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師」李家民,讓「釀好酒」被科學認知

發佈時間:2022-08-01 10:01:50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酒佬弟 | 責任編輯:李鑫

白酒行業的工匠,和醫生一樣,其“年齡”和“研究”是價值的終極體現,特別是都具有科學無法完整解釋、需要持續實踐的特性,“大師”的魅力和價值往往成為行業的引領和推動力。

“生態李”,是李家民的標簽,也是人們對他第一學術貢獻最直觀的“佩稱”,這個標簽源於他開創了一門全新學科——生態釀酒學。

XN知酒創始人向寧(左)、李家民大師(中)、沙城葡萄酒總經理李建軍(右)在成都品酒研究新趨勢

從一本本書、一個個項目、一個個成果對李家民的深度訪談,給到我們除網際網路文字記載外的更多震撼,也可以窺見一個更完整的大師畫像。

他還是國家級技能大師、中國傑出品質人、中國白酒大師、中國釀酒大師、中國首屆酒業科技領軍人才、中國當代發明家(全國食品行業唯一)、中國首席品酒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每一個頭銜都有巨大的含金量。我們在這裡聽他講述從草根出發以來的創造、行業思考故事,也感受中國白酒代代傳承的最樸素的工匠精神。

李家民之所以被視為中國標準化生態釀酒的引領者和探路人,就是因為他的超前性和一直以來的堅持。由他定義的“生態釀酒”已被收入國家標準《白酒工業術語》,他構建的生態釀酒體系甚至成為整個製造業迴圈經濟的典範。

話題自然由李家民大師身上的“生態”締造者標簽開始,即使生態釀酒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李家民仍然認為不夠。他表示,“生態釀造是全社會的渴求。”

由“生態”展開,他向我們聊到了生澀的技術與發明,我們也看到了他融合技術革新、行業本質後的哲學思辨。

“從草根出發”

五年前,李家民從他工作了近四十年的沱牌舍得依依不捨地辭職。卸下沱牌舍得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職務後,他被聘為天府新區高技能A類人才,開啟多項科學研究,並受到川內外企業的熱情邀約,成為各大企業重大盛會的座上賓,並時常被請進更多企業生産車間,進行技術指導。

這是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工匠們都普遍具有的利他情懷,更重要的是,他所創造的“生態釀造學”“固態發酵五三理論”“倣生感官消費科學研究”成為白酒釀造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實踐科學。

從重點服務於某一企業到全行業發光發熱,這是退休後的5年時間裏,李家民的身份轉變,在此前,他走過了艱難、好學的“大師”成長之路。

李家民出生在四川射洪一個小山村。射洪,就是沱牌舍得的産地,也是中國白酒的不可或缺的産區代表,今年被評為中國白酒之鄉。這為李家民會進入酒業創造了“地利”的條件。

李家民有三個哥哥和一個妹妹,排行老四,因此從小備受家庭的寵愛。不過,李家民也有著特殊的經歷。在他讀書至高二時,李家民所在的學校開始徵兵,憑藉出眾的身高和令人嘆服的文字功底,李家民打動了徵兵幹部,收到了《入伍通知書》,成為了新疆某炮兵部隊的一員。

李家民很少向外人講述這段經歷,在他看來,兩年的部隊生涯,不僅讓他充分領略到了部隊精神的可貴,也形成了嚴謹、能吃苦、攻堅克難的性格,這些品質在“奮鬥者”時代,為他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從部隊復原後,李家民被地方安排到了沱牌曲酒廠工作,進入沱牌老窖池車間泰安作坊工作。“那個時候條件很艱苦,沒有專門的宿舍,廠長李家順就在車間架起了吊床,堅持與釀酒老師傅們一起提升品質。”李家民回憶到,深受廠長的感染,他對釀酒也充滿了興趣,也成為其最好的幫手。

李家民跟著李家順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將沱牌曲酒廠的産品打造成為“名酒”,並連續獲得了“市優”“省優”以及“第五屆國家名酒”稱號。

隨著白酒行業的競爭加劇,擺在李家順、李家民面前的發展難題從未間斷,既有品質的持續提升,也有品牌化、高端化、市場化的發展要求。彼時,李家民更多承擔起了研究“品質”的重任,並以此築牢了舍得高端形象的品質基石。

彼時,李家順提出由生産經營過渡到生態經營,李家民就解決從以人為本的園林綠化,過渡到以微生物為本的生態釀(造)酒的時代。他在李家順提出的“生態經營”理念下,完成了生態釀造學的概念奠基、技術豐富和行業推廣,同時也形成了“固態發酵五三理論”,不僅成為行業的技術指引,也成為高校發酵相關學科的教材,這推動了中國白酒乃至食品行業的發展。

