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王富強/牟磊/張健/向寧説了六大焦點,讀懂華南酒市可值千萬!

發佈時間:2022-06-30 13:59:15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知酒 | 責任編輯:君君

6月29日下午XN知酒聯合廣東酒業協會舉辦的《華南酒業情報局》直播,邀請到了廣東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廣東粵強酒業董事長王富強、廈門象嶼酒業總經理牟磊、智邦達行銷機構董事長張健、知酒傳媒創始人向寧五位嘉賓。歷時2個半小時,直播間裏嘉賓精彩的分享體現在深刻的認知上,更反映在同一個話題下的激烈碰撞。以上四句話,就是不同嘉賓針對次高端話題的差異化表達。而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直播裏,這樣的情況出現了多次。

越是這樣越説明本次直播的價值巨大,直播策劃人、知酒傳媒創始人向寧直言:“每個進入直播間的網友,都等於手握了一張價值千萬的未來門票。”

事實是這樣的嗎?為方便大家的閱讀,XN知酒編輯部在整理嘉賓發言速記稿過程中,通過“合併同類項”的方式,用“關鍵詞”放大共性話題的討論,盡可能完整呈現思考的邏輯和可用的方法,以饗讀者。

把“醬酒”的趨勢説透

2019年11月,由向寧策劃的千商賦能大會走進廣州,彼時,受邀參會的酒商大咖、廣東粵強酒業董事長王富強,以《新時代酒商的發展思考》為切入,表達了醬酒還將繼續狂熱的觀點。事實上,他就是廣東第一批踏入醬酒賽道,牽手國臺實現持續發展的代表。

時至今日,他是如何看醬酒的變化和未來的?

6月19日,在知酒直播間,王富強直言,近年來這一波醬酒熱,屬於是優秀的香型異軍突起,醬酒目前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喝醬酒的人越來越多。他分析認為,由於廣東消費的多元化,很多酒商的發展,都是考慮多品類佈局的,但是為了生存和盈利,對醬酒看得很重。

“2010年那個時代,廣東、福建兩個市場主要以啤酒、葡萄酒為主流。”向寧也指出,當前華南市場均進入了烈酒化、白酒化、醬酒化的發展,特別是廣東和福建市場,醬酒程度還有空間。

智邦達行銷機構董事長張健對此更加篤定,通過市場調研,他認為,華南的醬酒産品很多都消費掉了,是相對健康的市場,隨著近年來很多品牌在這邊投入增大,華南的醬酒發展空間還會很大。

看好、看多“醬酒”是嘉賓們的統一觀點,但在以醬酒調整為主的聲浪中,他們也同時建議廠商有準確的判斷。

張健特別提示,醬酒毫無疑問進入品類紅利向品牌紅利轉變,因此很多品牌要做出科學判斷。目前,大多數醬酒品牌都是泛全國化的匯量發展,“撒胡椒面”的企業競爭力在縮減。

醬酒呈現在華南呈現“茅臺+習酒/郎酒/國臺/+安酒/金沙/珍酒/釣魚臺/丹泉”,理性化的發展,在華南會體現得很極致。

將商業與醬酒深度捆綁的王富強,其實很早就在內部和行業發出“醬酒過度熱是不正常的”的警示,他認為,醬酒熱在從業人員的層面,但這次調整會相對更健康、規範化,向更優質的産品方向去發展。

去年下半年明顯進入了調整的路線,從渠道展現消費端的過程,真正培育消費者對醬酒的認識,持續向好的事情,有效的溝通、渠道很暢通,比如粵強酒業每天有一到兩場品鑒會,目前的開瓶率和體驗感,會産生更大的産品認知、喜愛,上一個臺階。他介紹,粵強酒業目前正在圍繞合作的國臺等醬酒品牌,進行1500多個網點建設。

把握“多元”消費佈局

除了醬酒以外,華南這個結構複雜、多元的經濟體,其酒類消費也呈現多元格局。以廣東為例,彭洪分享了一組數據,2021年實現了586億的整體營收中,白酒在同步增長,葡萄酒卻在下降,進口烈酒入威士忌,個性酒如米香白酒和精釀啤酒都在快速增長。

