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酒隆中對 | 楊官榮的川酒夢(知酒原創)

發佈時間:2022-06-14 13:33:01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酒佬弟 | 責任編輯:李鑫

楊官榮,川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總工程師。

與以往印象沒有太多改變,楊官榮總能給人一種總是行色匆匆的感覺,這是實幹派特有的氣質,又透露著塔尖技術人員所擁有的自信與堅持。旗幟鮮明的談吐與他個人的經歷有關,在中國酒業奔波半輩子,造就了愛憎分明的他。

人生至此,大抵能稱得倜儻不群,眼神隨時都是一副慵懶的樣子,或許只有在與人溝通酒的時候才能浮現一抹神色。生於四川這個天府之國,讓他對川酒表現得情有獨鍾,但對他來説是情懷使然,更是作為一個酒業技術人員對川酒品質的讚許。

“見得多了,也就通透了”這是他對自己經歷的總結。走南闖北半載,見慣了業內的起起落落,也見識了不同的酒企文化,走到今天腦海裏早已存有數萬種酒,印象深刻的非四川與遵義莫屬。

“酒一定是有很強的産區概念的,離開了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離開了四川也一樣釀不出五糧液,目前仍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解決。”楊官榮説道。他眼神中多了些犀利,語氣中透露出果斷。

食品發酵工程畢業的他,常常強調人在釀酒當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糧食烹煮,入池發酵,造就酒體風味差異的正是窖池中附著的微生物。他也開玩笑説道,如果自己和一個剛入行不久的酒業新人在同樣的地方窖池,用一樣的配方去釀酒,最終出酒來的幾乎一致;但一樣的配方在東南西北不同的窖池中發酵,最終釀出來的酒一定有很大的差別,這就是産區帶來的産業優勢。

事實也確是如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川酒引領了全國濃香風潮,一個川酒大流通的時代,讓濃香型白酒在全國市場佔比超過70%。川酒就是好酒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共識,各地酒企出入蜀地,運輸四川原酒來提升自己産品的品質,似乎不帶點川酒的基因就稱不上好的濃香型白酒。恰如今天茅臺帶動的“醬酒熱”浪潮,引眾多資本、玩家涌入以茅臺鎮為中心點的醬酒産區。

“從第一屆酒評會至今,白酒的主場一直都是四川和遵義,為什麼是遵義地區,因為貴州僅有遵義地區能夠代表白酒;四川是大面積覆蓋,是一個多産區、多品牌的形式存在。所以我斷定,將來中國白酒代表産地絕對四川和遵義這兩個地方。”楊官榮説道。

時至今日我們更能肯定,白酒絕對是地域資源型産業,楊官榮之所以會如此斷定,無疑是結合了科研技術人員的身份與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做出對未來酒業大趨勢的判斷。

這個酒業的不羈之才,如今進入了川酒集團,開始綻放在酒業人生的第二春,嘗了半輩子的酒,也做了半輩子的好酒,而他心中一直埋藏著一個川酒夢。

噪耳聲頻,川酒雙優是形勢不是趨勢

去年中旬,四川出臺《推動四川白酒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提出了四川白酒企業要深度挖掘川酒獨特的生態環境、技藝傳承和文化內涵特點,著力打造一個“濃醬雙優”的“川酒大産區”。

四川古藺作為赤水河左岸的醬酒核心産區,醞釀了以郎酒為代表的“川醬”品牌。對於“濃醬雙優”措施的提出,卻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川酒産區失去了以往的“濃香老大”自信,如今濃香的市場佔比下降讓這個聲音越發噪耳,作為川酒的技術派代表之一的楊官榮對此又有什麼看法?

