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故事》大講堂第二十六講——郭五林:景德鎮陶瓷與酒的前世情今生緣

發佈時間:2020-04-10 16:11:32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亦可 | 責任編輯:劉珂延

4月9日晚8:30,由中國網·中國酒頻道主辦、宜賓學院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教授發起並主講的《中國酒文化故事》大講堂第二十六講——《景德鎮陶瓷與酒的前世情今生緣》圓滿結束。 

(郭教授在直播中)

陶瓷與酒文化關係還很薄弱

景德鎮,江西省地級市,得名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産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

直播中,郭教授與我們分享了2019年11月在江西景德鎮參觀考察的思考與感想。郭教授説,景德鎮的陶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精湛的陶瓷工藝。如果能將景德鎮的陶瓷與酒文化結合,我們的酒文化故事會更加豐富。

(郭教授在江西景德鎮參觀考察)

郭教授指出,目前景德鎮陶瓷與酒的聯繫是比較薄弱的,僅僅是酒企會以陶瓷瓶來裝酒,酒企對瓶子所承載的文化不會過多的陳述。事實上,研究陶瓷的專家對酒沒有多少研究,而研究酒文化的專家又忽略了要與陶瓷文化結合。所以,就目前而言,陶瓷與酒的關係,很淺。

郭教授直言,要講好中國酒文化的故事,就需要讓酒與這些具有歷史底蘊的行業産生聯繫。如果,將景德鎮的陶瓷和宜賓酒的優勢,打通、互補,這對兩個行業來説都是好事。

陶瓷工藝酒瓶優勢兩三點

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中國人歷來講究美食美器,飲酒之時更是講究酒具的精美與適宜。所以酒具作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樣歷史悠久,千姿百態。

中國最早的酒具是陶器,瓷器由陶器發展而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陶瓷已經與酒結緣,出現了陶質酒缸和酒杯。究其根本,陶瓷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才會與酒,相伴至今。

陶瓷瓶的優點:

1、陶瓷酒瓶是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物理化學穩定性高,抗氧化、耐腐蝕可以長期存放。

2、略有透氣又不滲漏,對原酒陳釀有很好的催陳效果。

3、陶瓷酒瓶基本不透光,很好的保持了酒質。

4、陶瓷酒瓶比玻璃酒瓶導熱慢可以保持適中的酒溫,使酒不易變質。

5、製造陶瓷酒瓶的原料取材于天然礦物,它含有鈣、鎂、鉀、鈉、鐵等元素,有益於人體健康。

6、陶瓷製品工藝精湛,藝術表現形式多樣,收藏價值極高,可以提升酒的品味和文化內涵。

高檔陶瓷酒瓶與高檔白酒,相得益彰,通過時間的印證,大家發現陶瓷對酒的陳化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般的新酒都會比較粗糙,不夠柔和。而陶瓷壇燒制過程中形成特殊的網狀結構對酒質具有很好的氧化作用和吸附作用。通過長期的陶瓷壇儲存,再加上酒體的發揮,可以將酒的腥味和這些雜味物質吸附掉,讓酒體變得更加乾淨,酒味也會從“辛辣”變為“柔和”。

疫情之後陶瓷酒瓶的機會?

“瓷因酒而尊貴,酒因瓷而醇香。”

除了陶瓷壇、瓶本身的材質優勢以外,陶瓷濃厚的文化底蘊是根本。一杯好酒需要與之在文化底蘊上相襯托的介質——陶瓷酒瓶。

郭教授在直播中提到,在疫情過後,大家聚在一起吃飯的時間應該會減少,所以酒局,一人或兩三人足以。這時候,如果有一瓶精美的陶瓷酒瓶裝的好酒,會更符合飲用場景。所以,在疫情之後,陶瓷酒瓶是有機會的。

另外,現代經濟發展促進了消費升級,陶瓷酒瓶,可以製作出形態各異的造型,在觀賞性方面的美學優勢脫穎而出,獨領風騷。由此,陶瓷酒瓶憑藉著這種包裝優勢,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並引起不少藏家的關注和推崇。

陶瓷的歷史源遠流長,恰到好處與酒的釀造相契合,都是歷經時代的精華沉澱,二者搭配起來總能在百花齊放的酒品中脫穎而出。陶瓷工藝酒瓶的主要原料便是陶瓷,光滑細膩的瓶面以及靜謐安詳的古典圖襯會讓大眾從心底裏愛不釋手。古樸、淳厚、自然、柔和,飽經歷史,陶瓷與好酒的氣質天然一致,用文化之容器,盛文化之好酒,只會使兩者相輔相成“瓷酒”結合,酒文化會對陶瓷酒容器的造型設計注入文化內涵—陶瓷工藝酒瓶,並使之具有欣賞性和人文性。

而陶制酒器與書畫、篆刻、雕塑等藝術完美結合,很貼切地傳達出酒文化的深厚內涵,把無形的精神享受用有形的物質實體表現出來,從而讓人得到精神的滿足。陶瓷設計出的産品,儼然如歲月裏的藝術珍品。相比于玻璃類酒瓶,它更能體現出一種尊貴的感覺,同樣的提升瓶內酒的品味。仿佛拿在手裏的分量無形的加重,喝進嘴裏的不單是美酒,更是韻味,正所謂兩者相襯,相映生輝。

最後,郭教授指出,中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酒文化較之就稍微薄弱了一些,主要還是沒有將酒文化很好的深入在其他産業中去,比如陶瓷文化。所以,酒企做文化,不是投放廣告就可以了,要多多思考怎樣和中國其他文化底蘊濃厚的行業結合,這樣才能更深切的把酒文明的厚重感和多種性描繪出來。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