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

從萬里長城到自由女神 用愛丈量地球的長和高

發佈時間: 2020-12-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組委會

全球化,是21世紀的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回看15年前,Facebook剛上線,Twitter不過是個發音,“雲”仍飄于空中;大多數人而言,App就是大學的申請,Skype是個錯別字,Big Data是一個説唱明星,而iPhone也不過是喬布斯的秘密項目。2005年《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Thomas L Friedman把這些新事物看在眼裏,寫進書裏,他説:《世界是平的》。

圖片來自網路

15年過去了,世界並沒有完全被“推平”,但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文化、語言、習俗與認知等差異的交融卻頻繁地發生在世界各地。人與人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與人的連結變得更緊密——一種“潤物無聲”的力量正在改變著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我們,快樂、悲傷、驚喜、溫暖等情感不斷借助網際網路滲透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尤其是在2020年的這個春天。

Chapter1

Like a real mom

Susan Landaira是一位普通的美國女性,70年代初生於紐約農村,童年和青年鮮活得像一部講述農莊生活的兒童繪本。

外教大會(資料圖片)2019年6月,Susan到華盛頓參加了一個中國企業舉辦的行業大會,會議間隙,她收到工作人員遞來的一個打了蝴蝶結的禮品盒。

外教大會(資料圖片)

Susan遲疑的接過來:“我聽説中國的文化與我們不同,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物是不好的。”當天深夜抵達紐約的家中,Susan才打開了盒子。

當看清楚盒子裏的東西,她紅了眼圈。淚眼模糊中,她把盒子裏稚嫩的筆觸看了一遍又一遍。

盒子裏是中國鄉村孩子的30多張賀卡,統一主題是:“Susan mom,we love you”。每張畫都是生活中每一天媽媽和孩子做不同的事,畫外音用簡單的英語句子注解著故事。高低胖瘦不同“形狀”的媽媽,每張臉卻都是Susan的臉。

這些孩子是她在“中國的娃兒”,她是他們的“Susan mom”。

從沒去過中國的Susan為什麼會成為山村孩子的mom,這要從很多年前説起。

Susan大學畢業後就做了一名“特殊教育”老師,學生是16-20歲的智力缺陷人士。近三十年來,她的成就來自於幫助這些孩子感知世界,融入社會。

八小時工作之外,她還有一個身份:她是一家全球線上教育企業VIPKID的語言老師——在這個平臺上, 9萬名美國專業的中小學教師,以線上遠端授課的方式幫助中國的小朋友學習地道的英語。

2017年Susan第一次聽朋友聊到這家公司;10月,Susan加入。嚴格的培訓後,Susan得到了一個隨機的上崗代碼——mom,以一對一的形式通過網路教學齡的兒童學習。

Susan很滿意這個稱呼——“Susan mom”,“老師不就是應該像愛孩子一樣愛自己的學生嗎?當學生們滿懷深情地稱呼你為mom時,這意味著無限的信任與依賴,幾乎是我能夠得到的最高“獎勵”。”Susan在外教交流的網上社區“衚同兒”中留言。

遠隔重洋的老師與學生,就此靠網路“朝夕相處”。網路教學雖是一個新生事物,但在愛的驅動下,老師“發明”了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用表情、手勢和教具,甚至拿出自己壓箱底的才藝絕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天涯共此時”。

Susan老師正在上課(視頻截圖)

而此,恰恰是Susan特教的專長。感恩節,為了讓孩子了解飲食文化,她端著一盤火雞,把整套廚具搬上了課堂;為了教一首歌《Food Ninja》,Susan黑衣黑褲扮忍者,一整堂課“上山下海”,“手起刀落”的吸引孩子手口並用切螢幕跌落的水果;甚至為了與一位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建立起“默契”,她去學了魔術,當帽子裏變出一隻橙子時,螢幕對面柔軟和信任的眼神似乎在説:You are my Susan mom。