需要提及的是,除上述重點研究外,中國白酒老酒第一個國標(地理)也是由李家民研究起草,並經過國標委批准發佈,這也成為引領舍得和白酒行業開啟“唯有老酒”的新競爭時代。

此類研究和貢獻不勝枚舉,也促使其成為沱牌舍得總工程師和行業公認的“大師”。

“在窖池做實驗”

從釀酒工人到國家級大師,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李家民並未多談,但即使從結果推導也可想而知。

軍隊復員回家後,李家民來到沱牌曲酒廠。彼時的沱牌酒廠,剛剛于1977年扭虧為盈,于1980年憑藉沱牌曲酒在四川省第二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四川名酒”,在1982年完成第一期擴建工程。

在這裡,李家民下定決心,要從零開始學習釀造技術,探索酒中的奧秘。

為了學習得更快,李家民全天泡在車間,主動攬活,一有機會就向老工人請教。對於這段經歷,李家民一直難以忘懷。李家民回憶,“當時的條件確實十分艱苦,但也是屬於奮鬥者的最好的時代。”

到酒廠後,李家民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泰安車間收集丟糟等“下腳料”。具體而言,是將丟糟、底鍋水、窖底水放在漏酒的陶壇缸。

“這個過程是收集菌種,培育窖泥和釀酒過程中的微生物。”後來李家民才知道,實驗只能做單菌種,而自然生長的菌種則要複雜得多。

之後不久,他又被安排到窖泥組上班,負責蒐集副産物及發放煤炭工作。窖泥,是濃香白酒發酵容器——窖池表面附著的一層泥質材料,是釀酒有益物的載體和棲息場所。

老窖泥是在自然狀態下靠“天”和“時間”富集微生物、沉澱呈香物質形成的,新窖池是以黃泥和各種腐殖質為原料加工而成的。李家民要做的,就是把黃泥和腐殖質的混合物踩柔熟。由於工作辛苦,很多人都不願意做,但李家民卻收穫頗豐。

李家民表示:“白酒的技術含量低,其實是一個誤區。白酒釀造是多菌種微生物群落髮酵,脫離多菌種群落生態環境的科研是不會成功的,脫離實踐的研究成果將會一事無成。”

當然,他也非常善於學習。通過走訪一家機械製造廠,他轉換了思維模式,在此啟迪下研究了“精製濃香白酒釀造工藝”。而之後李家民在二車間做的“精釀酒”實驗,便使大曲基酒産量大增,品質提高。

並非學院派出身的李家民,非常重視實踐的重要性。為了盡可能貼合實驗環境,李家民全天待在酒廠,只為更好地控制實驗變數。後來,他是擁有獨立窖池、曲房作為實驗空間的釀酒師,“我可以將其他車間和窖池作為實驗對照,這是我走進釀酒和研究釀造的重要途徑。”

他曾説過,“四川就是一口天然發酵池”。而在酒鄉射洪,生態優越性更強,也給他的實驗帶來了某些先天的便利。沱牌舍得位於世界公認釀酒中心緯度(北緯30.9度)地帶,屬於“白酒金三角”核心地帶。在酒廠數百里優化生態圈中,各種有益釀酒微生物在園區內充分富集,為釀造高品質酒提供了不可複製的自然環境。

在天然發酵池下,李家民也擅于總結和打造沱牌的“小窖池”。通過繼承和創新,把現代科技的創新元素融入傳統釀酒工業中,以六糧為原料,高溫和中高溫曲為糖化發酵劑,以原糧堆積發酵的沱牌工藝創新成果通過了國家級現場審定。

他也十分重視、熱愛給自己創造靈感的窖池。李家民翻開了他作為總工程師的年度彙報材料,他寫道:“窖池管理的好壞將直接決定公司的發展前途,窖池是有生命的設備,要與窖池這個活生生的生命集合體為善,要多些人性化。”

“活生生的窖池”,這樸素而生動的描述,正體現出李家民對釀酒濃濃的熱愛。

首提“生態”

“實踐實踐再實踐”,從實踐中找尋真理的李家民最終收穫了他的寶藏。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李家民便將“生態”“生態釀酒”“生態經營”作為主要研究方向,推動了中國第一座生態釀酒工業園建成。

李家民介紹,在那個年代,砍樹、鏟草皮的現象屢見不新,整個生態破壞很嚴重,而關於生態釀酒的規劃,也是在質疑聲中逐步實現的。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綠色環保、服務主題、成本效益”的原則,遵循生態學原理全面啟動的生態釀酒工業園,是遠超時代的。

