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

張舉璽:好新聞是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對外傳播要了解對方的忌諱和文化

發佈時間: 2019-05-0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金慧慧

2019年4月28日,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張舉璽在“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研討會上發言。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中國網5月5日訊(記者 金慧慧)2019“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啟動會暨專家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本次大賽是面向國內外社會公眾公開徵集各領域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樹立中國良好國際形象的年度官方品牌活動,致力於匯集各方力量,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對外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大賽由國務院新聞辦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

啟動會後,主辦方舉行了一場匯聚數十位學界和業界權威專家學者的深度研討。現場,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張舉璽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專訪。

中國網:在您看來,中國故事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故事才能稱得上是中國故事?

張舉璽:中國故事主要有幾個標準。一要包含我們的傳統文化,故事離不開文化積澱。二要有普通性,反映大眾生活、普通人的經歷,代表現實和時代,既不是陽春白雪,也不是下裏巴人,這樣的故事才能打動人。第三,講給外國人聽的故事要考慮跨文化傳播問題,文化、民族習慣、宗教都要考慮,對方能夠接受才行。

中國網:那麼,怎樣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張舉璽:講好中國故事,就要講到新聞寫作。新聞寫作最核心的是真實。新聞工作者或者講故事的人要掌握一些規律。比如敘事的時候,短句子、短段落要生動,短句子、短段落都用動詞,這是讓主人公、讓事件活起來的根本。

作為新聞工作者來説,講好故事要選取典型人物,通過新聞寫作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要熟悉人物的生活、工作環境,有感觸才能寫出感情。

中國網:作為一名新聞傳播學專家,您認為當下哪些話題是媒體應該關注的,哪些是好故事的素材?

張舉璽:我是記者出身,有二十幾年的一線工作經歷。我們提倡“走轉改”“三貼近”,這是發現好素材的根本,好新聞是用腳步丈量出來的,雙腿沾滿泥土才能找到有生命力的新聞。一名記者最核心的就是要到現實生活中去發現好新聞,不接觸現實,坐在電腦前整合新聞是不行的。

中國網:據了解,您曾擔任駐東歐記者二十幾年,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講好中國故事的經驗和注意事項?

張舉璽:對外傳播要了解對方的忌諱和文化。比如,斯拉伕人以單數為美,中國人認為好事成雙;斯拉伕人特別忌諱黃色,喜歡白色,他們的房頂都是白的。而中國人忌諱白色,辦喪事的時候以白色為主,喜歡黃色,黃色代表黃金財富。

做好對外傳播要建立故事庫,考慮到不同國家的習慣,宣揚我們自己強大只會嚇到對方,對他們來説,我們生活的細節更有意思。