Susan婚後與丈夫Wilfrido居住于紐約布魯克林區。Wilfrido是來自巴拉圭的移民,幼年家境貧寒,兄弟姐妹眾多,7歲時才第一次穿上鞋。後來,一項聯合國教育援助計劃為Wilfrido提供了進入學校的機會,才讓他有機會與Susan的人生有交集。Susan雖出生在美國,但父親成日的辛勤勞作也並沒有為她的教育提供足夠的經濟保障,靠著自己邊打工邊學習,Susan斷斷續續的讀完了大學。

教育資源的匱乏,是代際貧困的主要原因,Susan 夫婦體會更深。

2018年暑假,當得知VIPKID針對中國鄉村小學的“公益英語課”項目啟動,Susan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給孩子們希望,讓他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大城市中的人所做的一切,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感動的計劃。教育資源的匱乏,是代際貧困的主要原因,Susan夫婦體會更深。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周旗小學的孩子們,就此成為Susan老師每週一次的“約會對象”。孩子們純真的笑靨和學習的進步是她開心和興奮的源泉。

孩子們的進步有目共睹。公益機構“美麗中國”組織23名周旗小學的學生來京參加“小雛鷹遊學項目”,孩子們出色的表現讓接觸的工作人員驚訝。

他們問帶隊的支教老師章杏:這些真的是鄉村孩子?

章杏説:“Yes,because theyhave an amazing teacher. She takes care of our kids just like a real mom(因為他們有一位了不起的老師,她就像個真正的母親一樣悉心照料著孩子們)!”

周旗小學的孩子們在北京參加傳統文化冬令營(資料圖片)

“誰是他們的老師?“

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説:Susan mom.

2019年6月初,當孩子們知道Susan mom也會出席外教大會時,他們悄悄地準備了一份禮物,請工作人員轉交。

這份禮物就是三十多幅孩子心中的“Susan mom”。

Chapter2 

從彼岸到此岸

2020年1月底,Susan總是失眠:她擔心疫情中的孩子們,更擔心支教老師章杏。

章杏在武漢。

疫情前,她在周旗小學支教。2018年,章杏大學畢業加入“美麗中國”支教計劃。談起這個選擇,章杏説:“從小到大就是全村人輪番資助我上學。在鄉村我這樣的情況很多。我沒有更宏大的理想,我就是想去支教,用自身的經歷去告訴孩子們,山的那邊還有海。如果想去看看大海是什麼樣的,我們鄉村的孩子只有學習這一條路。”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周旗小學,既是“美麗中國”的項目學校,也是VIPKID“鄉村公益英語課”的項目學校。2018年秋季學期,章杏與Susan産生了交集。Susan負責25分鐘的線上“教與學“,章杏負責線下課堂秩序的維持和課後教學的“評測練”輔導。

合作近二十個月期間,兩人默契的配合體現在孩子們的學習效果上。“孩子們開口説英語的積極性明顯提高。2019年秋季學期的英語成績全部及格,平均分更是達到90分。”章杏在年底的教學總結中寫道。

這些孩子普遍是留守兒童,家長的反應更讓Susan和章杏觸動。一位家長在短信中説:我沒想到我的孩子也能像城裏的孩子一樣有外國的老師,孩子跟我説的外國話我雖然聽不懂,但我看她比以前更愛笑了。以前每次打電話她都不愛跟我説學校的事兒,現在她説得可帶勁了,我在外面工作也更放心了。

2020年1月17日,章杏成就滿滿的回湖北過年。

5天后,武漢封城。

章杏在家隔離,全家人安排好一日三餐,只能通過網路接收外界資訊。“剛開始有種內疚,覺得我們給全國人民添亂了。後來又有點擔心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安全。每天刷手機看著節節攀升的數字,晚上也睡不好。”

但是,目睹家鄉和人民抗疫的種種壯舉,看到全國如潮的幫助,特別是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千里抗疫的事跡,又讓章杏內心澎湃起來,”看到這樣的新聞,會比較容易哭。”

