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故事》大講堂第八講——郭五林:為什麼總是輸家喝酒

發佈時間:2020-03-19 14:58:33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亦可 | 責任編輯:劉珂延

3月18日晚8:30,由中國網·中國酒頻道主辦、宜賓學院、中國白酒文化研究會、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宜賓學院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教授發起並主持的《中國酒文化故事》大講堂第八講——《為什麼總是輸家喝酒》圓滿結束。

直播中,郭教授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祖先發明瞭很好的遊戲規則——輸家喝酒。輸家喝酒是中國人喝酒的普遍習慣,可為什麼要輸家喝酒呢?”隨後,郭教授圍繞這個問題,從母系社會説起,引大量酒文化故事為據,娓娓道來。

事實上,遊戲助興飲酒在中國也是有著比較久遠的文化歷史和一套充滿君子之風的禮儀的。

我國古代有一種投壺遊戲,就是比賽雙方用一個壺代表獵物,放在比賽雙方面前約四五米的地方,比賽雙方的主射手各持四支箭,雙方的啦啦隊或者親友團在兩旁觀看。雙方的主射手將手中的箭投向壺中,以將箭投入壺中多者為贏家。

贏家將酒端起來,遞給輸家。輸家很客氣地接過酒,口中説:“感謝你送酒給我喝(謝賜!)”贏家很大度地説:“請喝酒”或者説“承讓”。贏的人享受了勝利的喜悅,然後再把美酒贈給輸的人,也是代表了一種尊重和分享勝利的含義在裏面。

同時,郭教授表示:輸家喝酒的實質是扶貧濟弱。

父系社會的強者將打到的獵物分給弱者食用,農耕社會的贏家將贏到的美酒給輸家喝。其形式一脈相承,其理念一以貫之。輸家獲得美酒,贏家獲得喜悅。真正是各得其美,兩全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所以中國的酒文化,在制度設計方面上非常先進,符合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享樂的原則。也難怪中國的酒文化能推廣到廟堂之高,也能普及到江湖之遠。

短短51分鐘的直播,郭教授語言風趣幽默,引經據典,用豐富詳實的故事,輕鬆講述歷史事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家講解中國酒文化知識。直播現場氣氛活躍,留言不斷。不少觀眾在看完直播後,紛紛表示:酒文化果真博大精深,酒局上猜拳輸拳喝酒,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的牽連,不了解的還真的以為這個遊戲只是簡簡單單的助興遊戲,沒想到在酒局上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聽完真的漲知識了。

為了讓廣大酒類從業者和愛好者更好的理解相關酒文化故事,現將講座參考引用文獻摘錄如下:

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時候,大多數人都處於饑餓狀態。沒有充足的食物可以讓人填飽肚子,更不用説用食物原料釀成的美酒了。

所以,如果僅有少量珍貴的美酒,那到底該誰喝就成為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果有酒自己喝,那自然無法結交朋友壯大團隊力量。如果有酒都給別人喝,那又無法讓自己享受生活的快樂。

所以,人們發明猜拳、行令、投壺、擲骰子等方式來決定輸贏,確定那珍貴的美酒的去向。可是在這樣的博弈中,酒到底是該贏家喝還是該輸家喝呢?

猜拳:石頭剪刀布,布出5個指頭,剪刀出2個指頭,石頭出0個指頭。連起來就是520,諧音我愛你,適合戀人之間划拳。科學研究,石頭剪刀布是輪迴的,非常公平,是很好的遊戲。

藏鉤遊戲:舊題漢.劉向《列仙傳.鉤翼夫人》:“鉤翼(弋)夫人者,齊人也,姓趙。少時好清凈,病臥六年,右手拳屈,飲食少。望氣者雲:‘東北有貴人氣。’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偉。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鉤,而手尋展。遂幸而生昭帝。”

如果説酒是天之美祿,人間瓊漿,那當然應該給贏家喝。可要是主人老是成為贏家呢?那酒就無法發揮結交朋友的作用了。如果説酒是爛腸之藥,生病毒物,那當然應該給輸家喝,可要是客人老是成為輸家呢?那酒反而成為得罪朋友的引線了。

處理這樣一種兩難關係,我們祖先發明瞭很好的遊戲規則——輸家喝酒。輸家喝酒是中國人喝酒的普遍習慣,除非修改遊戲規則,否則都是輸家喝酒。輸家喝酒可以算得上是酒桌憲法了。

可為什麼要輸家喝酒呢?

