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 大賽動態>

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

發佈時間: 2019-08-1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陳先紅 于運全

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教授 陳先紅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故事創意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公共關係、戰略傳播與國家敘事,主要著作《公共關係生態論》《中國公共關係學》(上下冊)等。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員 于運全

于運全,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員,《對外傳播》雜誌主編,研究方向為國家形象與對外傳播,主要著作有《中國共産黨的國際形象研究》《中國對外傳播的變革與發展》等。

【摘要】本論文探討了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方法、內容、測驗與結構優化、指標權重賦值等,聚焦“選故事-寫故事-講故事”三個實踐環節,構建了10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和60個三級指標,共計95個指標。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是“講好中國故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好故事的作品品質,提高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中國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741.2 【文獻標識碼】 A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2017年,“講好中國故事”又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該戰略思想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傳播工作、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的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近幾年來,相關研究成果和故事作品日益增多,但是關於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卻幾乎空白。什麼樣的故事才是中國好故事?選擇依據和評價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中國故事才能真實反映中國的本來面貌?什麼樣的中國話語才能揭示中國奇跡的核心密碼?如何建構兩者的敘事關係才能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好中國形象?這些問題一直是外宣實踐部門面臨的工作難題,也是我們持續開展“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必須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的總要求,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因此,圍繞總目標、總要求來建構中國好故事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極其重大的理論意義和非常迫切的現實意義。

從理論上講,構建“講好中國故事評價指標體系”和“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有很大差異,前者屬“廣義指標體系”,後者屬“狹義指標體系”。講好中國故事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廣義性指標體系,需要構建綜合性、跨維度的評價指標,比如故事受眾分類指標、故事類型劃分指標、故事內容選擇指標、故事創作生産指標、故事品質評價指標、故事作品轉化指標、故事整合傳播指標、故事效果評估指標等等。建立講好中國故事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可以為國家敘事和中國形象塑造提供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幫助政府管理者掌握複雜局勢下中國故事對外傳播的整體面貌和發展水準,為中國對外傳播的戰略決策提供指引方向。本文欲討論的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則是一個基於“故事內容生産”的狹義評價指標體系,是聚焦故事內容選擇、故事創作生産與故事製作表現三大核心環節而建構的故事內容評價指標體系,它是講好中國故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從實踐角度來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迄今為止,我們有哪些具有“中國故事全球主題”的故事資源?應該如何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好故事進行傳播?這是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因為資源不是資本,它不會自己説話,文化資源只是一種科學知識,並非天然具有正當性。其合法化的過程是一個修辭的過程,必須訴諸某個宏大敘事。當前“中國故事很精彩,中國話語很貧乏”的尷尬現實説明並非所有故事都能夠展示最真實的中國,並非所有元素都能夠轉化為向世界講述的中國好故事。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為中國好故事的內容生産與創作提供參考標準和基本遵循,有效解決“有渠道,沒內容”“有內容,沒品質”“有品質,無話語權”的內容産業高品質發展問題,加快推動中國故事內容生産和全員參與。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圍繞構建原則、構建方法、內容設計、測驗與結構優化、指標權重賦值五個核心問題來建構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將做後續專題研究,在此不述。

一、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原則

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原則包括一般原則和優化原則兩部分。一般原則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建構原則,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層次性原則、目的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等。優化原則是一個“從有到優”的建構原則,主要包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時間與空間相結合原則、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原則、內容與受眾相結合原則等。

在一般原則層面,首先要遵循全面性原則,必須全面反映傳統中國的文化傳承、現代中國的創新發展、全球中國的共商共建、和平共處等各個側面,努力向世界傳達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絕對不能“一葉障目,見樹不見林”。其次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從元素構成到結構層次,從每一個指標的計算內容到計算方法都必須科學、合理、準確。第三要遵循層次性原則,通過聚焦內容生産,圍繞“選故事-寫故事-講故事”三個層次展開,為進一步的指標篩選和因素分析創造條件。第四要遵循目的性原則,其指標構成要緊緊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一綜合評價目的層層展開,確保最後的評價結論能夠反映我們的評價意圖。第五要遵循現實性原則,能夠面對“百年一遇”的世界格局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機遇,講好新時代新中國新故事。

在優化原則層面,首先要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既要深入研究敘事學、傳播學、歷史學、政治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內涵,又要與當下中國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相結合,科學歸納講好中國故事的理論和實踐模式。其次要遵循時間與空間相結合的原則,既要考慮到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曾間斷的歷史文化,又要兼顧到不同國家、地域的民族特色。要立足於全時空情境,制定面向國內外、貫通“傳統-現代-未來中國故事”的評價標準,弘揚我國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華文化精神。第三要遵循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原則,既要立足於全過程管理,制定“選故事-寫故事-講故事”的評價標準,又要與好的故事作品最後所呈現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相結合。既要有結果導向,也要有過程導向。第四要遵循內容與受眾相結合的原則,既要考慮我們想講的,也要針對外面想聽的,講什麼與聽什麼、講得好與聽得懂要相結合。既要注重故事內容的真實性、思想性、藝術性,又要結合故事的時代性、代表性和對外性。既要有內容,也要有市場。

