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故事》大講堂第二十五講——周世偉:中華傳統節俗詩詞裏的酒文化元素

發佈時間:2020-04-07 16:00:35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亦可 | 責任編輯:劉珂延

4月5日晚8:30,由中國網·中國酒頻道主辦、宜賓學院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教授發起的《中國酒文化故事》大講堂第二十五講——《中華傳統節俗詩詞裏的酒文化元素》圓滿結束。 

本期,我們邀請到來自宜賓學院教授、宜賓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周世偉教授做客直播間。周世偉教授與我們分享了,他編寫的《中華傳統節俗詩詞裏的酒文化元素》一書相關知識。 

據了解,《中華傳統節俗詩詞選注》收錄中國歷代節日習俗的詩詞作品200余首,其獨特的民族文化,令人無比自豪和驕傲。尤其叫人感慨的是,歲時節令須有酒,酒又在這些詩詞篇章中扮演著重要而特殊的角色,鮮明地呈現著它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價值,從而構成中華文化堪稱驕傲的又一極,不單令人神往,更讓人對中華傳統文化肅然起敬。 

飲酒須持器。

從成語中的“觥籌交錯”,到江湖豪俠的“大碗喝酒”,從王曦之借“曲水流觴”,到李太白“鬥酒詩百篇”,從蘇東坡“一樽酹江月”,再到李清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其中的“觥”、“觴”、“樽”、“碗”、“杯”、“盞”等等,皆是飲酒器具。

中國古代酒器文化確實堪稱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材質、型制、類別、用場,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有材料顯示,光裝酒的器具就有三、四十種,除前述幾樣,比較重要的還有像壺、爵、角、觶[zhì]、觚、卮、鬥、豆、缶、罍、彝、卣[yǒu]、盉[hé]等等[1],而且什麼人、什麼場合用什麼酒器都有講究,《禮記·禮器》篇就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傳統節俗詩詞當中提到較多的盛酒器皿大致有碗、杯、尊、觴、爵、罍、觥、卮、壺、盞等等。如: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陶淵明《九日閒居》)

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庾信《正旦蒙趙王賚酒詩》)

流星向椀(同“碗”——筆者注)落,浮蟻對春開。(同上)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李世民《守歲》)

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孟浩然《除夜有懷》)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李白《九日》)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九日》)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白居易《客中守歲在柳家莊》)

以我年最長,次第來稱觴。(白居易《三年除夜》)

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史浩《花心動》)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豐年四海皆溫飽,願把歡心壽玉巵(同“卮”——筆者注)。(范成大《冬至日天慶觀朝拜,雲日晴麗,遙想郊禋慶成》)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可見,幾乎無酒不成節,而有酒就要有酒器,且往往以酒器的存在代替飲酒之事實。更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主要抒發文人情懷的文學作品,這些酒器往往被有意地美化修飾了,像“巵”,上舉范成大詩中飾以“玉”,就稱“玉巵”;“杯”又有如上舉孟浩然、湯顯祖詩中的“竹葉杯”等等,它們或從材質形狀予以物理明確,或從質感品相賦予精神價值,總之都豐富了一般酒器的內涵特性,使之從生活走向了藝術。

傳統節俗詩詞作品中的這些酒器,還充分佐證了我國古代酒文化和酒器文化的歷史存在。

按製作方法分:

發酵酒、蒸餾酒、配製酒 

按品質分: 

黃酒、白酒、啤酒、果酒、藥酒、洋酒 

按香型分:

醬香型(茅臺)、濃香型(五糧液)、清香型(汾酒)、米香型(桂林三花酒)、兼香型(西鳳酒)

傳統節俗詩詞中提到的酒多為特定的成品酒,往往和相應節日的風俗講究有聯繫。

雄黃酒-端午節: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李靜山《端陽》) 

菖蒲酒-端午節: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端午》)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 

菊花酒-重陽節: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楊衡《九日》)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白居易《九日登巴臺》)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王縉《九日作》)

渾無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趨玉筍班。(鄭谷《九日偶懷寄左省張起居》)

題紅葉清流禦溝,賞黃花人醉歌樓。(盧摯《沉醉東風·重九》)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九日》)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顧炎武《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柏葉酒-元旦節:

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梁庾肩吾《歲盡應令》)

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庾信《正旦蒙趙王賚酒詩》)

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袁凱《客中除夕》)

雄黃酒、菖蒲酒、菊花酒、柏葉酒在類型上主要都屬於配製的藥酒。

除驅邪治病的功效外,古代的酒還用來祭祀神靈祖先,這自然是跟我國古代節日本身所帶有的祭祖祀神習俗有關聯。

酹酒燒錢灶君喜。(范成大《祭灶詞》)

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許及之《賀新郎》)

《賀新郎》中,所謂“酹”,就是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同時還要立誓,前面范詩説的是祭祀神祗灶王爺,許詞説的是祭奠古人屈原。 

