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汾陽酒具看汾酒變遷

發佈時間:2019-09-29 17:00:24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王賽時 | 責任編輯:

從汾陽酒具看汾酒變遷——新晉商酒莊集團酒具博物館的歷史訴説

汾陽是一個古老的地名,也是中國最早的釀酒起源地之一,周之古茲,晉之西河,唐之汾州,宋之汾陽,都指向於此。幾千年來,汾陽美酒就像一股充滿活力的洪流,在中國酒文化的長河中奔騰不息。它那種與時俱進的酒質、迷人的酒感以及高雅的酒韻,始終為國人所喜愛。無論從何種角度探討中國的酒歷史,都難以離開一個汾陽的“汾”字。

然而,汾酒的由來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不同的歷史階段,依據社會生産力的不同能量,在不同的時期,釀造不同類型的“汾酒”,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存世的汾陽酒具中得到印證。

·新晉商酒莊集團酒具博物館有杏花村酒史的系列展出

酒是可以消耗的液體,消費了、變化了就不復存在;而酒器酒具則是永恒的固體存在,它永遠會告訴你,歷史上的出現了什麼樣的酒。

因此,要想深入探討汾酒的歷史,就離不開汾陽的酒具。

可喜的是,在當今汾陽,有這樣一家酒具博物館,用它富足的藏品和精彩的陳列,告訴你汾酒的歷史與變遷。這家酒具博物館就坐落在汾陽杏花村的新晉商酒莊集團。

新晉商酒莊的主人是侯清泉。這是一位對汾酒充滿鄉土熱情的進取之士,這是一位對汾酒歷史有著傑出貢獻的大收藏家。他半生心血都傾注在汾酒的長流之中。

·新晉商酒莊集團酒具博物館的建築院落

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新晉商酒莊集團的酒具博物館,喚醒那些沉睡千百年的汾陽酒具。

“汾清”酒具

漢代以來,中國的穀物發酵酒蓬勃興起,分成了兩大類別,一類是濁酒,也叫白酒(切記:不是今天的白酒),另一類是清酒。它們都屬於中國早期的米酒。濁酒釀造時間較短,用曲量較少,酒液稠濁而酒精度偏低,酒成熟快而保存期短;清酒釀造時間較長,用曲量較大,酒度稍高且酒液較清,保質期也長一些。從品質上説,清酒優於濁酒。

汾陽從漢代以來,就能釀製優質清酒。 

·新晉商酒莊集團酒具博物館館藏的漢代清酒飲酒器具 

·新晉商酒莊集團酒具博物館館藏的漢代清酒龍柄溫酒器,當時的清酒可以溫著喝

汾酒著名于史冊,首見於北朝時期,當時的汾陽酒有了專屬名稱,叫做“汾清”。《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傳》細記載當時的北齊武成帝高湛給康舒王孝瑜寫信:我在晉陽喝“汾清”酒,你在河南喝“鄴酌”酒,你我遙相對飲。北齊武成帝高湛,西元561年即位,在位四年。

“汾清”一直流行到元朝,品質升級,達到了黃酒的境界。但由於歷史的慣稱,元朝的汾陽人還是喜歡把汾陽黃酒稱為“清酒”,正是如此,新晉商酒具博物館所藏的元代酒瓶(近代稱為梅瓶)上,才會書寫著“好清酒”字樣。 

·元代汾清梅瓶,高28.5釐米,最大腹徑14釐米,瓶身書有“好清酒”三字

宋明時代的汾酒梅瓶

新晉商酒具博物館藏有宋金元明四代的各式梅瓶,數量之多,引人注目,其中有些梅瓶都傳世于汾河流域,説明以汾陽為核心的釀酒産區在歷史中一直引領風騷。

按漢唐之間的酒産品,並沒有特殊的酒包裝,雖然人們也使用專制的酒器盛酒,但隨意性很大,容器或大或小。宋朝的成品酒採用了標準化的措施,普遍使用瓶裝,每瓶容積相等,大致一升至三升不等。這樣一來,酒的使用就有了比較精確的量化單位,專門盛酒的酒瓶應運而生。

宋人逐漸把成品酒稱為瓶酒,有“大瓶”、“小瓶”、“銀瓶”、“經瓶”等稱呼。其中經瓶是一種身形細高修長的盛酒之器,通用了宋金元明四代,近代人稱其為“梅瓶”。 

·宋代茶沫釉梅瓶,高47.5釐米

·金代茶沫釉梅瓶,高40.5釐米

·明代青花龍鳳梅瓶,高31.5釐米,為嘉靖年間民窯製品,這是中國古代用梅瓶盛酒的最後余光

需要指明的是,宋金元明四代的梅瓶,大都是用來盛清酒或黃酒。明代中期以後,梅瓶逐漸發展為藝術品,就不再用作酒具了。

元代汾酒發展為蒸餾酒,使用了專屬的酒具

元朝時,中國酒界引進域外蒸餾法釀製出穀物燒酒,當時稱為“火酒”、“酒露”、“汗酒”、“氣酒”,或按譯音稱為“阿剌吉酒”,現代人稱之為白酒。

汾陽人率先開釀穀物蒸餾酒,時稱“汾州火酒”。至於“汾酒”一詞用來專指蒸餾酒,那是明朝晚期以後的事情了。

汾州火酒的酒度非常高,誕生之日起就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酒模式,甚至整個酒界不能再使用以前的所有酒具,必須重新配備器型很小的火酒酒具,於是,專屬於中國蒸餾酒的小容器、小酒壺、小酒盅和分酒器被開發出來。可以這樣説,判斷誰家首先開釀蒸餾酒,誰就要拿出最早使用的配套酒器,而新晉商酒具博物館則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這就是他們館藏的“元青花汾州火酒分酒器”。 

·元青花汾州火酒分酒器,高10.5釐米,最大腹徑9釐米,此器為新晉商酒莊集團酒具博物館鎮館之寶

位於汾陽杏花村的新晉商酒莊集團的酒具博物館,是我國大型酒具博物館中的佼佼者,這裡不但以館藏豐富而著稱,更重要的在於館藏的酒器酒具能夠見證中國釀酒的時代變化,有助於中國酒史的斷代和研究。我們希望,新晉商酒莊集團的酒具博物館還能深入發掘,貢獻出更多的歷史精華。

王賽時簡介:

王賽時,中國酒史學家,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酒史、中國飲食史的研究。出版過《中國酒史》等多部著作,填補了中國酒史研究的許多空白,在國內外學術界都有重大影響。

王賽時還致力於中國酒文化的傳播事業,曾為國內諸多釀酒企業制定過文化方案和博物館方案,參加過“中國酒都”、《中國名酒志》等國家項目的認證工作,並長期為源坤和酒育全國品酒師培訓班授課。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