這也形成廣東特殊的市場局面,表現為競爭激烈,如品類與品類競爭,不同類別競爭,同價位國産酒和進口酒也在競爭,百花齊放後對消費者的搶奪也在競爭……

張健則指出,除了我們看到的醬酒,濃香、清香等白酒在廣東市場也在不同程度的發展。

“消費升級相對年輕化,從醬酒、威士忌、精釀啤酒的發展,勢頭很不錯。”王富強也認可了這一點,並進行了早早的佈局,在他將要打造百億酒業帝國中,採取了全渠道和全酒種運作的模式。

目前,粵強酒業除了在對白酒濃香、醬香和清香三大香型進行佈局,也看到了米香和黃酒的發展機會。

比如,他看到了地産酒的價值,押寶陳太吉酒莊。“除了酒,廣東沒有哪一個東西賣得那麼低。”王富強稱,原來的地産酒,對品牌的打造和市場的培育有缺失。當前米香型白酒去提更好的品質、包裝和行銷手段,和廣東菜融合進行提升,已經在闖出了新路,比如石灣玉冰燒和九江雙蒸,放棄了拼數量和價格,都在往中高端升級。

“次高端”大辯論

本次直播最引人矚目的是次高端的探討,甚至於大家在對次高端的價格維度上都有過不小的分歧。

首先來看彭洪的觀察,他指出,廣東的酒類消費價格回歸,去年的高端酒消費同比增長很多,今年在開始回落,500元以下的産品在增長,500元以上的産品放緩。

500元,在這個時代,被行業稱為“次高端核心”“劍南春價格”等,是兵家必爭之地。

張健對此有過極度確定的研判,並在多個場合向廠家、經銷商提出。這在華南市場表現得尤為突出,他認為,次高端在這邊機會巨大,是他堅決看好華南的原因,“消費升級引領産品結構上行,高端相對穩定,次高端尚未形成藍海,各大酒企必須重點佈局的價格帶,是充滿想像力的市場。”

此前,京東發佈第一季度白酒消費數據,表明高端和大眾消費産品備受歡迎,次高端産品相對受阻。對此,張健認為要對渠道的數據要科學得分析,線上消費對品牌有依賴,線下才是次高端的主力戰場。

分析原因認為,中國的白酒和中國的階層要形成匹配,我們現在是兩頭大,當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落實過程中,中等收入群體一定會繼續擴容,次高端符合未來人口結構的特點。從渠道看,他們需要高利潤産品;從消費角度看,符合他們的面子消費心理。

不過他卻建議,做足次高端的價值是非常關鍵,在張建看來,500元+/800元+是“扯淡”,300-500元的次高端價格會在這個階段做得很實,在經濟恢復後,會有一個大的爆發。

牟磊對上述觀點持一半贊成的態度,在他看來,次高端短期內一定會持續下行。

從長期角度看,向寧也堅定次高端的價值,但他特別提示了兩點:一是次高端的價格要鎖定500元-800元進行定義,這是因為貨幣超發、經濟通脹導致的,而原來認為的3-5線可以定義為腰部價格帶;二是次高端是中小酒企、區域酒企必須守住的命脈。

“次高端短期內會遭遇‘當頭棒喝’,但必須去佈局。”這大概是所有嘉賓在此話題産生爭議後,最統一的建議。

千方百計提高“開瓶率”

今年酒商、酒廠面臨的巨大問題,或者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就是“開瓶率”。這也是直播中多位嘉賓重點分享的內容。

彭洪指出,目前華南的消費回歸理性,不再是以前的面子消費,體現出消費者的務實觀念。向寧將其比喻為每個人都有“兩瓶酒”,一瓶是商務應酬的面子酒,一瓶是自己喜歡的個性酒。這些都大大增大了提升開瓶率的難度。

體現在品牌層面,頭部産品開瓶率很高,三線往下品牌開瓶率很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了經濟下行、消費力降低和商務應酬場景減少的影響。

如何提升開瓶率?王富強、牟磊都提出了應對辦法。

比如粵強酒業,在做經營的過程中渠道變得多元化。傳統經銷商,拿到好的産品和資源,怎麼賣都可以,現在從傳統渠道、私域流量、線上線下去做經營佈局,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再如象嶼酒業,提出了“選優品、重夥伴、金渠道、強C端、抓團購”十五字方針,這也是象嶼的成功經驗,他特別提到強C端非常重要。