而借酒澆愁更是文人墨客近乎于炫耀的獨特審美體驗,尤其是在特殊的節慶時分。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杜甫《九日》)

詩人晚年仍抱病漂泊異鄉的落寞淒涼。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宋人王禹偁在其《清明》)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

旅恨共風連夜起,韶光隨酒著人濃。(鄭準《江南清明》)

黃昏院落,淒淒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李清照《行香子》)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張榘[jǔ]《念奴嬌》)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的《清明日對酒》)

以上都是寫出清明無酒的清冷和寂寥。 

也有藉酒遣興的。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白居易既寫過“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襟”(《客中守歲在柳家莊》)、“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九日醉吟》)的淒涼與愁悶,也寫過“晰晰燎火光,氳氳臘酒香。嗤嗤童稚戲,迢迢歲夜長。

蘇軾《望江南》(春未老)詞中更借酒的由頭表明瞭一種洞明世事的睿智和豁達。

由上可見,不在於真有酒還是本無酒,酒在古代文人墨客手上已經完全意象化了,是他們心理情緒的晴雨錶,既可以是他們低落情懷的催生劑,又可以是他們歡快心情的潤滑油。 

古人對酒的品質十分講究。

酒以陳者為上,愈睞愈妙。暴酒切不可飲,飲必傷人。此為第一。酒戒酸,戒濁,戒生,戒狠暴,戒冷;務清,務潔,務中和之氣。或謂余論酒太嚴矣。然則當以何者為至?曰:不苦,不甜,不鹹,不酸,不辣,是為真好酒。又問何以不言戒淡也?曰:淡則非酒,不在戒例。又問何以言戒甜也?曰:昔人有雲,清烈為上,苦次之,酸次之,臭又次之,甜斯下矣。夫酸臭豈可飲哉?而甜又在下,不必列戒例……蓋苦、甜、鹹、酸、辣者必不能陳也。如能陳即變而為好酒矣。是故陳之一字,可以作酒之性矣。

色(看):入眼純凈

香(聞):入鼻芳香

味(品):入唇細膩入口舒爽入喉綿軟入胃溫潤 

清酒、濁酒、冷酒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呂蒙正《祭灶詩》)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李群玉《湖寺清明夜遣懷》)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顧炎武《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濁酒 

杜甫:潦倒新停濁酒杯

李商隱:濁酒盈瓦缶,爛谷堆荊囷

范仲淹: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張孝祥:萬里中原烽火北,一樽濁酒戍樓東

楊慎: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秋瑾:濁酒不消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清酒

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 

美酒佳釀 

李商隱《隋宮守歲》:沈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

宋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上:琬液、瓊蘇皆古酒名。

《初學記》卷二六引《南嶽夫人傳》:夫人設王子喬瓊蘇綠酒。 

李清照《行香子》:薄衣初試,綠蟻新嘗。

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庾信《正旦蒙趙王賚酒詩》:流星向椀落,浮蟻對春開。

晏幾道《阮郎歸》:綠杯紅袖稱重陽,人情似故鄉。

蘇軾《浣溪沙》:流香漲膩滿晴川 

陸游《乍晴出遊》:歸來幸有流香在,剩伴兒童一笑嬉

自注:流香,蓋賜酒名。 

范成大《滿江紅·冬至》: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雲露》(序):予素不能飲,病又止酒,比得佳釀法,客以“雲露”名之,取吉雲五露,飲之則老者少、病者除之意也。 

古代還有一種酒叫“屠蘇酒”,大概是那時大江南北風行的知名品牌酒了,很多詩作中都有它:

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顧況《歲日作》)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軾《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來年七十余。(蘇轍《除日》)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葉顒《己酉新正》)

黃昏促席飲屠蘇,上座居然屬老夫。(黃子云《山中守歲歌》)

正是中原薪膽日,誰能高枕醉屠蘇。(林則徐《無題》)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據此,則屠蘇酒是古代一個居住在當時叫做“屠蘇”的草庵裏的人發明的一種藥酒,後來為了紀念他,就以他當時的住所來稱呼這種藥酒了。另説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代)黃、白術(竹)、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 

古五糧液

杜甫《宴戎州楊使君東樓》: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黃庭堅《安樂泉頌》:姚子雪麴,杯色爭玉。得湯鬱鬱,白雲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老夫手風,須此晨藥。眼花作頌,顛倒淡墨。

黃庭堅《廖致平送綠荔枝,為戎州第一;王公權荔枝綠酒亦為戎州第一》:王公權家荔枝綠,廖致平家綠荔枝;試傾一杯重碧色,快剝千顆輕紅肌。

《敘州府志》載:“荔枝綠酒,宋王公權造,黃庭堅稱為‘戎州第一’,有‘荔枝綠頌’。”  

中國的節日從一開始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使得中國酒文化成為地地道道的社會文化大眾文化。尤其詩酒相生,詩因酒而愈加豐滿,酒因詩而愈加醇厚。若能體驗詩酒人生,則又別是一番滋味!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