眼淚,是這個春天的關鍵詞之一。而讓她留下眼淚的,卻不僅僅是這些。

考慮到疫情不能線下聚集,機構的“鄉村公益英語課“被“春苗計劃”迭代,直播課改成了錄播課,在學生家長的手機端播放。年幼的孩子們不懂新冠肺炎是什麼,卻失望Susan和章杏老師為啥不出現在英語課堂中了。

2月下旬,國內疫情白熱化,章杏在家突然收到一個包裹:拿到手厚厚的紙箱已經毛了邊兒,費力的剪開紙箱就看到緊俏的口罩夾雜在厚重的原版繪本中。這是Susan老師托VIPKID工作人員層層轉交的。

Susan老師為孩子們製作的課程

同期,章杏的郵箱還陸續收到了25個視頻包。打開是Susan解説日常生活,介紹她家附近的大學,她曾經遊覽的知名建築的照片精心剪輯的視頻內容。而更讓人親切的,是Susan在視頻中逐一叫出她教過的孩子,回憶曾經討論的話題。

這,簡直是定制的“外教帶你看世界“教材。

原來,Susan從春節開始就牽掛著她的中國孩子。雙向視頻終止了,Susan只能從社交媒體中了解孩子們和章杏的情況。她曾看到一位外教在課堂上含淚鼓勵疑似新冠肺炎孩子的視頻,她也眼前一片模糊:“只想哭!有些孩子的父母是醫護人員和警察,他們每天出門只能把孩子留在家裏,要是能做點什麼幫幫他們,該多好!”

Susan決定拍攝自己的生活,鼓勵孩子們在疫情期間繼續學習。日也趕夜也趕,在丈夫的幫助下,只用十天Susan就把視頻拍好。視頻裏,Susan如常在鏡頭前,熟悉的手勢和語調,每個孩子的名字被她挂在嘴上,挨個念叨……

捧著Susan mom的愛心,章杏“不辱使命”,仔細為每一個視頻編輯了前言,摘出重點字詞和句型,並設計課後練習題,才把視頻分發到每位孩子對應的家長手機。

章杏給Susan的回信(原版為英文,此為翻譯版)

而為了回應Susan Mom的牽掛,章杏也代表所有同學寫了一封回信:“我想讓你知道,你在我們班真的非常受歡迎,我和周旗小學的所有學生都很想你。疫情一定會儘快結束的,我們都很平安,非常期待在外教課堂上早點見到Susan Mom。”

Chapter3 

此岸再到彼岸

章杏和孩子們都很平安,危機中的竟然是Susan。

三月底,中國的疫情基本控制,紐約卻出現異常苗頭。更不安的是,Susan的鄰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Susan和丈夫只好足不出戶,特教工作也停了。待在家裏她心煩意亂,不僅是日常生活節奏被打亂的煩躁,還有收入驟減的壓力。唯一稍感安慰的是,線上一對一課堂上孩子的笑臉,以及線上教職的收入。

教師是一份同理心極強的職業,不用問,章杏也能讀懂Susan的心情。

章杏和周旗小學的孩子們決定“搞點動靜“,讓Susan Mom看看甘肅的春天和金燦燦的油菜花海,加加油打打氣,“希望她能保重身體。”

孩子們在視頻中為Susan mom送去祝福和牽掛

讓一群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拍指定視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孩子一旦面對鏡頭,就變得羞澀和不太自信,更不要説用英語來表達。“但每個孩子都按期交了,他們知道Susan mom需要。”

讓章杏印象深刻的是班上年齡最小的陳胰,“她英語比較弱,但卻是第一個發視頻的,雖然只有短短兩句話,但我明白這背後她有多努力。”還有一個同學拍了三個不同內容的小視頻,甚至説了從沒學過的單詞——Cauliflowers(菜花),興許是沒有找到油菜花的英文名字,所以他用了“菜花”代替“油菜花”,“但真的很用心。”