二、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

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人們對中國好故事的總體特徵認識逐步深化、逐步求精、逐步完善、逐步系統化的過程,是一個“具體-抽象-具體”的辯證邏輯思維過程。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路徑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在理論準備階段,我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有關重要論述以及理論界、學術界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梳理,深入研究講好中國故事的理論內涵,科學歸納講好中國故事的理論和實踐模式。

在素材準備階段,我們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故事線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的故事線索、中央級媒體新聞報道中的故事線索、國家領導人和知名專家學者對外演講交流中的故事線索,以及地方民間國際交流的故事線索,進行廣泛收集、系統整理和樣本撰寫,為指標體系的初選提供實操經驗數據。

在專題研討階段,我們通過專家德爾菲法對中國好故事指標體系進行建構和測驗。具體由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故事創意傳播中心和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組成權威的專家團隊,結合“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2017)”的實踐經驗,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總任務,以及“塑造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的總目標,進行深入挖掘和系統研究,在武漢和北京兩地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認真研討每一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構成內涵,從目標分解開始,建構具有層次結構的中國好故事指標樹。

三、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建構

 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圍繞“選故事-寫故事-講故事”三個實踐環節來構建。第一層次為選故事指標層,即中國好故事的選擇性指標;第二層次為寫故事指標層,即中國好故事的生産性指標;第三層為講故事指標層,即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性指標。通過這三個層次維度來科學評價中國好故事的內容生産水準,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全民動員和參與提供基本遵循。具體地説,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0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和60個三級指標,共計95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主要包括:真實性、時代性、人民性、代表性、思想性、創新性、藝術性、對外性、敘事性和IP性十大類,具體闡釋如下:

1.真實性是指故事內容必須是具有可信度的真實故事,具體包括事實真實和價值真實。

事實真實是指故事要以真實人物為原型,真實事件為原貌,真實數據為依託,對創作素材進行藝術加工,絕不能違背基本事實原則;價值真實是指故事中所表達的價值觀需符合中國社會主流的核心價值觀,絕不能歪曲、誤導和醜化中國國家形象。

2.時代性是指故事內容要能體現新時代的新要求和新風貌,具體包括當代性和發展性。

當代性是指故事對於當代中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價值,對於解決當代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具有啟示意義;發展性是指故事可以持續性講述,而並非一次性消費,並且可以各種形式、向各行各業拓展。

3.人民性是指故事內容要反映人民大眾的思想、感情、願望和利益需求,源自人民、為了人民、服務人民,具體包括貼近性和服務性。

貼近性是指故事內容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服務性是指故事要服務於人民群眾、服務於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4.代表性是指故事內容要能代表本行業、本領域、本時期的典型案例,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出整體情況,具體包括典型性和特殊性。

典型性是指故事內容要能夠反應出中國各行各業和各族人民在奮鬥圓夢過程中的典型工作狀態和生活特徵,包括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特殊性是指故事內容要能夠反映中國各行各業和各族人民在奮鬥圓夢過程中的特殊角色、特殊地位和特殊貢獻。

5.思想性是指故事內容要有思想教育價值和社會啟示意義,具體包括價值性、道義性和教育性。

價值性是指故事所表達的價值觀能被大眾普遍接受和認可,且符合全人類的根本利益,以實現多元價值觀下最大程度的價值共用;道義性是指故事必須遵循人類基本的道義原則,具有道德規訓的力量和道義感召力,以道義性贏得世界、贏得人民;教育性是指故事具有思想教育價值,要能夠啟迪民智、啟發人心。

6.創新性是指故事內容要善於用區別與西方的中國邏輯對中國形象做出主體性、日常性的故事設計,要善於運用舊元素的新組合去創新中國概念,凝練中國話語,塑造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具體包括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

內容創新是指故事的選題要新穎、角度要獨特,故事話語要接地氣,具有人情味,便於記憶,易於傳播,能夠彰顯中國語言文字魅力;形式創新是指故事的表現形式要多樣化,運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漫、遊戲等多媒介産品形式,實現“一個聲音,多種表達”。故事還要具有交互性,要注重利用新媒體表達方式,如網頁、移動端H5、抖音、微信小程式等。

7.藝術性是指故事內容在藝術處理、藝術表現方面所達到的完美程度,具體包括形象性、戲劇性和生動性。

形象性是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要鮮明具體,具有標識性;戲劇性是指故事情節具有衝突性或激動人心的特徵,能夠達到戲劇效果;生動性是指故事的敘述方式生動明朗、活潑有趣。

8.對外性是指故事要能適應境內外傳播格局的新變化,適應境外受眾的接受習慣,符合分眾傳播、定向傳播、對外傳播的要求,具體包括主題適合性、議題關切性、情感共鳴性。

主題適合性是指故事的主題要適合對外傳播,不涉及文化衝突和文化禁忌;議題關切性是指故事講述的議題是國外受眾最為關注的、最感興趣的重要中國議題;情感共鳴性是指故事能體現人類共通的情感,使受眾在情感的體驗、想像、享受中自覺地接受故事的敘述,引發國內外受眾的情感共鳴。

