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老酒,一種傳承

發佈時間:2018-07-11 16:59:40 | 來源:《華夏酒報》 | 作者:劉保建 | 責任編輯:



       近年來,老酒收藏不斷成為一部分酒類收藏者熱議的話題,更有不少收藏家將其稱為“舌尖上的古董”。其實老酒代表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代表著一種傳承與發展。

 

  40年,一瓶黃鶴樓老酒值多少錢?

 

  湖北收藏家協會酒文化委員會會長陳鐵錘告訴記者,一款上世紀70年代的漢汾酒(黃鶴樓酒前身),當年僅賣2元一瓶,經過40年歲月的洗禮和沉澱,現在價格可以售到10萬元左右。市場稀缺性造成了這款老酒的升值。據悉,這款漢汾酒在全國的存世量不超過兩位數。同時,它的歷史價值非常凸顯,隱藏著重要的當地景物歷史變遷和瓶型更換。

 

  著名陳年白酒收藏家、曾品堂創始人曾宇告訴記者,不同年代的黃鶴樓酒商標圖案有變化。上世紀70年代的特製漢汾酒酒標上,畫的黃鶴樓只有三層樓,非常珍貴,可謂一段歷史的記錄者和保存者。“1980年以後,黃鶴樓商標上的黃鶴樓已是五層,展翅高飛的仙鶴也變成了兩隻,儼然是黃鶴樓重修後煥然一新的景象。”曾宇表示,“另外,1977年出現的‘特製漢汾酒’瓶型為長玻璃瓶,到了80年代又改為玻璃扁瓶,瓶頸拉長。”

 

  老酒的漲價已不是稀罕事,但對名酒企業而言,價格翻倍還是其次,老酒收藏的文化意義和現實意識更加重要。除了升值,老酒還記錄了什麼?

 

  一瓶老酒一段歷史

 

  漢汾酒係黃鶴樓酒前身。江南名樓黃鶴樓久負盛名,自古以來便引發遊客前往遊覽、品嘗美酒。同時,武漢市釀酒業歷史悠久,各具特色,清末時期,漢口就有百餘家民間糟坊,漢汾酒早早問世。1898年,張之洞奉旨進京,在漢口碼頭附近的七大酒坊訂購了一批酒回京進貢朝廷,光緒帝飲後大加讚賞。隨後,張之洞在光緒帝的旨意下以七大糟坊為基礎,成立專門為皇帝釀製禦酒的御用酒坊,光緒帝為此酒坊定名“天成坊”,其所産的酒清澈透明,味醇爽口,獨具特色,蜚聲遐邇。

 

  老天成糟坊、羅恒仁酒坊、德泰源酒坊都是盛極一時的酒坊。1915年,北京國貨展覽會上,羅恒仁酒坊所産高粱酒獲三等獎。1929年,德泰源酒坊的“漢汾酒”在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一等獎。1933年,康成造酒廠和“協康汾酒廠”被列入《近代中國實業通志》中為全國名酒廠。

 

  民國以後,漢汾酒聲勢越來越浩大,以醇正的清香型享有盛名。1952年,在老天成等幾家糟坊基礎上建成武漢酒廠,沿用傳統工藝繼續生産漢汾酒。1962年,國營武漢釀酒廠在漢汾酒基礎上,繼續投産特製漢汾酒。1979年,武漢酒廠産量突破一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産量酒廠。1984年,“武漢市國營武漢酒廠”以古跡為名,更名為“武漢黃鶴樓酒廠”。1984年5月,在山西太原召開的第四屆全國評酒會上,評選出國家十三大名酒,“特製黃鶴樓酒”獲評“中國名酒”。1989年1月,在安徽合肥召開的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評選出國家十七大名酒,39度、54度“特製黃鶴樓酒”再次獲評“中國名酒”。2006年1月,“黃鶴樓酒”率先獲得“純糧固態發酵”標誌證書,成為了湖北省第一個通過認證的白酒品牌,標誌著黃鶴樓酒的釀酒技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古之皇室貢酒,今之中國名酒。從漢汾酒到黃鶴樓酒,一款稀缺的老酒,記錄了一款“中國名酒”的輝煌發展史。

 

  鶴舞江城共話老酒

 

  近年來,老酒收藏在市場引發熱潮,名酒藏品頻頻現身於各種酒類展會,不但成為名酒復興發展的一個標誌,也推動了酒文化普及和品牌價值的傳播。名酒收藏容易推動公眾對高端名酒産品的市場認知,讓消費者更加鍾情名酒消費,進而形成選購的理由。

 

  上世紀90年代,由於自身技術、管理未能適應競爭,盛極一時的“中國名酒”黃鶴樓陷入了低潮期。2016年4月27日,一紙合作協議的簽訂,讓沉寂許久的黃鶴樓酒,再次引起眾人關注。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進入給黃鶴樓酒業帶來了勃勃生機。黃鶴樓與“中國老八大名酒”古井貢酒正式開啟合作,開創“中國雙名酒”新格局。

 

  如何重振雄風,將黃鶴樓酒做大做強,並引領湖北白酒行業突出重圍發展壯大,這是黃鶴樓酒業亟需面對的問題。眼下,中國名酒黃鶴樓開始著手準備切入名酒收藏板塊。一來重拾行業和消費者對黃鶴樓酒的名酒認同感,二來,黃鶴樓酒可以以老酒收藏為媒介,破局市場行銷創新,打造優質品牌,傳播健康飲酒文化,彰顯中國名酒價值。

聲明:中國網·中國酒頻道發佈,轉載此文請註明轉自“中國網·中國酒頻道”。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