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季報的相繼披露,國産葡萄酒企業業績再次遇冷。2024年前三季度,除威龍股份外,張裕葡萄酒、ST通葡、中信尼雅、莫高股份等葡萄酒上市企業業績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葡萄酒上市企業在業績下滑的同時,終端市場也並不樂觀。11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商超注意到,貨架上的葡萄酒産品多以澳洲、法國等進口葡萄酒品牌為主,國産葡萄酒品牌相對較少。業內人士表示,國産葡萄酒近年來不斷通過品鑒會、年輕化、産區化等方式發展,但由於消費者對於國産葡萄酒的認知相對較低,導致依然未能得到消費者認可。如何更好地打開消費市場、貼近消費者,是當下國産葡萄酒企業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凈利、終端雙遇冷
與白酒市場的一片向好不同,國內葡萄酒市場發展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國內葡萄酒産量更是出現連續多年下滑。在葡萄酒産量不斷下滑的同時,國內葡萄酒上市企業業績也並不樂觀。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葡萄酒企業三季報了解到,今年1—9月,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葡萄酒營收同比下滑21.56%,凈利潤同比下滑47.25%;ST通葡營收微增0.3%,凈利潤依然虧損;威龍股份營收同比增長13.41%,凈利潤扭虧;中信尼雅營收同比下滑36.92%,凈利潤同比下滑94.69%;莫高股份營收同比增長61.58%,但凈利潤虧損再次擴大。對於業績的變動,中信尼雅表示,公司業績的下滑,主要是本年成品酒收入減少所致。
潮飲薈(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殷凱表示,企業業績的下滑,一方面是整體經濟環境不佳,消費者可支配收入減少,對非必需品如葡萄酒的消費意願降低。另一方面,消費沒有升級而是出現了明顯的分級。傳統渠道的銷售效率固然下降,但電商等新興渠道也沒能帶來增量。由於市場需求不足,部分企業存在庫存積壓的問題,增加了經營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業績下滑的同時,終端市場消費也相對冷清。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北京地區多家商超時注意到,貨架上多以進口品牌為主。在售國産葡萄酒也多以張裕、長城、茅臺等頭部企業為主。酒水區域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與啤酒、白酒相比,店內葡萄酒産品銷量並不理想。大部分消費者都有固定葡萄酒産品選擇,基本上每次購買都是同一款。當被問及哪個國家葡萄酒産品銷量好時,店員表示,澳洲、法國的葡萄酒産品銷量相對較好,購買國産葡萄酒品牌的消費者相對較少。
中國消費品行銷專家朱丹蓬表示,此前澳洲葡萄酒因為關稅問題無法進入國內,但國內葡萄酒市場並沒有因此而享受到市場紅利。整體來看,國內葡萄酒市場在運營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品質、品牌、渠道、行銷方式等多個方面。
市場內外受阻
國內葡萄酒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內外受阻的局面。對於國産葡萄酒企業而言,內部面臨著消費需求低的困局,外部面臨著澳洲葡萄酒回歸帶來的衝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9月,國內葡萄酒産量累計約為8.5萬千升,同比下降8.6%。其中,9月國內葡萄酒産量當期值約為1.1萬千升,同比下降21.4%,均低於2022年9月和2023年9月同期産量。整體來看,近三年9月同期,國內葡萄酒産量當期值和累計值均呈下降走勢。
與國內葡萄酒産量下跌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葡萄酒進口量的提升。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葡萄酒進口額為11.58億美元,同比增長26.93%;進口量為2.14億升,同比增長11.37%。相關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同期,澳洲葡萄酒在今年前三季度進口額與量出現了12988.5%與4167.1%的大幅增長。
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馬會勤認為,從消費角度來講,澳洲葡萄酒的回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費者對葡萄酒消費的信心,或許對拉動整個消費有一定幫助。
事實上,從數據不難發現,國內對於葡萄酒的需求尚存,但多以進口葡萄酒為主。有葡萄酒經銷商表示,隨著澳洲葡萄酒的回歸,店內前來諮詢、購買澳洲葡萄酒的消費者數量也有所增長。此前在澳洲葡萄酒受限時,其實也一直有消費者前來諮詢和購買。但由於沒貨,不少消費者將目光轉向法國、智利等國家的葡萄酒産品。
朱丹蓬表示,國內葡萄酒市場在産業鏈、服務體系、客戶黏性、消費者培育等方面都有待加強。葡萄酒的消費場景相對單一,而低度酒、果酒的出現也搶佔著葡萄酒的市場空間。低度酒的快速擴容也給國內葡萄酒産業帶來了較大危機。
企業抱團取暖
近年來,國內葡萄酒企業面對低迷的市場,也在不斷尋求突破。俗話説,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藝,沒有好葡萄釀不出好酒。因此,葡萄酒是依託于産區而存在,産區化也一直伴隨著葡萄酒産業的發展。在此背景下,發展産區概念成為國內葡萄酒市場發展的新方向。
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寧夏、新疆、山東等葡萄酒産區均出臺了相關發展規劃。寧夏産區到2025年,力爭實現綜合産值1000億元。新疆産區到2025年,釀酒産量在2019年基礎上翻兩番;葡萄酒加工環節收入470億元左右。煙臺方面公開表示,到2025年,煙臺全市葡萄酒産業綜合産值突破500億元,國産葡萄酒市場佔有率達到40%。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表示,産區化是模倣“舊世界”的品牌形象,但是目前國內葡萄酒文化相對薄弱,企業或地方政府應該將主要精力用於葡萄品種和釀酒工藝的提升與創新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內葡萄酒向著産區化發展已逐漸成為趨勢,但擺在國內葡萄酒市場面前的問題仍有很多。由於國內葡萄酒産區概念發展較晚,消費者對於産區概念仍有待提升。同時,品種相對單一也阻礙著國內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公開數據顯示,中國葡萄酒企業在種植上,紅葡萄酒佔比高達80%,其中紅葡萄品種赤霞珠佔比60%。中國葡萄酒市場品種較為單一,使得中國葡萄酒缺乏個性化、多元化。
殷凱表示,國內眾多葡萄酒品牌的産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差異化和創新,難以吸引消費者。此外,企業自身沒有長久的品牌策略,産品能見度不高,品牌建設投入不足。同時,葡萄酒的飲用場景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西餐、商務宴請等場合,缺乏更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朱丹蓬進一步分析認為,目前國內葡萄酒市場雖然提出了産區的概念,但暫時還未形成産區概念的價值感,這也使得想要實現産區概念仍有一定難度。此外,國産葡萄酒在整個産業鏈的完整度和口味方面也有待完善和提升。在場景方面,也需要企業發力,營造更多的消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