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8日訊(記者 韓雅潔)青少年“講好中國故事”創意編程大賽頒獎典禮2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外文局主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承辦,深圳市帕拉卡科技有限公司協辦。[詳情]
青少年“講好中國故事”創意編程大賽頒獎典禮25日在北京舉行。“青少年數字素養培育與數字教育的推進”主題論壇同期舉行。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教育資訊化裝備分會理事長、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蔡耘(左二)參與討論。
頒獎典禮結束後,主題為“青少年數字素養培育與數字教育的推進”的圓桌論壇同期舉行,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教育資訊化裝備分會理事長、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蔡耘參與討論。
培養資訊素養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面
蔡耘表示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始終是我國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面。在中小學進行資訊技術教育,讓中小學生要掌握資訊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推進教育資訊化的基礎,也是面向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需要。
資訊素養是學生未來走向資訊社會的基本生存能力。中小學生多被稱為資訊化時代的“原住民”,意味著這一代人是在資訊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相較于老一輩,他們對資訊技術的感知和認知更快,接受能力更強。蔡耘認為,很多網民的資訊素養問題導致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各種“怪現象”,所以為了防止中小學生走向偏差,即便是“原住民”,在中小學校內接受系統的資訊技術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資訊素養培養應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資訊素養伴隨數字化轉型的整個過程。繼教育資訊化發展規劃提出20年,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標誌著義務教育階段資訊科技課程正式成為國家課程,不論在推進教育資訊化、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還是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標準》將“資訊技術課程標準”改為“資訊科技課程標準”,雖是兩字之差,實際上是擴大了資訊素養的內涵。資訊技術教育強調技術素養本身,而資訊科技教育除了技術素養之外,還包括科技素養、社會倫理、社會責任、道德規範等方面。所以《標準》賦予了資訊科技課程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的重任。
“資訊素養的培養絕不可能靠一門課程培養起來,需要在培養人才的全過程裏當做一件大事來抓。”蔡耘提出,除了資訊科技課程以外,資訊素養培養應貫徹到整個教育過程,滲透到各個主要學科。“我們處於資訊世界,不論中小學生還是成年人,都會在網際網路上面對大量的資訊。如何排除垃圾資訊,收集並處理有用的資訊?如何利用收集的資訊解決問題?如何發揮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利用這些資訊來改造客觀世界?以上種種都是需要我們通過教育加以引導的。”蔡耘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