王富強還補充道,為了提升開瓶率,粵強酒業正在加碼終端網路建設,並提出90天佔領新高地,當前所有粵強人都在資源延長上班時間,去做終端互動、品鑒會等。

找到“管用”的方法

事實上,華南市場面臨的問題也很多,比如彭洪特別提到價格倒挂在廣東也很普遍,很多品種都遇到,有回籠資金、提高開瓶率、廠家管理滯後等綜合因素。

不過這裡依然是中國體量靠前、發展穩定性最強、趨勢引領的市場,要如何做好?需要找到管用的方法。

彭洪給出了全面的建議:

一定要系統加大文化品牌的宣傳,每個酒廠都在做,但做得不夠;

任何的行銷都在調整,以開瓶為出發點,以品鑒塑造消費場景,提升開瓶率;

加大跨界的融合,倚重網際網路加大消費培育,酒業是疫情下表現韌性最強的行業;

建議鞏固新的行銷模式,在原來的基礎上要有新的創新,以新的方式來打動。

結合廣東的人文消費特點,打造適合廣東消費的行銷模式,要去長期培育;

廣東是中國酒水的風向標和橋頭堡,這個不會變,還會繼續持續下去,改變的是存量競爭,如何發揮自己的特點,未來所有的酒企進入廣東,要以酒文化推廣,要有國潮風,增強文化自信;

不要把廣東作為一個省,一個區域來運作,要切割來看,每個市場特點都不同,最要實現大區負責人本土化;

未來的大灣區,等於也是世界的消費。

牟磊則從三個維度提出了對當前情況如何看待,他認為今天的回調和以往有很多的相似性,從週期來講,是很嚴肅的問題。

表現在酒廠生産端,2022年行業回調後,不會是一個短暫的回調,會持續1-3年的時間,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會在調整中前行,是結構調整。酒廠的優商扶商能力成為這一輪調整中最關鍵的因素。

表現在酒商渠道端,涉及因素很多(渠道、終端、團隊、推廣),最主要的是精耕細作的渠道能力,是度過危機的關鍵法寶,

表現在消費端,考驗廠商的消費場景營造和溝通能力,不論是打造品牌和掌控渠道,大消費時代,更加的個性化、碎片化和及時化,都要圍繞消費者去做。

他提出了象嶼的思考——沉著、謹慎、穩健,越是危機越是有機遇,找到突破口;適當的求穩,收縮不能冒進和激進;基本盤、業務盤、終端網路都要穩健,經營調整、選品和業務調整都要穩健。並提出“不恐慌、不言棄、不跟風、不激進、不囤貨”的十五字建議。

“酒商聯盟”是好辦法嗎?

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在本次直播中,王富強和牟磊兩位大商都提出了“酒商聯盟”的發展模式,並且已經成功實踐。

“推動合夥人制度,實現共同富裕,把資源和合夥人一起共用。”王富強提出,一個人單打獨鬥,是無法和廠家要資源和投入,粵強正在全面推動合夥人,最終省內要佈局10多家,省外20家。

張健稱這個有利於推進“廠商戰略一體化”。

事實上,再上一個調整週期,酒商為了應對行業困局,形成了短期的聯盟,在2015年前後最盛,不過最終很難有完全成功的案例。那麼,“酒商聯盟”是大商收割韭菜,還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牟磊對此進行了具體的回答。

他説,上一個週期的酒商聯盟是形式鬆散的聯盟,並沒有深入的機制創新和聯盟的理念,他舉例説到:“以前是合起來去打個産品回來後分貨,各自操作。”現在的聯盟,是開放合作理念,和上游廠家、下游終端、橫向酒商形成共建共用。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是是轉型升級,會衍生很多品牌公司、行銷公司,現在會打通界限,會變得更加的廣域化。

以象嶼為例,在福建省內建立核心分銷酒商的聯盟,取得了巨大的渠道推動作用。也就是説,酒商聯盟體,特別是象嶼提出的百商聯盟,本質是迎接大聯盟和大整合時代,選擇志同道合的地酒商。“初衷是對酒商在新的時代,整合資源轉型升級的嘗試。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