“首先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川酒是非常具備‘濃醬雙優’的發展條件的,四川産區本身就出好酒,也不光是濃香型,因為四川的天時、地利、人何三大因素加在一起,不管是什麼香型,四川都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是自然資源稟賦的。”對此,國釀推出之時就已經代表楊官榮對“濃醬雙優”的發展方向表達了肯定。川酒大流通時代和郎酒的成功也證明著,川酒本身即擁有“濃醬雙優”的基因,如今提出雙優是兼顧川酒的多元化發展,與川酒的産區自信與否並無關係。

“其次,川酒産區不自信更是無稽之談,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等頭部品牌如今仍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數據隨便在哪都能看得到,事實勝於雄辯。”從大濃香時代發展到今天,濃香仍佔據中國白酒市場的半壁江山,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對於佔比下降,我們也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待。

醬香熱實際上是茅臺熱,跟之而來的是酒業常規存在的跟風現象,這種現象讓醬香白酒陣營得以擴充,這是近年醬香型白酒呈上升趨勢的原因之一。但也因此引發了“低質高價”等醬香亂象。而市場正如一面“照妖鏡”,隨著消費理性化,跟風起勢卻沒有品質的醬酒逐漸“顯型”,最終能留下來的還是少部分真正用心做好酒的企業,佔比是趨於穩定還是繼續增長,以目前的規模及消費認知而言,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而濃香的佔比下降,我認為是白酒産業恢復健康、良性、理性的發展狀態,“濃醬清”作為白酒三大基本香型,早已滲透全國市場,按照各香型的産業規模來説,如今的佔比變化反而是合理的,或者説如今的市場佔比才是常態;濃香仍佔據市場半壁江山,如果其他香型沒有進一步的有效擴容,也很難撼動濃香的市場地位。

如此一看,對比醬香、清香的發展,川酒並非産區或香型的不自信,而是更理性看待市場的變化。而“濃醬雙優”的發展趨勢,不僅迎合當下發展的契機進一步擴大川酒的産區優勢,充分發揮既有的天然優勢,反而是種更自信的表現。

從數據層面能更直觀的看到川酒的強勢。

從中國酒業協會發佈的2021年1-12月全國釀酒數據情況得知,白酒規上企業累計生産白酒總産量715.63萬千升,同比下降0.59%;而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四川省白酒規上企業累計生産白酒364.1萬千升,同比增長3.7%。而2021年的川酒産量、營收、利潤在全國佔比分別為50.9%、53.8%、38.5%,分別較2020年提高了1.3%、5%、5.1%。全國産能發展呈平緩趨勢,川酒體量正不斷擴大,一省之力創造了全國過半的白酒産能。從大濃香時代發展至今,川酒創造了“濃香白酒半壁江山”。如今無論是産能或是營收,川酒更是”中國白酒的半壁江山“。

這印證著中國白酒集中化趨勢越發明顯,亦代表四川白酒産區將是未來最核心的代表産區。

四川一向都是濃香大省,又具備赤水河左岸的醬香白酒生産優勢;如今開展“濃醬雙優”的産區佈局,既是要實現川酒的自我超越,以“第一”超越”第一”,鞏固濃香型白酒的絕對優勢,同時做強赤水河醬香産區品牌,持續提升川酒影響力。

好酒以品質定義,而非香型

儘管川酒産能龐大,但在楊官榮眼裏好酒仍是稀缺的,他表示:“我一直和我的學生們強調一個觀點,香型只是白酒工藝和風味的區分表達,對於香型更沒有好壞這一説,它更不能直接代表品質與價值,任何香型中都有好酒和不好的酒,其中好酒的佔比一定是極少數的。”

川酒雖規模龐大,但剔除諸多新酒廠的産量、其他香型的産量外,再計算濃香型白酒20%的優酒率,隨後還要繼續進行“優中選優”,最終能夠計算出的高品質原酒一定是彌足珍貴的、稀缺的。

醬酒的高利潤早已成為行業共識,但從本質而言,是茅臺的高品質拓寬了市場的高端價格段,使之醬酒價格逐步攀升。導致部分業內人士乃至經銷商、消費者認為醬香更具備高端白酒的基因。對此,楊官榮表示作為技術科研人員第一個反對這樣的觀點。

