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雙坊古酒——中國唯一600年曆史前店後坊

發佈時間:2019-05-24 15:37:23 | 來源:中國網中國酒 | 作者:夢永聞途 | 責任編輯:岳潤芝


(古酒巡禮圖文報道系列)



川南宜賓,國酒寶地。


在五糧液大名之下,還有一批老酒、古酒散佈在都市鄉郊。筆者近日在一條名叫走馬街的古街上,發現並列的兩家古酒坊“興元和”、“德盛福”。


這兩家古酒坊如何,只要亮明身份便知端倪:

一是四川省政府和宜賓市政府命名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坐落于茶馬古道大驛站滇南會館、龍門客棧隔壁。三是抗戰時期駝峰航線飛行員的愛物。四是民國時期南京政府的宴會用酒。五是當年用整船裝運,暢銷重慶、武漢、上海等大城市。



雙古酒坊,坐落于古街舊巷,雖無大廠大院,但旁邊的小巷子生活氣息濃厚,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作坊小巧精緻,設計講究,用料實在,古意盎然。符合國際上流行的“小企業,好産品,絕門活”的理念。



當年“元興和”、“德盛福”的葉、趙兩家,親密合作,共用資源,明清時代就在當地傳為佳話。當時行駛在長江上的有運酒專用船,船上裝滿這兩家酒坊的“泥頭壇”大曲酒,遠銷重慶、上海等地。在民國時期,兩家作坊的“尖莊曲泡”“雜糧大曲酒",一度成為南京政府宴會用酒。




窖泥古色古香,筆者用手細捻其土,細膩如脂,其後余香仍在,600年古窖名不虛傳。據張總介紹,發酵期達數十天之久,是此酒喝後酒香綿長悠久之秘訣。



雙酒坊生産流程清晰規範,既尊重古意,又不泥古法,吸收了現代發酵工業的新技術,如採用不銹鋼容器等等。關於這一點,在傳統酒産業經歷過長久的爭論,目前已經塵埃落定,不銹鋼容器對酒品質無影響。



雙酒坊在清朝之前,僅僅一墻之隔,均為前店後坊。前店雕花木樓,賣各種下酒菜。船工馬幫,穿梭往來,大快朵頤。後來的經營者更是腦洞大開,將其開設為大酒樓,高朋滿座,生意興隆。不知是否因為其距離長江僅百米之遙,還是受到當前河道上耀眼的光彩工程啟發,該酒樓被命名曰“龍宮”。

筆者看見來自北方的大老闆,坐在龍宮盛宴上,與宜賓酒業名人大談資本融合,共同開發本地酒産業的大計,不亦樂乎。



眼前這位張總經理,就是這裡多年以來的掌門人。她延續前輩的做法,既要打理後廠,又要經營酒樓。“好酒配好菜,吃了還要來!”為了培養下一代,她送女兒去到英國學習藝術。其先生亦是一位奇人,生意成功之後,不問俗事,潛心鑽研天文學,已經出了好幾本書,引得當地人嘖嘖稱讚。這位羅先生將古人祭酒通天的傳説,在現實中實實在在地演繹了一番。


小羅總(左)向楊教授介紹雙古窖


女兒羅愛鑫現在已經學成歸來,繼承祖業。小羅總經理亭亭玉立,頗有幾分英倫典雅風範,成為這600年中國傳統文化聚集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相信這雙古酒坊是人才輩出,興隆傳世。

慕名而來的參觀考察者絡繹不絕,小羅總正在為宜賓學院酒文化中心主任郭五林教授、 茶馬古道作家孟勇教授、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劍濤教授介紹雙酒坊歷史和現狀。幾位教授都從中獲得了創作新靈感。




中華古酒資源和酒文化資源,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需要深入發掘。其發揚光大任重而道遠。 它需要像羅總、張總、小羅總這樣好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珍惜中國酒文化的同仁們的大力支援。


宜賓雙坊古酒.踏莎行

孟勇

碧水如夢,千山漸遠。金沙江畔芳草淺。黃葉長島凝晚霜,飛鳥徘徊漣漪間。

古街碼頭,龍宮彩殿。長江載酒行帆船。多情人在雨聲中,月夜舉杯望故園。


南絲綢之路竹材圖(楊劍濤  畫)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