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汽車人爭造無人車

時間:2022-01-14 16:33:01 來源 : 科技日報 作者 : 劉艷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商界大佬跨界造車?似乎已不用回答,因為5G來了,自動駕駛成為新賽道。

就這麼簡單嗎?

在科技日報社、世界5G大會、未來行動通訊論壇奉上的我國首檔通信領域科普節目《通個信》第三期,北方工業大學5G與自動駕駛創新中心主任李萬林教授從5G技術與自動駕駛技術對傳統汽車行業的改變切入,回答了諸多讀者關心的問題。

各路造車新勢力,駛入自動駕駛新賽道,與車有關的商業邏輯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李萬林説:“以前我們講車的故事,發動機是關鍵詞,它是造車的門檻,也是卡死躍躍欲試後來者的殺手锏。”

李萬林特別提到一個數據,傳統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5G造車人入場時,零部件有了十幾倍的減少。更關鍵的是,以發動機為驅動力的百年汽車模式迎來了大變革。

李萬林説:“這等於門檻被砍薄,讓造車越來越成為組裝活兒,只要你有錢,就有了入場的底氣。”

那麼,未來的汽車什麼樣?

“百年前汽車工業起步時,面臨燃油車和電動車兩條路線的選擇,電池技術卡住了電動車,燃油車上道。”李萬林説,“百年後,電池技術的進步讓我們可以重拾這個話題,而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的加持,更增添了我們推動汽車從燃油走向全面智慧的信心。”

在新造車人的眼裏,汽車就是一個大手機,這個行走的App賦予汽車的增值空間已僅是想像。

李萬林説:“只要是移動的物體,原則上都可以成為自動駕駛的載體,開句玩笑話,‘三蹦子’也未必不能自動駕駛。”

這個嶄新的行業技術門檻是不是很低?

並非如此,雖然資本找到了新賽道,但不是有錢就能造好車。

李萬林説:“為了實現自動駕駛,堆砌設備到車上是目前業界的路徑之一,直接導致車價昂貴。從我們的測算看,要把現在的自動駕駛技術水準加進20萬元的車裏,消費者需要多支付50萬元,這顯然不是一個普惠的用戶場景。將更多的功能及應用承載到雲端伺服器,為汽車‘減肥’,每輛車的成本就會降很多。”

李萬林強調,要實現感知、決策、執行這3個自動駕駛的能力,需要5G網路、機器人、人工智慧、視頻、雷達等諸多技術的協同進步。

“對駕駛員來講,上帝的視角是最好的,無所不見,我們在路邊架攝像頭、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都是為了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無死角感知周圍場景並通過網路完成操作。因此,車路協同是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相當重要的環節。”

那麼,徹底解放人類駕駛員這個目標現實嗎?

“從自動駕駛的分級看,L0級就是最傳統的汽車,啥都不會,L5級別的車啥都會,人可以在行駛的車裏放心睡大覺,但是,這個理想還相對遙遠。”李萬林説,“人類駕駛員依然是主角,自動駕駛更準確地説是輔助駕駛,就是個幫忙的。”

儘管前路漫漫,但我國的自動駕駛發展前景可期。

李萬林説:“我國自動駕駛發展水準相對靠前,很多技術領先,道路場景之複雜在全世界少有,這個高難度模式下‘調教’好的車,沒有什麼地方不敢開。”

自動駕駛就是讓車模擬駕駛員,車的安全性、車路協同的重要性、數據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是李萬林尤為強調的未來汽車發展的關鍵。(記者劉艷)

項目報道
視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