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葡萄價格低,銷售難,部分農戶放棄管護,任由葡萄樹凍死……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經過多年低迷之後,不少葡萄酒産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都開始萎縮,企業的生産量和銷售額出現明顯下滑。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葡萄酒産業的發展困境既有缺乏優良釀酒葡萄種苗等原因,也有進口葡萄酒衝擊等因素影響。中國葡萄酒産區應重視文化底蘊挖掘,打造産品的特色化和差異化形象,提升産業的整體競爭力。
葡萄美酒遭遇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千年前王翰的一首《涼州詞》讓甘肅在文化上與葡萄美酒結緣,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也讓甘肅分佈著大量適宜種植釀酒葡萄的地域,特別是河西走廊廣大沿沙漠地區位於世界葡萄酒原料的最佳産區——北緯36度至40度之間,有適合葡萄生長的最佳光、熱、水、土資源組合。
2010年,甘肅省政府印發《甘肅省葡萄酒産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甘肅葡萄種植面積要達到50萬畝,葡萄酒市場份額要佔全國葡萄酒市場的10%左右,葡萄酒銷售額超過400億元。2014年和2021年,國家發改委兩次修訂《西部地區鼓勵類産業目錄》,都把“優質釀酒葡萄種植與釀造”列為鼓勵甘肅發展的首位産業。
然而現實發展卻與當初規劃相差甚遠。記者從甘肅省酒類流通産業促進中心了解到,甘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葡萄酒産業,2011年前後,甘肅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一度發展到30萬畝,全省葡萄酒企業銷售額達到12億元。之後,甘肅葡萄酒産業連續多年下行。2022年,甘肅的釀酒葡萄實際種植面積已不足15萬畝,葡萄酒企業的銷售額降至3.2億元。全省19家葡萄酒生産企業,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只有6家。
有業內人士表示,甘肅葡萄酒産區的不景氣和國內葡萄酒市場的低迷有很大關係。過去十年內,中國葡萄酒的消費量已由高峰時的19.3萬億升下降至8.8億升,下降了54%。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2022年世界葡萄和葡萄酒行業狀況》報告,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2022年下降16%,進口量也下降21%,國産和進口葡萄酒雙雙創下新低。
多重因素掣肘葡萄酒産業發展
甘肅莫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廣真介紹,自2012年以來,我國先後對部分國家進口葡萄酒實行零關稅政策,使進口葡萄酒對國産葡萄酒市場的擠壓加大,給國內葡萄酒生産企業帶來了很大壓力,目前進口葡萄酒已佔到國內葡萄酒消費量的三分之二。
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1至7月國內規上企業葡萄酒産量為7.4萬千升,而同期葡萄酒進口量為15.26萬千升,進口額48.98億元。
稅負高、生産成本抬升也讓國産葡萄酒處於諸多不利地位。甘肅夏博嵐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勝表示,我國葡萄酒按工業品管理,徵收13%的增值稅、10%的消費稅,綜合稅率達25%以上,遠高於國外同行業10%的綜合稅率。
近些年人工、包裝材料等成本抬升明顯,讓國産葡萄酒生産企業壓力增大。甘肅省葡萄酒産業協會副會長郝燕介紹,和國外産區相比,國內很多葡萄酒産區冬季氣溫低,需要對葡萄樹埋土保溫,僅此一項一畝地的成本就要1000元。並且,葡萄酒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包裝材料價格上漲超過30%,並呈現持續走高態勢,極大增加了生産成本。
此外,優良釀酒葡萄種苗缺乏,成為産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陳勝介紹,目前生産中採用的葡萄種苗大多是廉價的自繁根苗,其抗凍、抗旱和抗病蟲害的能力相對較差,遇到低溫、乾旱天氣會造成葡萄産量和品質的下降,極端低溫天氣時還會造成苗木凍死,成為國內葡萄酒産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挖掘提升産區競爭力
採訪中,不少人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增強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國內葡萄酒産業還是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他們建議國內的葡萄酒産區應從加強品牌建設、挖掘文化底蘊等方面入手,實現産區優勢升級。
一是加大葡萄酒品牌建設力度,形成精品化酒莊集群。國內葡萄酒的各個産區要堅持整體宣傳推廣和行銷,堅持集群化、優質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路子,形成精品化酒莊集群。同時,大力推行標準化種植,做好釀酒葡萄種植原産地保護。
二是重視文化底蘊挖掘,把葡萄酒産業與現代文旅相結合。陳勝、郝燕等表示,葡萄酒並不完全是舶來品,唐詩宋詞中有大量描寫葡萄酒的詩詞。國內要通過對葡萄酒歷史文化的挖掘,形成具有獨特品質、富有內涵、眾人易於接受的葡萄酒文化,推動産業的發展。甘肅濱河集團總經理許文亮表示,發展酒莊旅遊是大趨勢,這不單單是葡萄酒企多元化經營的手段,更是對葡萄酒消費市場的培育。
三是加大對國內優勢葡萄酒産區的扶持力度。相關部門要對形成規模的種植基地、企業、小酒莊等在稅收、資金方面予以支援,同時制定和完善民間借貸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誠信體系,打通民間資本等各類社會資本進入釀酒葡萄産業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