時間 | 2023-07-21 08:47:20    

   一個幾平方米大的白色隔間,幾個拉桿箱撐起簡易演播臺,別上麥克風,坐下後,對面只有一架相機、一台提詞器和一名工作人員,這些就是記者體驗“數智人生産工廠”的全部內容。

  這裡是不久前在上海舉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騰訊展區,一個看似還沒有普通錄音棚專業的地方。記者對著鏡頭、照著“普通話水準測試必讀60篇”錄了3分鐘口播,24小時後一個復刻版的記者誕生,輸入文字或語音即可驅動它口播新聞。看著螢幕中連緊張感都別無二致的AI數智人,記者深切體會到了AI的魅力。

  ChatGPT的出現,把AI推到一個新風口。“人工智慧,尤其是通用人工智慧,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最熱門的一個話題,沒有之一。”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説。

  逐鹿大模型,會如何左右AI發展?又會給生産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在這個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新時代,浙江要怎樣抓住AI風口,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群“模”共舞

  春江水暖鴨先知。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前一天,等了近半小時,我們才幸運地遇上一輛空計程車。上車一報目的地,司機便熟稔地問道:“看人工智慧展去?”他告訴記者,在計程車群裏,消息早已傳開,“這幾天到上海世博展覽中心周邊去,都是這種單子”。

  “張江那塊的企業,無人駕駛賊牛。”司機年紀不大,對AI了解不少。聊到興起,他隨即做了個決定,“明天不跑單了,我也去看個新鮮。”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展覽面積超5萬平方米,創歷史新高,但三天展程中每天仍然是人擠人。據官方統計,線下參觀人數突破17.7萬人。

  AI潮涌,卷動眾人的好奇心,更推動行業踏浪前行。

  作為國內AI界當之無愧的風向標,本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主題前所未有的清晰,無論是在展區還是論壇,無論專家學者還是行業龍頭,大家討論的話題都離不開“大模型”。連普通參展觀眾,話裏話外都帶著幾句“ChatGPT”。大會主辦方甚至特設AI大模型展區,大模型參數在10億以上的參展廠商,超過了30家。

  “這是一個令人驚艷的風口。”參會展商紛紛表示,“大模型的發展,至今未看見拐點,仍在狂飆式前進。”前腳還在驚羨GPT-3.5的強大,GPT-4就接踵而至,其10秒做出一個網站、60秒做出一個遊戲、可準確識別一張“梗圖”等能力,再次顛覆大眾認知。“要習慣。在人工智慧圈子裏,半年前的新技術、新風向,現在看來就算上古産物了,更新速度飛快。”

  參會的一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2018年推出GPT-1,在當年看來簡直離經叛道。當時,以面向特定任務的垂類小模型為主流,“講究造‘專才’”。直到2022年底,ChatGPT,這款基於GPT-3.5的對話式聊天機器人問世,“大家才猛然意識到,‘通才’AI的強大。”

  忽如一夜春風來。眼下,百度的“文心”、華為的“盤古”、商湯的“日日新”……各家廠商紛紛謀局落子,可謂“神仙打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5月發佈的《中國人工智慧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我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佈79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目前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但火熱表像下,國産大模型“好像都是那麼回事”,在本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穿過人聲鼎沸的大模型展區,不少業內人士産生了這樣的看法。

  “我們所處的早期階段,誰都不知道,大模型的邊界、上限在哪。”騰訊雲智慧副總裁、騰訊雲智慧負責人吳運聲指出,無論是發展時間還是技術本身,我國大模型都還很初級,隨著模型變大、算力提升,大模型的未來,正如大會騰訊論壇主題——“無限可能”。“只有更多的加入、更多的嘗試,才能産生更多的可能性。”他説。

  如何落地

  一位參展觀眾這樣評價大模型:“相信大多數人與我一樣,並不完全理解大模型是什麼。”他説,“更像是一種算力硬體支撐下的智慧軟體。”

  但即便是AI“小白”,也能明顯覺察一個風向——更多投資人、企業的焦點,開始向垂直大模型或應用層遷移。“未來每一家公司都需要成為數字化公司,每一個應用都將由人工智慧驅動,微軟將通過AI推動産業升級。”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侯陽在會上強調。

  “落地”成為繼“發展AI大模型”之後,人工智慧圈子的第二個共識。

  以騰訊為例,在本次大會上他們高調公佈了“行業大模型”的路線,一口氣拋出包括金融、文旅、政務等10大行業超過50個解決方案。

  記者逛一圈下來發現,展區仿佛一家大模型超市,“大模型+金融”“大模型+教育”“大模型+無人駕駛”……各個行業專屬解決方案陳列其中、琳瑯滿目。

  雲知聲,一家智慧語音識別公司,其大模型“山海”,主要聚焦醫療和智慧家居,輔助生成電子病歷、當好智慧管家。

  雲深處,這家杭州企業帶著他們最新款四足機器人亮相大會,實地作揖、跑跳、翻跟頭,吸引不少參會人士駐足互動。記者也去湊了個熱鬧——雙腳踩著“絕影X20”的背,隨著它流暢完成提膝、抬腳等動作,並一直被穩穩托起,在心跳加速中感受了一把AI的力量。

