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下沉的當下,安徽白酒“四朵金花”省內市場生存空間受擠壓的同時,省外市場也未開闢出新根據地。11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部分終端市場發現,包括古井貢酒、迎駕貢酒以及口子窖旗下部分産品在商超、煙酒店以及部分徽菜餐館中有所陳列,但從成交量來看卻未形成規模。
當省內市場份額不斷被名優白酒瓜分時,徽酒如何在省外市場拓展更廣闊的“朋友圈”?
分化格局凸顯
依靠省內市場份額不斷挑高業績“天花板”的安徽四家白酒上市公司,如今正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發展格局。北京商報記者梳理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數據發現,安徽四家白酒上市公司1—9月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97.5億元,相較于2023年同期的262.76億元,同比提升13.22%;累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63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67.81億元,同比提升17.43%。公開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安徽四家白酒上市公司總營收佔A股白酒板塊的8.81%;利潤佔A股白酒板塊的6.05%。
儘管營收、歸母凈利均呈現雙位數增長,但從各酒企業績來看,卻喜憂參半。
財報數據顯示,古井貢酒、迎駕貢酒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以及歸母凈利均呈現雙位數增長,其中古井貢酒營收、歸母凈利分別增長19.53%、24.49%;迎駕貢酒營收、歸母凈利分別增長13.81%、20.19%。當古井貢酒、迎駕貢酒不斷擴大徽酒業績基本盤時,反觀口子窖與金種子酒業績表現卻形成鮮明對比。財報數據顯示,1—9月口子窖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均出現負增長,漲幅分別為-1.89%、-2.18%。而金種子酒則在營收下跌24.9%的同時,歸母凈利虧損面持續擴大達億元。
業績喜憂參半之下,除金種子酒外,其他三家安徽白酒上市公司還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即合同負債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的情況。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24年三季度末,古井貢酒合同負債達19.36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33.15億元下降41.6%;迎駕貢酒合同負債達4.03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5.06億元下降20.36%;口子窖合同負債達3.55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3.83億元下降7.31%。對比上述三家酒企合同負債下降,金種子酒卻呈現小幅提升趨勢。2024年三季度末,金種子酒合同負債達1.02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0.98億元提升4.08%。
針對合同負債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迎駕貢酒董秘辦,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省內“內耗”
徽酒分化格局不斷凸顯的背後,是安徽省內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結果。
傳才戰略智庫首席專家王傳才指出,電動車、新能源、光伏等産業鏈長,其附加值高,為安徽白酒升級換代培育了大量購買力強的消費人群。
消費群體不斷擴大的同時,安徽白酒市場的增量空間也不斷釋放。華創證券研報顯示,2015年徽酒市場規模約為年200億元,2022提升至年380億元,CAGR約為10%,預計2025年徽酒市場擴容至500億元。
基於此,眾多白酒品牌陸續加碼安徽市場,以瓜分更多增量空間。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安徽白酒市場規模約400億元,其中本地酒所佔比重約70%,市場份額超280億元。而外來酒則瓜分25%—30%的市場份額,規模約100億—120億元。其中,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外來名酒打開安徽市場,牢牢佔據6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
今年4月,青花汾酒2024年度合肥市場聯盟商會議透露,2023年青花汾酒在合肥市場實現100%增長;同月,酒鬼酒阜陽樣板市場正式啟動,計劃到2026年實現阜陽市場銷售額突破1億元;7月,郎牌·黑馬特廣告在合肥大量投放,凸顯其拓展安徽市場的決心。
酒類行銷專家肖竹青指出,目前隨著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以及瀘州老窖等名優白酒渠道下沉,提升了整體終端運營成本與費用,使得像徽酒四家白酒上市公司這樣的區域品牌面臨較大的市場運作壓力。此外,當以貴州茅臺、國臺以及釣魚臺為代表的醬香品類崛起,對以濃香型為主、兼香型為輔的安徽白酒市場在消費場景産生巨大衝擊,因此安徽四家白酒上市公司也不得不遭遇消費場景減少以及渠道資源被擠壓的尷尬局面。
面對省內市場擠壓的現狀,省外市場似乎成為安徽四家白酒上市公司尋求業績增長極的另一選項。北京商報記者梳理資料發現,目前古井貢酒、迎駕貢酒、口子窖以及金種子酒對省外市場均有不同程度佈局。三季報數據顯示,迎駕貢酒7—9月省外市場實現營收5.16億元,佔當期總營收的30.16%;口子窖1—9月省外市場實現營收6.96億元,佔當期總營收的15.96%;金種子酒1—9月省外市場實現營收1.41億元,佔當期總營收的17.49%。
北京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程萬松指出,全國性品牌的衡量指標之一,是省外市場營收佔比是否超過70%,即省外市場規模是否超過省內規模的兩倍。與此同時,前提在於該酒企在省內市場佔比和地位已較為穩固。
業內人士指出,除古井貢酒外,其他三家安徽白酒上市公司佈局全國市場尚未成熟。這不僅考驗著酒企走出省外核心産品的産品力,同時也是對酒企行銷模式的考驗。當全國化擺在“內耗”不斷的徽酒面前時,如何拓展省外市場考驗著四家徽酒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