決定品牌價值的最終還是産品品質,茅臺之所以能造就千億,是其品質及稀缺性等一切因素實現了它的價值。但其中的根本仍是品質,顯而易見的道理,沒有品質的情況下,去表達稀缺性毫無意義,這是任何酒企發展的根本,即茅臺熱的根本是以品質推動了市場的增長,市場的需求反饋彰顯産品稀缺。即並非簡單的香型價值,而是品質價值。從這個層面來看,醬香更具備高端白酒的基因即是個偽命題,重要的仍是品質而非香型。

從大單品層面來看也是亦是如此。迄今為止我們整理出千元價位的品牌大單品,能以單品形式實現超百億規模的不足一手之數,而十億規模以上的單品也在少數,在整個千元價位的高端市場留下的仍舊是部分龍頭品牌和少數長期堅守品質乘勢而上的黑馬。其中絕大部分仍是濃香白酒品牌,由此可見並非是香型的稀缺性決定品牌的高端基因,品質才是擊穿市場的長槍利刃。

“我相信川酒六朵金花以及豐谷這類有規模的企業一定能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川酒産區其他90%的小酒廠又如何生存?現在我們在收購這些大大小小的老窖池,就是對川酒做出最大的貢獻,讓四川所有老的窖池恢復其原有的功能…”言止於此,楊官榮對川酒的情感遠比我們想像得要深厚,對他而言,嘗過、釀過、勾調過也賣過,在數十年的經歷裏充滿了對川酒的溝通與交流,也得益於科研人員的身份在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等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深入討論,見多識廣的他深知川酒諸多老窖池需要實現價值回歸。

這也是楊官榮對自己的“川酒夢”的踐行之一,他曾説過:“我們做的就是龍頭企業不做之事,中小型企業無法做之事。”在過去的黃金十年裏,諸多酒廠開始執行擴産運動,對原酒需求減少,導致四川中小型原酒企業遭遇了滑鐵盧般的市場下滑,離場的不在少數。

四川原酒産業一時元氣大傷,進入了冷凍期。曾長期實踐過四川原酒流通業務的楊官榮知道,川酒産區擁有眾多老窖池,這些窖池不能因此荒廢,必須得保存下來並源遠流長……可見楊官榮對川酒産區“不捨”的情懷。

談及入世,楊官榮的川酒踏夢

半載酒業回頭望,楊官榮已年近半百,行至川酒集團,卻常以“薪酬”玩笑自嘲,但也深知偌大的平臺方可使其“川酒夢”更進一步。到了這個層次已然活得通透,利益也好理想也罷任人其説,做好品質、做好川酒、做好中國白酒是他最終的歸宿。以“知命”之年談及入世,無他,見多識廣矣。

“讀書,讀的專業叫食品發酵……”説到楊官榮的人生軌跡,他以“讀書”二字作為開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孩子,“讀書改變命運”是那個年代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以如今的經歷回頭看去,也確實如此。

“那時候我的第一個夢想就是”脫農脫貧“,到大城市裏有更多的機會嘛!但91年初中畢業之後,家裏的情況也沒有條件讓我繼續讀高中了,但自己對外面的世界也是一片茫然,最後也沒有去打工,而是讀了中專。後面就去了四川省輕工業學院(今四川工商技術學院),當時覺得輕工業比重工業要好。選專業的時候也比較懵懂,因為從小到大沒吃過糖,食品發酵這個專業學出來那肯定不缺糖吃了,所以就選了這個專業。“正是這種機緣巧合下,讓楊官榮走進了酒業這片天地。

四年學習眨眼而過,畢業後他被分配至四川省釀酒研究所(下文稱研究所),卻又恰好遇上行業低谷期,行業蕭條形式嚴峻,用他的話來説“當時差點就去廣東打工了”。但最終還是選擇堅持,也因為他的堅持,迎來了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捩點。

1997年正是四川省白酒評委換屆之際,研究所需要進行內部選拔人員參與項目學習,鼻子與嘴巴敏銳的楊官榮順勢取得了第一名,獲得學習名額,從此,他也喜歡上了品酒。歷經一年多的學習培訓,1999年,年僅25歲的楊官榮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國家評委,是當時最年輕的國家評委之一。