9.敘事性是指故事要善於運用一些敘事手法將事件以敘述的方式呈現給受眾,具體包括文字敘事、圖畫敘事和視聽敘事。

文字敘事是以文字作為載體,通過語言描述的形式來敘事,要求語言精彩、主題鮮明、表達生動、情節感人;圖畫敘事是指內容以圖畫為主要敘述方式,要求意境高遠、構思巧妙、色彩豐富、圖文匹配;視聽敘事是指以動態的畫面、聲音等為主要敘述方式,要求畫面衝擊力強,同時兼具解説生動性、剪輯專業性和音效烘托性。

10.IP性是指故事內容具有市場開發的潛質,能讓好故事成為一個好IP,可進行品牌化運營和長期傳播,具體包括原創性、智慧財産權性和商業價值。

原創性是指故事的核心觀點、主要情節內容、大部分章節都由作者自己獨立思考而産生,表現為人物形象原創、事件原創或情節原創;智慧財産權性是指故事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無版權糾紛;商業價值指的是故事作品能轉化為故事産品,具有生産、消費和交易的經濟價值。

四、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測驗與賦權

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只是給出了該指標體系的“指標可能全集”,而不是“充分必要的指標集合”。為了對以上初選的指標體系進行完善化處理,還需要進行內容檢測和結構優化。為此,我們根據最新的《中央媒體海外傳播力報告》,選取海外傳播力前五名的媒體報道過的故事。時間範圍界定在2013年-2018年,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偉大倡議之後至今,基於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故事線索來源,進行故事類型分類,從第一次收集的520個好故事中逐個篩選,再到288個、233個、208個……經過幾輪篩選修改後最終確定了 114個中國好故事新聞線索,並撰寫了《中國好故事100母題樣本》,主要包括治國理政篇、新時代篇、奮鬥圓夢篇、和平發展篇和文化交流篇五個部分。

這些中國好故事母題樣本都是基於真實可信的新聞故事改編而成,在寫作時遵循故事的創作規律,都包括了由語境(Context)、行動(Action)、結果(Result)三要素構成的完整故事結構,具體內容如下表:

撰寫中國好故事母題樣本,意在從指標體系的完整性、正確性、可行性入手,進一步測驗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故事解釋和話語轉義功能,檢測其在整體上和每一單個評價指標上的科學性,進一步篩選和確定中國好故事的三級指標。

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採取定性賦權的方法,對評價指標的價值水準、品質高低、狀態好壞等進行權重賦值,每項一級指標權重均為10分,共計100分。在10個一級指標中,又分為基礎權數指標和擴展權數指標,其中“真實性”和“IP性”是一個基礎權數指標,具有否定性和決定性,即如果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指標,則其他指標皆為零分。其他8個一級指標都是擴展權數指標,屬平均數指標,權重均為10分。本指標體系權重賦值方式採取目前普遍使用的定性賦權,能夠反映決策者意圖,反映指標本身的重要性程度。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該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後續還需運用科學評價方法,對評價值進行“深加工”,增強權重賦值的客觀性,並根據情境變化做動態調整。

總之,建立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是對內宣傳思想戰線的一項基礎性、關鍵性工作,也是對外國際傳播領域的一項時效性、戰略性工作,更是進一步落實、落細、落地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抓手和關鍵步驟。制定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有效加強故事創作團隊的自我管理、故事評審團隊的專家管理、政府管理機構的組織管理。通過建立和加強三方管理評審機制,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好故事的作品品質,提高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中國好故事是承載了中國人民關於世界經驗的好故事,是具有國際性的、跨歷史的、跨文化的好故事,是具有全人類的共同性和理解普遍性的好故事。正如美國思想史家海登·懷特所言,“我們或許不能完全領會另一種文化的特定思想模式,但是,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其中的故事,無論這種文化顯得多麼奇異”。我們希望,通過中國好故事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能夠在講什麼和怎麼講之間建立一個共用的“意義地帶”和“情緒空間”,能夠在全球化的語境中,激活全民參與講好中國故事的熱情,讓對外傳播的每一個中國故事都種在人類靈魂的深處。

(本文係陳先紅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講好中國故事與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JZD038),也是中國外文局委託的重大課題《中國好故事評價標準體系暨母題數據庫》的部分成果。已經發表于《新聞與寫作》2019年第7期)

註釋: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

2.陳先紅.講好中國故事:五維元敘事傳播戰略中國青年報2016年07月18日02版

3.蘇為華.多指標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0

4. 譚震.北京師範大學發佈《中央媒體海外網路傳播力報告(2016)》 對外傳播2016,12

5.(美)保羅.史密斯.故事的魅力:優秀領導都是講故事的高手,尹鵬譯,中國電力出版社2014

6.Hayden White,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7,p.2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ood Stories In China.

Chenxianhong Yu yuyu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methods and contents, test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dicators, weight assignment of the Chinese good stor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Which focuses on selecting stories, writing stories, telling stories, and constructs 10 first-level indicators. 2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60 third-level indicators, for a total of 95 indicators.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ese good story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elling the Chinese story。This index system will help to further enhance the quality of good Chinese stories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targeted and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good Chinese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