這個習慣,很多人迷惑不解,也長期困惑著我。

最近這些年,研究中國酒文化,慢慢發現,所有的文化習慣,都要從歷史的起點處、人類的發源處、文化的誕生處去尋找支援。

人類社會最先是母系社會,主要靠女性採集植物乾果和水果、挖掘植物塊莖或結實維持生命。進入到父系社會之後,人們發明瞭石刀、魚網、弓箭等工具,人們獲得肉類的機會增多了,尤其是弓箭的出現,使人們能遠端攻擊魚類和獸類,獲得較多的肉類食物。

用弓箭射殺獵物,往往是強壯的男人的事情。這些身強體健、箭術高超的男人射殺到獵物後回到部落所在地,由長者或自己將獵物分給大家。為了部落的發展,往往先分給那些沒有能力射殺獵物的老、弱、病、殘、婦、幼、孕。

當糧食出現後,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射箭打獵不再成為男人普遍需要的本事。射箭的本事主要用於軍事戰爭。從事糧食種植的男人們的射箭本事便逐漸演化為遊戲技能。射箭這種技術也演化為投壺遊戲。

男人的腰間:男人的腰間是男人權力的標誌。古時,男人的腰間攜挂著的弓、劍、礪石、算盤等,這是古時男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武俠片裏,我們經常看到男主角披著長長的頭髮,身著白色披風,腰間別著一把寒光凜冽的寶劍,而挂著寶劍的腰帶其上必定是描龍繡鳳,也不知道是寶劍的寒光凜冽襯托著腰帶,還是腰帶的精描細繪襯托著寶劍,由這一身的行頭我們就可以斷定他是一個武林高手,這時候,腰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近現代,男人腰間先是別著手槍或挂著手榴彈、搭著公文包,又演進為BP機、小靈通和手機,現又演化為小區門禁卡、家門鑰匙和汽車鑰匙。對此,我們從消費社會學的角度來認識一下。

消費社會學,是指研究個人、群體和社會的生活消費行為、消費模式及消費與社會關係的社會學分支學科。研究內容:個體消費需求、消費行為、消費動機差異性的社會因素;消費群體的消費模式、消費結構的形成條件和機制;社會價值、規範、時尚等文化心理因素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消費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等。它既屬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同時又與經濟學存在親緣關係,一般認為它是社會學和經濟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

男人的腰間一直是炫耀性消費的標誌。所謂炫耀性消費,指的是富裕的階層通過對物品的超出實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費性、奢侈性和鋪張浪費,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錢財力和社會地位,以及這種地位所帶來的榮耀、聲望和名譽。一些有毒的心靈雞湯揭示了殘酷的社會現實:“女人負責貌美如花,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女人是男人的商標,男人是女人的錢包。”這種炫耀性消費的主體是“有點錢有點權有點品位有點閒”的新社會階層,消費茅臺、五糧液除了品質外,更多的是炫耀性地消費茅臺、五糧液的包裝和商標。

常見的投壺遊戲就是比賽雙方用一個壺代表獵物,放在比賽雙方面前約四五米的地方,比賽雙方的主射手各持四支箭,雙方的啦啦隊或者親友團在兩旁觀看。雙方的主射手將手中的箭投向壺中,以將箭投入壺中多者為贏家。

贏家將酒端起來,遞給輸家。輸家很慚愧地跪下,很客氣地接過酒,口中説:“感謝你送酒給我喝(謝賜!)”贏家很大度地説:“請喝酒”或者説“承讓”。

弓箭的形態轉化代表著權力的轉移。從一種代表暴力的權力向財富的權力向知識的權力轉變,最終就是對弓箭的制度設計,這是擁有知識權力的人設計出來的遊戲規劃。

《權力的轉移》是“未來三部曲”的第三部,本書主要探討應如何控制變革、誰將製造變革、如何製造變革。作者深入而精闢地指出知識經濟的作用,宣告知識力量已經成為經濟時代的宣言。同時作者認為,知識在權力轉移上扮演的關鍵角色,提出社會權力的概念,並探索21世紀企業、經濟、政治和世界局勢的改變。作者指出,知識、財富和武力是社會權力的基本源泉。最簡單地體現權力的方式就是行使武力,但這是一種低品質的權力形式(Low-qualitypower)。相比之下,財富創造的是中等品質的權力(medium-qualitypower),而最高品質的權力則來自知識。而“權力的轉移”並非僅僅是轉移(transfer)權力,而是轉化(transform),由武力權力、財富權力向知識權力的轉化。從這三種權力形式出發,托夫勒從資本的轉換到“知識密集業”與“低知識産業”的衝突,從超市的電子化到家族企業的興起乃至全新組織形態的出現中整理出權力新的架構,指出産業與經濟的深層改變也將帶動政治、社會和世界局勢的巨大改變。而在企業界的權力爭奪戰裏,主要的鬥爭工具跟其他社會階層的鬥爭相同,就是武力、金錢和知識。不了解這三樣工具如何變動的人,等於是搭上通往經濟衰亡之路的倒退火車。

輸家喝酒的實質是扶貧濟弱。父系社會的強者將打到的獵物分給弱者食用,農耕社會的贏家將贏到的美酒給輸家喝。其形式一脈相承,其理念一以貫之。這也算是酒桌子上的精準扶貧吧。輸家獲得美酒,贏家獲得喜悅。真正是各得其美,兩全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所以中國的酒文化,在制度設計方面上非常先進,符合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享樂的原則。也難怪中國的酒文化能推廣到廟堂之高,也能普及到江湖之遠。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