他開玩笑説道:“當時能考上國家評委相當不容易,像一些大酒企內部的人考上,酒企都有豐厚的獎勵。當時研究所很困難,我考上之後一點獎勵都沒有,連路費都是我自己墊付的。”

在研究所參與生産的這幾年,也接下了許多酒廠的業務,其中包括二峨品牌,但隨著二峨的經營不善導致最終無法支付研究所剩下的尾款,即將原酒抵押給研究所。這件事情也讓楊官榮走上了一條“技術+行銷”的道路。

“原酒抵押回來,新的問題又來了,研究所又不是賣酒的,要怎樣處理掉這些原酒?後來就開始了和北方一些酒廠合作,那時候是又當業務員又當技術員,把原酒拉過去進行勾調好之後再回來,慢慢地把幾十噸原酒銷出去了,也因此研究所逐漸地好了起來,業務也越來越頻繁,所以研究所這方面我還是做了一定貢獻的。”

隨著業務增長,楊官榮服務的企業越來越多,在酒業的見識也越來越廣,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就是“在那個酒業大流通的時代,我就是個專門解決疑難雜症的人,什麼問題基本都遇到過,也解決過,所以不同香型,不同檔次的酒我都研究過。”作為科研人員,他常與各大酒企內的技術人員進行溝通,也益於身份原因得以參觀各大品牌生産釀造的整個過程。

儘管幫助了眾多酒廠,但他從來都保持著一個原則,以兼任酒廠總工程師的職位為合作基礎,對酒企的部分人員進行培養。“總工是合作的基礎條件,我要對産品有絕對的話語權。雖説是總工,但還是個外來人員,和酒企可以短時間的合作,但長久是不現實的,所以酒企必須培養一批屬於自己的人才,建立起企業文化。”

以此可見楊官榮服務的企業越來越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基於其對合作的責任感十足,更基於其高超的技術。從品嘗一杯酒開始倒推至整個生産過程出現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甚至直接告知可將産品提高至何種層次。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讓他在這方面遊刃有餘,隨著閱歷增長,轉眼他已是今天的酒業技術流大師。

與服務的企業數量相比,他的學員更是“桃李滿天下”。問到楊官榮的學生有如何作為之時,他説道:”毫不誇張的説,經過我的培訓的學生,無論是一節課、一天或是一年,至少也有上百人成為了國家評委。甚至四川年輕一輩的國家評委,100%都參加過我的培訓,聽過我的授課。“這是楊官榮為中國酒業做出的又一個貢獻,為酒業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或是國家評委、或是大酒企釀酒師、或是酒體勾調師…

以川酒集團,敬川酒未來

如今的楊官榮早已成為川酒集團的總工程師兼總經理,但熟悉他的人仍稱呼著他“楊所”。説起職稱,他總回應自己的定位是偏向技術、偏向車間,將品質做好是他最大的責任。見慣了酒業的起伏,酒企的衰盛的他,懷著對川酒的情懷,再次以全新的身份展望川酒未來。

楊官榮的人生軌跡,使其對川酒中小型白酒企業情有獨鍾,或者説是對老窖池一往情深。對他而言,川酒要的不僅僅是頭部品牌支撐起的高端白酒消費理念,更要眾多中小型川酒品牌對下沉市場進行長期佔有。這也意味著楊官榮將以新的身份去拓寬川酒多元化發展、多維度發展的道路。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他始終認為中國白酒能夠在一定程度代表著中國文化,那麼川酒則是中國白酒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多種白酒香型共相容、共優的唯一産區。

“沒有良心的匠心,就是空話”楊官榮再一次表達了對匠心的理解,如今回望川酒集團的那句“釀老百姓喝得起的純糧好酒”,是純糧好酒,無關工藝、無關香型,僅以“好酒”作表達。或有一天能見到,從鄉村漏舍至朱豪門庭,共舉川酒,眾述美之。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