  問及是否與大模型有結合,“機器人還在學。”雲深處科技市場品牌經理錢曉宇告訴記者,下一波AI浪潮,或許便是“專才”AI和“通才”AI的強強聯合,“用GPT為機器人注入‘靈魂’”,讓它成為能夠理解、推理並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慧系統,實現“具身智慧”。

  “我們無法預想,未來賽博朋克世界有多麼遼闊。但我們現在能做的,是在AI這片新藍海自由馳騁時,不忘套好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的韁繩。”本屆大會的鎮館之寶——螞蟻集團“蟻鑒AI安全檢測平臺2.0”,展現了大模型落地的另一種可能——用AI識別AI,定位大模型存在的弱點和安全問題所在,比如及時判斷並提醒生成式AI不要用可能産生負面作用的語句語態來跟兒童講話。“出現問題後再規範,那就太遲了。”參與“蟻鑒”研發的螞蟻集團安全專家告訴記者。

  但大模型落地這條路,並非坦途。

  記者在騰訊展區體驗“數智人”時,一位音樂人從北京遠道而來,諮詢合作事宜。但只聊了幾句便發現,騰訊多媒體實驗室自研AI作曲框架“Xmusic”並不能直接用在他想要的LiveHouse現場。“會後再詳談。”據悉,一天有近10人留下了合作意向並留下了聯繫方式。

  正如吳運聲所説:“企業需要的,是在實際場景中真正解決某個問題,而不是在100個場景中解決了70%-80%的問題。”想要真正解決客戶最核心的業務問題,大模型的私有化、定制化必不可少。而眼下,做一個大模型,部署成本並不低。

  但參會展商多數表示樂觀:“大模型的核心技術,以及演算法、晶片等上游産業鏈都在快速迭代,成本下降很快。”以百度為例,今年3月首發的大模型,到5月調用文心一言的成本,就已經降低到了剛發佈時的10%。

  隨著新技術的興衰,AI在創投界不斷進入春天、冬天,如此迴圈。每一次看似高蹈的技術理想面前,都懸著一把難以商業化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次也沒有例外。

  未雨綢繆

  高昂算力、術語晦澀、人才專業……AI仿佛很遠。但在杭州丁橋,AI又很近,融在社會生活的毛細血管裏。

  曾經,逛趟大型超市,對家住丁橋的老唐來説,可不是件容易事:倒一班車、下車再步行300多米,才能坐上到大超市的公交。如今,他只要下個樓,搭乘“丁橋小藍巴”1998路就能直達。

  這輛公交是城市大腦利用出行數據等為丁橋居民專門“算”出來的,串聯起了丁橋區塊的生活區、地鐵站、商貿區、學校等絕大部分生活場景。

  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總經理申永生跟記者算了筆賬,如果“丁橋小藍巴”能為每位丁橋居民平均節省5分鐘,丁橋有約40萬常住人口,這意味著每年共可以節省200萬分鐘的時間。“雖然這個計算有些理想主義,但即便這個數字再縮小到十分之一,也極有意義。”申永生説。

  “城市大腦好比未來10年人工智慧的‘登月計劃’。”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裏雲創始人王堅曾這樣比喻城市大腦與AI兩者之間的關係。而大模型的賦能,可謂“登月火箭”的成功“上天”,讓“登月計劃”的實現又近了一步。申永生對此寄予厚望,他告訴記者,大模型技術BERT賦能社會治理 “一網統管”的探索,在識別城市運作中的風險、助力城市高水準治理上,已經取得很好效果。

  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推動城市治理的進步,也在加速産業的變革。而之於AI這波大潮,浙江也早有準備。在本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的前一天,全省平臺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上,AI便被劃了重點。

  “去年以來,人工智慧大模型加速走向成熟,牽引各行各業從數字化邁向智慧化。”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勇指出。

  對此,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吳飛進一步細分了“賽道”,他告訴記者,對於浙江而言,在通用大模型快速發展的同時,一批諸如教育、司法、金融和工業等垂直領域大模型也在打造之中,倒推這些行業的轉型升級,“人工智慧不僅發揮頭雁效應,也正成為生産力基座。”吳飛説。

  聯通(浙江)雲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才苗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大模型將為浙江産業升級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同時又是數字經濟先行省,浙江在推動産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上,具有多方面的先發優勢。“聯通雲數據也在數據中心、雲網融合、算力賦能等數字化基礎設施上,做好了充分準備。”

  “最重要的是,傳統行業一定要關注AI。”創新技術的發展,未來賦能各個行業後,帶來的很有可能是顛覆性的變化。“以後,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掌握了這些最新趨勢的其他行業。”2023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大家紛紛表示,未來已來。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謝丹穎 楊一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