4月5日,Susan在家裏的電腦上點開了孩子們的視頻:金燦燦的油菜花海前每一個孩子都説出對Susan mom的祝福;五彩斑斕的圖畫每一幅都是孩子給媽媽的心聲。

視頻中學生林琳唱了首歌——《明天會更好》

誰能不顧自己的家園

拋開記憶中的童年

誰能忍心看那昨日的憂愁

帶走我們的笑容

青春不解紅塵

胭脂沾染了灰

讓久違的淚水

滋潤了你的面容……

林琳唱給Susan的歌

Susan像一位遠遊的媽媽牽掛在家的孩子一樣,把這些視頻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她的心中也有了一個越來越清晰的念頭,“Abetter future for the them has become my mission.“Susan給章杏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Chapter4

飛來飛去的口罩與反轉的愛

從彼岸到此岸,再從此岸到彼岸,在網際網路手段所搭建的平臺上,不斷出現轉交的口罩和反轉的愛:

國內疫情最嚴峻的時候,VIPKID收到大量外教的詢問——他們牽掛自己教過的孩子;外教們發到VIPKID北京總部“中國加油”的電子明信片多達十幾萬封;幾千段外教祝福孩子的視頻在Facebook上流傳。2020年2月13日,這些視頻剪輯後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一群普通的外國老師,左手五星紅旗,右手心願卡片,齊力為“全力戰疫”的中國人民送上祈禱和祝福。

外教們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為中國加油

VIPKID在紐約的辦公室收到了外教聯合捐贈的口罩,希望轉交給有需要的中國孩子和家長們。有的外教甚至還帶著歉意致函VIPKID:“很抱歉沒有買到更多口罩,不能幫助更多的家庭,如果後續還能買到更多口罩,我們還會繼續寄來中國的”。

兩個月後“投桃報李“的中國孩子和家長們開始行動了。中國的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但很多家長和孩子開始從中國購買口罩,寄給他們在美國的外教。

外教們眾籌為中國孩子寄來了口罩

收到口罩的外教在社交網站上貼出留言和照片:

“一個中國學生給我寄來了一些口罩,我覺得這是一份非常真摯的禮物,我不能夠拒絕,我確實非常需要它們。” 

“我最喜歡的學生給我和家人寄來了口罩,他們寄了很多,所以我還可以分享給我從事醫護工作的朋友們!善意充滿了整個世界,我很感謝孩子們給我創造的這種愛!”

“我最喜歡的學生今天正在給我寄物資,其中包括了一些藥品。我從沒想過,我們會像這樣緊緊聯繫在一起,多好的祝福啊!”

“建立在我們和學生、家長間的連結,是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特別,我的心曾經為他們的安危心痛,而現在角色又反轉了。愛和友誼是全世界共通的!我每天都會為我在中國的大家庭祝福感恩!”

尾聲: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未來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江城重啟,發生在武漢的“抗疫”故事,發生在中國與世界之間患難與共的故事,發生在眾多中國孩子和外教們之間的情感故事,深刻地影響著故事中的每一個人。

在他們的身上,我們一次次看到“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的開放心態,也一次次體會“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樸素感情。

二十一世紀,地球是圓的,世界也是平的,人類結成“命運共同體”!這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也是一個共同面對共同解決的新時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與防治過程,亦充分印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預見和表達。而在“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下,人類也面對著更多重啟的情感、希望與教育。

200多年前,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愛彌兒》中闡述他對教育的理解:“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們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這個春天即將過去,世界將回歸秩序,疫情遲早平復,人類的病痛終會康復,我們共同的世界也會繼續朝著“平”的方向前進,而這一路上的情感軌跡,將經由共同的感動與溫暖、歡笑和眼淚,永遠留存在孩子們教育的印記中。(主創:徐喆 閆燕 李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