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6:名酒競逐,創變發展

發佈時間:2018-07-18 16:13:04 | 來源:華夏酒報 | 作者:苗倩 | 責任編輯:

  通過實行改革開放,到1988年,我國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歷史性變化,社會生産力有了很大發展,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人民生活水準和消費水準均明顯提升。


  1988年,國家開始對經濟進行改革治理,名酒價格隨之放開,這對名酒以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1988年至1996年期間,名酒進入競逐發展階段。


  首創精神,值得稱道


  1989年,正值改革開放的第10個年頭,同樣在摸索中前行的酒業經濟遭遇了第一次危機。當時,酒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想方設法將産品銷售出去”成為酒企特別是名酒企業的共同難題。


  時任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廠長的王國春素來以“訥于言而敏于行”著稱,王國春將危機和壓力轉為謀求創新發展的動力,深化品質管理,提升科技含量,增強産品附加值,主動出擊找市場機會,走品質規模效益型的路子。


  1994年底,王國春提出五糧液要走“品牌總經銷”的路子,OEM品牌總經銷模式是五糧液獨創的酒類行銷模式,一時間,五糧液及其100多個子品牌形成的金字塔型品牌結構,獨步行業,也漸漸成就了五糧液“白酒大王”的行業地位。


  後來,為了對品牌實施精簡、聚焦優勢資源,王國春採取了“饑餓療法”,按市場實際需求適當控制供貨量的漲價策略,提升品牌價值。


  在五糧液成長為“中國酒業大王”的道路上,時任五糧液股份公司總經理的徐可強功不可沒。


  他能“以敏銳的市場感覺發現需求、把握市場”,在酒界首創品牌開發模式、專賣店“類終端銷售模式”、與各省國營糖酒公司聯合開展“聯購分銷”活動,一再創新與合作夥伴的合作模式,提升了五糧液的競爭實力。

  可以説,徐可強在行銷創新上的每一小步,都推動了五糧液在市場終端的一大步前行。


  企業管理者的首創精神能夠推動企業的蝶變,來自生産一線的酒體設計師同樣可以為企業的騰飛插上翅膀。


  著名酒體設計大師、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徐佔成一直致力於生産有價值的産品,不斷對酒品進行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提升産品品質。


  1985年,徐佔成將傳統的勾兌嘗評技術提升為系統科學,在全國率先提出酒體設計理論並將自己的研究貢獻出來,這為“濃香天下”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9年,徐佔成輔佐劍南春第三次評上中國名酒,1990年完成劍南春工藝大調整,根據消費者口感變化實行新的酒體設計方案,使劍南春口感更符合消費者需求,促使劍南春價位迅速突破百元大關。


  在黃酒領域,1994年5月24日,紹興市釀酒總公司與沈永和酒廠“強強聯合”,組建了紹興黃酒集團公司,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市場佔有率,並推動産業的健康發展,黃酒行業也開始了新的征途。


  兩年後,姬長孔帶領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山東小酒企在白酒行業掀起了一陣波瀾。儘管現在的秦池歸於平寂,但是當年姬長孔在1996年帶領秦池以6666萬元成為第二屆“標王”,仍被業界津津樂道。姬長孔説,秦池每天“開進央視一輛桑塔納,開出一輛豪華奧迪。”1996年,秦池的銷售額從上一年的3.2億元猛增至9.5億元。

  然而,姬長孔一手打造了秦池的輝煌傳奇,卻無力挽救秦池衰落的命運。


  這一時期,不得不提的還有孔府家的那句廣告詞:“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影視演員王姬曾在《北京人在紐約》中成功出演了阿春的角色,阿春在異鄉的創業史激發了更多國人的家國情懷,在“千萬里我追尋著你”的背景音樂中,王姬莞爾一笑——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提升了孔府家酒的品牌好感度,一時間,孔府家酒風靡大江南北。



  1989,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


  第五屆全國評酒會,是1988年度國家優質産品評選計劃項目之一,僅評選白酒,評選工作經協調推遲到1989年初,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負責組織。


  當時,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于橋、高月明、曹述舜、曾祖訓、王貴玉作為專家業務組成員參加了安徽舉行的第五屆全國評酒會。


  這屆白酒評選工作貫徹了“優質、低度、多品種、低消耗”發展白酒的方針,專家組成員按照嚴格的評選,在362種參評樣品中,列出了推薦名單,經國家品質獎審定委員會委員投票審定,評出國家名酒十七種,國家優質酒五十三種。


  1989年10月27日,國家技術監督局發佈公告“1988年國家名優白酒的通知”。


  3年後,“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現更名為中國酒業協會)于1992年6月22日被國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作為國家一級協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是由全國各類釀酒企業,以及為之服務的管理部門、科研、設計、設備製造、大專院校等單位組成的全行業組織,耿兆林擔任了第一屆、第二屆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在他的帶領下,協會為凝聚行業力量,加強行業管理,維護企業利益和推動企業創新轉換機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注重生産企業的同時,酒類流通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從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退休後,在1995年4月至2004年9月期間,劉錦林任中國酒類商業協會(現更名為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副會長。劉錦林經常到地方上給大家授課,親自撰寫教材,為大家分析國內外市場行情,分析酒類發展趨勢,講解酒類釀造工藝,傳授自己的工作經驗及業務知識,培養了一大批業務人才。


聲明中國網·中國酒發佈,轉載此文請註明轉自“中國網·中國酒”。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