經過建設,辦公樓、車間、廠區大道綠化帶樹木成蔭,傳遞生命色彩的綠將辦公區、生産區、生活區分割開來。這樣好的園林綠化,在當時實屬罕見,也更彰顯出以人為本。

而除了對大生物——人以外,良好生態環境也會對酒曲所需要的微生物産生影響。通過網羅微生物,針對性地營造出自然界中有益釀造微生物充分地富集和繁殖條件,白酒品質得到明顯提升。

也就是説,無論是對人還是對釀酒微生物,這座生態釀酒工業園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先為人,後為微生物。而最終,則是為了一口好酒。

李家民大師介紹固態發酵五三理論

“這樣的舉措,是否能夠促進了白酒品質的提高?”面對的提問,李家民給出了極為肯定的回答。優酒率的明顯提高,就是最好的證明。

生態釀酒工業園,不僅是生態釀酒學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活的樣本。

2001年,中國釀酒工業生態園建設研討會勝利開幕,這也是我國第一次以“生態釀酒”為主題的盛會。在這裡四川大生態圈、射洪亞生態圈和核心生態圈的釀酒環境被詳細討論,生態釀酒和工業園建設對時代的價值得到進一步生發。

也是在這一年,李家民出版了《走向生態化經營》(合著)。這部專著系統闡釋了“迴圈經濟”“低碳與清潔生産”和生態工業園建設等理論,更“不可思議”的是,還以專門的篇章深刻論述了“生態文明”的要義。從以人為本的園林綠化過渡到以微生物為本的生態釀酒,再由生産經營過渡到生態經營,循序漸進的探索取得了成效。

2003年,李家民的工作對行業的震動逐漸顯現,時任茅臺集團董事長的季克良就曾帶隊專門考察沱牌的生態釀造。

2008年,生態釀酒被寫進白酒工業標準術語,而支撐生態釀酒的重要基礎——品質安全保障體系及其標準,也受到了各方的關注。

2014年,李家民撰寫《像管藥品一樣管食品,像做藥品一樣做食品》一文,文仲介紹了生態釀酒全 P標準體系,包括GAP(良好種植規範)、GPP(預處理生産品質管理規範)、GLP(良好研發管理規範)、GBP(良好生物試驗規範)、G M P(良好操作規範)、GFP(良好酒體設計規範)、GSP(良好供應規範)及 GUP(良好的使用規範)。而這一系列研究和成績的取得,正是源於李家民幾十年來對“破解自然界微生物之謎”的熱情。

再創造

李家民揭示了固態發酵遵循的“五三”原理,提出了食品感官風味的“五味九覺”理念,創建了蒸餾酒勾兌的模糊數學方法,進行了倣生學感官鑒定研究,發佈了《白酒場效應老熟工藝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沱牌操作技術運動會(158項)》獲第七屆全國運動會金獎,創立了釀造藝術學,獨創的幽雅風格白酒被列為國家標準。

他還提出香味行銷。即通過空間營造一種獨特的香味來吸引顧客,並利用香氣對人類情緒、記憶甚至行為的潛在影響所開展的一系列刺激消費者購買産品或服務的活動,是直接、有效的品牌行銷塑造方式。

以上種種,是李家民通過技術和工藝的“創造”實現的超領性的“釀好酒”理論。事實上,他更多的創造還體現在白酒品牌、高端和文化等層面。

首當其衝的創造,便是“舍得”品牌的誕生,不過這既是一次被動應戰,更是一次主動出擊。

時間回到2001年5月1日,國家開始實施酒類産品消費稅政策調整,核心即對糧食白酒、薯類白酒按每斤(500克)0.5元從量徵收一道消費稅。這對於彼時以低端酒為主銷量的沱牌酒廠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生産一瓶就會虧一瓶。”這是當時多數酒廠不得不面臨的挑戰,李家民回憶道,更重要的是沱牌曲酒獲得了第五屆國家名酒的稱號,與暢銷的沱牌大曲酒很難分開。

“為了不讓消費者混淆,也為了走上高端化發展道路,舍得品牌就創造出來了,接過了企業發展的接力棒。”李家民稱,舍得的推出也是企業戰略的主動行為,他們進行了完整的文化和品牌內涵塑造,特別是“舍得”這一儒家思想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藝術,很快形成了高端酒的奠基。

也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舍得也很好地闡釋了“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華”的老酒新戰略,在當下助推舍得酒業向上發展。

2017年後,李家民的創造仍在持續,除了持續對企業進行賦能外,他被選聘為天府新區高級人才,並推出的“家民作品大宗師”酒,通過商標註冊也開始在進行商業創造。

時不時約上三兩個圈內好友,或在酒廠挑選好酒、或在南湖公園品酒研究、解決行業共性與個性的問題,這是李家民當前的生活主旋律,也是行業大師“當打之年”的開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